搜索
邓帮华的头像

邓帮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16
分享

腊月里的年猪宴

我的故乡在武隆,位于巍峨的武陵山和大娄山交汇之处,这里的乡民热情好客。进入二九之之时,在“小寒”来临前后,故乡的年猪盛宴就会断断续续兴旺来。在奔腾的乌江两岸,在白马山与仙女山的密林深处,在桐梓山和弹子山的农家小院里,千百年来都有这种习俗,那就是年末农村杀年猪办酒席宴会,请亲朋好友欢聚一堂,闹闹热热吃 “刨汤肉“(乡民称为刨汤嘎),这就是流传已久的”刨猪宴“,其实也就是”年猪宴“

”年猪宴“其实也是”吉祥宴“,是一个家庭一年来吉祥的象征,它标志着一个家庭这一年来事业兴旺,庄稼收成好,孩子学业有进步,工作顺风由顺水。因此,年猪宴又是一种期盼梦想,憧憬未来的盛宴。

要办好年猪宴,首先要选好过年猪。选过年猪要优选猪崽。在六七十年代,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选择的本地黑猪种作为过年猪,只要猪的架囊(骨架)长得好,就意味着能够喂成大肥猪,反之如果架囊长得差,无论怎么喂养,很难长成大肥猪,或者只能喂成只肥不大的肥猪。因此,那时候第一年杀年猪后,紧接着就开始喂第二年的年猪了,但无论怎么喂养,最大的年猪也很难超过三百斤。到了八九十年代,开始倡导科学养猪,猪的种类也逐渐增加,有了长白山猪、荣昌猪、洋三元、洋二元瘦肉型猪等,加之逐步采用了科学养猪方法和饲料添加剂喂养,而今养猪不足一年也能够长成三百斤以上的大肥猪。在六七十年代,如果听说哪家过年肥猪超过三百斤以上,大家都争先恐后去看,主人家如果喂养了大肥猪,一定能够得到邻居和杀猪匠(屠夫)的夸奖,主人家听到大家的夸奖 ,心里自然美滋滋的。而今过年,肥猪超过三百斤的比比皆是,自然也不受人夸奖了。

每年一到腊月,杀猪匠的地位陡然提高,一些杀猪匠也开始傲慢起来,与杀猪匠关系好的,可能一喊当天就会来,如果关系不太好,他们以忙为借口,拖延到半个月都是可能的。腊月的杀猪匠成了山村里最忙碌最辛苦,也是最受尊崇的人。他们上身套着围腰,围腰上从早到晚满身裹着厚而发亮的油腻,成天背个装了杀猪工具的精致竹背架儿(有的杀猪匠没有竹背架儿,就用背篼装杀猪工具),手里拄着又长又冰冷的铁捅杆,拄着的铁捅杆撞击在石板上“铮铮”有声,他们匆忙地走在风中,雨中和雪中,走了东家,又走西家,总是忙个不停。有的杀猪匠几天几夜连续操劳,弄得从晚上到早上都没有合眼。六七十 年代杀猪匠把猪杀死后,还用打气筒在猪的后脚上开一小口,把猪打得鼓囊囊的,然后再放到烫猪的专用灶台上用烧开的水烫猪,目的是为了好用刨子刮去猪毛。有时候杀猪匠忘记了带打气筒,杀猪匠硬是用嘴巴衔着小竹筒把杀死的猪吹得鼓囊囊的。而今杀猪再也不用把猪吹得鼓囊囊的了,少了一道工序,猪被杀死后就直接抬进开水锅里翻几转烫一阵后便开始刨猪毛。许多老年人现在留念原来杀猪的方法,觉得很有趣,年轻人也要想看传统杀过年猪的精彩表演,可遗憾的是杀猪匠不再那么做了。

故乡的民俗中,杀过年猪与杀商品肥猪是不一样的,杀商品肥猪不会择日期(俗成择期程),对杀猪过程的处理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而杀过年猪不但要择日期,而且非常讲究。杀猪匠开喉放血时不但要念吉祥语,而且要求一刀就让过年猪致命,猪血从喉咙里流出时,接猪血的木盆要大,不能让猪血流在地上为妙。如果杀猪匠补刀才把猪杀死,或者猪血流到地上了,都不算是好杀猪匠,主人也会认为不吉利,这样的杀猪匠是不会讨主人喜欢的,这样的杀猪匠来年杀猪主人家一般也不会再喊他杀猪了。

