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急雨筛下来,一辆摩托车疾驰在泥水飞溅的回家路上。车上所载,看上去好像两个人,他们是一对夫妇。驾车男子直挺着胸膛,后座女子头部顶在他的背上,与男子身子拼成状如声母“h”。
终于到家了,两个人头发上都淌着水,各自衣服也湿了一大片。女子翻下车,怀里钻出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女孩身上却干爽爽的,没有沾上一滴雨水。两人细心盘点了孩子的周身,会心地笑了……
上初中了,童年渐行渐远,它残存的记忆大多模糊,唯有一种情境始终清晰,因为这个类似的场景在我的蒙童时代发生过无数次。
那个小女孩就是我,顶风冒雨护我周全的正是我的父母。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我总想疯跑外面的世界。无论多忙,父母尽可能满足我的愿望,带着我出门到去外边玩耍。自我能记事时起,我们一家人出行的交通工具,就是父亲的那辆包打天下的摩托车。
近在周边,远到县城,都是父亲骑着摩托车前往目的地,集镇去得最多。每次出行,母亲便抱着我坐在后座上。虽然父亲挡住了视线,我只能看到父亲的背影而看不到前路的风景,这让我开始很不安分,但渐渐就习惯了,甚至很享受这个出行生态。坐在父母亲中间,有父亲的脊背遮风挡雨,依偎在母亲怀抱里,在父母用身体拱成的温室里,我甚至体感不到冬夏季或风雨天的迥异。每次往返集镇或县城,摩托车更成了旅行的摇床,我在母亲的怀抱里睡得安神而深沉。
小时家里极度穷困。听母亲说,在怀我的时候,她和父亲寄居在叔父家钻风漏雨的房子里。为迎接我的降生,给我安全而温暖的家,父亲借了好多债才撑起两间楼房。我出生后,还债也成了当务之急。因母亲需要照护襁褓中的我,还债的重担全然压在父亲身上。梦寐以求早日还清不少是民间借贷的债务,他不停地劳作,常常忙碌到深夜。
“冷是风,穷是债。”在凑钱还债的日子里,父母节衣缩食地保证我的生活所需,并尽可能地满足我的快乐成长。我小时爱吃红烧肉,父亲隔三差五总会买点五花肉回来,母亲就烧上半碗红烧肉我吃,他们只吃粗菜。但凡我羡慕的小伙伴手中的玩具,父亲定当想方设法买到手。而在母亲温情的怀抱里,我每天总是被打理得清清爽爽、舒舒坦坦的。徜徉在父母无尽的关爱中,我的童年生活幸福流淌。
依稀记得五岁那年冬天,一次我接连三天未便便,母亲心急如焚,等父亲收工回来,怕我受冻的母亲抱着裹成一团的我攀上车后座,直奔镇上医院,反而被医生奚落一顿:“小孩三两天不排便,看把你们急得什么样!”说着丢出一支开塞露让备用。父母如获至宝,虽然受到训斥却笑得释然,因为对他们而言,我的安康大过天。
回家时集镇华灯初上,目能所及的前方依旧是父亲挺立的背影,北风在耳边呼啸,被棉套紧裹的我倚着后方母亲温柔的怀抱却感受不到一丝风过……今天的我更能深刻感知,是父亲的脊背为我的茁壮成长支起一片晴空,也是母亲的怀抱为我的安适生活环成一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