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戴高山(戴良支)的头像

戴高山(戴良支)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30
分享

林銮古渡

倘若我们抛开历史,那一条古老的渡口就是一片长满锈迹的岩石。

除了红褐色的憨厚、古朴与坚实,以及系在石栓上那一段粗粗的缆绳,我们不会看见,数千年前巨大木帆船的身影,和那穿着粗衣粗裤的水手。

历史,已经远离了这片苍老且古朴的码头,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新兴的石湖港,及用机器推进的货船和渔船。

如今,偶尔出海的小渔船,只会添加一点游客的沧桑和感慨,过去的历史,为你保留下的,或许只是一个硕大的老船锚,几根残旧的帆木杆,三片两片几乎不敢触碰的碎布头;抑或是,唐风宋月所留下的、逐渐远去且支离破碎的旧碗古盆,破坛烂罐,以及让你浮想联翩的早霞晚云……

唯独,那一片宽阔硕大的礁石,那一条长石磊起的码头,那一个风中屹立的石室,以及,后人怀念的“再借亭”,依旧永恒地存在着,正气凛然。

是的,一切都将随着历史的脚印,慢慢远去!

而黄昏的霞光,点燃了远处的大渔船和跨海的大桥;近处的灯光,刺激着我的思绪和敏感的眼睛。

从那条平坦古老的石坝上走去,脚下是黄昏融洽的光影深浅,横架过浅水荡漾的海滩,平直且坦然得像一条古老的苍龙,扑向海里。

这绝对不是我一人独自走过的码头。期间,岁月沧桑,有多少渔人商贾云集,有多少达官显贵交替。他们从这条水路涌向大海,又从这条水路踏浪归来。祖祖辈辈的脚印,没能磨穿脚底下坚固的顽石,却踩踏出一条恒久的生命之路,生活之路,生意之路以及海丝之路。

近海处,那堆硕大天然的岩石上,立有一个栓着旧船缆的石栓,它和天然的岩石,已经亲近、亲和了许久。黄昏之下,光线暗淡,似乎极少有人愿意注意,那块岩石上人们不常踩踏的边沿和沟坎,长满了海蛎壳锋芒的尖刺和斑痂的白点,在亘古与新生之间,一代代生命不断交替、延续着。

数千年前,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我们不知道!但我看见黄昏之后,有两个村妇牵手走来,长衣阔裤,体态悠闲且怡然。是的,她们从不出海,却在夏日黄昏之后来此,是来享受黄昏大海赋予的清凉和惬意。

我当然知道,在她们脚下踏过的岩石上,有多少往日村姑渔妇的脚印,它们让海水刷新了所有的痕迹!此时,我听不到她们在说什么,却依稀能见,那两位女子面朝大海,望着跨海大桥亮起的灯光,凝视久久。

海风,拂动着她们流水般的长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