腊月间杀猪匠杀猪的时间一般不是由主人家定,而是由杀猪匠定,这样才不会耽误他的时间。如果主人家觉得期程不对,那只有改日了。只要杀猪匠规定的时间到了,杀猪匠就会在规定的时间前二十分钟左右到来。杀猪匠一到,自然就会问:“水烧开了吗?”只要水一烧开,杀猪匠就会吩咐主人家预先叫来的左邻右舍的邻居,或者是前来帮忙杀猪的人打开猪圈门,杀猪匠眼疾手快,逮住年猪的大耳朵,其他帮忙的人拉的拉,抽的抽,几百斤重的过年猪哪是众人的对手,几下就被大家按在大而宽的杀猪凳上,可它依然挣扎不停。此刻,杀猪匠从刀鞘里抽出雪亮而尖锐的杀猪刀,放在猪头旁的凳子上,用手使劲拍打过年猪尖叫着的喉咙,迅速找到血管和气管。他嘴里叨拖着阴腔调子念着:“过年肥猪叫得欢,今日送你上西天,来年主人喜上喜,你也快乐做神仙”等吉祥语,右手举着杀猪刀,插进肥猪喉咙,只见一股鲜血如泉水涌出,过年肥猪的叫声迅速低了下来,四肢也渐渐地不能动弹了。接下来就是烫猪、刨猪、洗猪身,开边肉、取内脏,然后分割猪肉。做刨猪宴的大厨和主人家赶忙把需要的刨猪肉进行加工,然后做出惹人喜爱的刨猪宴。

乡村的刨猪宴,讲究的人家会用刚杀的新鲜猪肉做成传统的“八大碗”,但通常桌上有鲜海椒炒回锅肉、酸萝卜炒肉片或肉丝、火锅底料加黄豆炖肥肠,排骨烧粉条汤,猪大骨炖白萝卜,豌豆巅煮血旺或青菜煮血旺,还有泡椒炒猪肝,糊辣壳炒腰花等。为了丰富菜品,有的主人家还提前另准备一些鸡、鸭、鱼和羊肉上桌,更显示了主人的热情好客。

厨房里的厨师们把各种美味佳肴煮好之后,就吩咐客人们座席,享受丰盛的刨汤宴。主人家等大家坐好之后,一般有一段简短的开场白,主要内容是感谢亲朋好友的光临,感谢左邻右舍和近邻的帮助;还有就是感恩党的好政策和风调雨顺的好年代等。主人说完之后举杯向大家敬酒,热情的主人有激情还会到每桌去敬酒,把腊月里的刨猪盛会推向高潮,尽显乡间民俗的浓烈,增强了人与人的感情。所有参加刨猪宴的人们,都在欢声笑语中品尝美酒佳肴,度过快乐时刻。大家都敞开“酒口袋”醉在幸福里,一边吃着刨汤肉,一边亲亲热热地谈乡俗、论改革开效、议科技发展。端起酒杯,祝愿来年又是五谷丰登、阖家幸福。

乡下人最明白“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因此,杀过年猪兴办刨猪宴也是融合相邻关系的一种方式。因为大家生活里的相处和交往要办许多事,都需要邻里亲朋有个照应,互相帮忙。一年中各自有各自的事,有的在农村忙于生产,有的忙于在外务工经商,有的在机关企业忙于工作,总是你在忙他也不空闲,于是就想利用这个冬闲杀过年猪的时候请大家来相聚相聚。大户人家要请多一些的近友远亲,同时欢迎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来光临,气场自然大,客人肯定也多。小户人家也不甘落后,把坡临坎下左邻右舍,三亲六戚请来喝酒吃饭。如今生活好了,大家都不心痛也不嫌麻烦,争着抢着要办好这个刨猪宴席,尽显山里农家人纯朴大方、热情好客的本性。如果有些人家杀了猪,狗里狗气的舍不得办个酒,不请客,是会被乡邻瞧不起的,人们嘴上不说心里都晓得。

以前下乡时,曾听人说过,他们村里就有一两家人就做得出来,每年杀了猪舍不得办个席请些客,于是就逐渐被乡亲们冷落和疏远起来。到了他们来年春天播种、栽秧、秋后收割庄稼,或者修房造屋及平时有急事需要人手前来帮忙相助的时候,少有亲邻朋友站拢来解难救急,吃了不少哑巴亏,最后他们才恍然醒悟,从此他们尊崇乡风乡俗,大方了,热情了,又才改善了邻里关系,走近了亲朋好友,与大家融为一体了。

山村有滋有味的腊月农家刨猪宴,从古传承至今,成为武陵山区一道温馨而靓丽的风景。它是邻里和睦的象征;是在外打工漂泊村民回家的期盼;也是远在他乡游子难以忘怀的一缕带着血缘关系的乡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