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丹清的头像

丹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17
分享

创作的幸福,永恒

暖阳透过枝丫,穿过我伸出的手掌,我看见在阳光下涌动的血管,鲜活的像一条永不停歇的河流。

幸福,是心田中滋养的那一点湖畔,既像晨起喝上母亲做的一碗热粥,亦像永不变心的陪伴。

我晕开笔墨,把落下的每一个字都化作朝阳沐浴下森林里的甘露,喂给每一个精神充沛的灵魂。我潦潦起笔,面对着空白的纸张倾诉着红尘中的疲惫。

是什么时候爱上创作的呢?大抵是在小学时老师悉心的教导。创作像是一株早早就埋在我心中的嫩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茂盛。一开始,我仔细研读着我感兴趣的名著上的每一个字。后来发现原来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事物,可以被那一个个如群蚁排衙、黑白相间的平凡文字描绘的那么生动形象,活像摆在我面前似的。

俗话说信纸的开头通常会写“见字如晤,展信舒颜”。话语虽短,却无不字字紧扣人心,无不全都在表示对他(她)人的思念、牵挂;无不字字体现愿你一切安好的情怀。“你好”也是我们常写在信中的,而“你好”的意思也是同上句一样。这样读起来,显然是“见字如晤,展信舒颜”更胜一筹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从一个小字就能开始体现。可见其十分浩渺深远,我若是想写一篇好的文章,我得从字字抠,句句抠,段段抠。

一个汉字,有几种甚至十几种意思。那么多字能都学明白吗?很显然,都记住,并且全部运用出来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这一部分就要靠读者的想象了,一个字,一段话,带入到相应的文章或者情景里,每一个读者都有他(她)独到的见解。还是那句俗话,“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的意思不就是强调读者因为生活经历和受教育程度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对同一个艺术形象会有不同的解读吗?那从汉字的意义上来讲,汉字的那么多意思也是基于人们的不同理解去进行的阐释。由此可见,创作可以是开放的,毕竟每个人读都能理解到不同的意义。创作也可以大胆奔放,尽情去书写情感。让每一个朴实无华的黑白小字,成为放大读者内心情感的充盈独白。

我创作前,常常会先阅读我想写的那一类的文章。就比如文学散文,我读着读着,就会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慢慢打开,这时候我再去写文章,何尝不是一种流露情感的幸福呢?我面对着笔和纸,还有我写下的文字,我创造出它们,这何尝不是一个宝贵且永恒的时刻?每一次的落笔,印下的都是我灵魂深处的摆渡。我认为作者们每写下的一个字,每写下的一段话,都是他们的“钟子期”。同时,写作还是我们三省吾身、温故知新的最佳方式。

只是反观现代,人工智能日渐潮起,所谓的AI写作,AI创作,正在大量的涌入人们的生活,这对于当代的作家和创作者,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可是,我想对所有抱有想要创作的、仍在创作的、作品已经问世的作家创作者们说,AI人工智能,始终都是在人类创作的文字的基础上,去合并,去“创新”的。我们不能因此而失去对创作的信心,更不能因此失去对创作的热爱。不管是文学类、小说类……都是源于人类,始于人类的,这一点始终是亘古不变的,一定要记住的。即使AI人工智能写出的作品你认为有些要比你写的好,那也不算是比你写的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它们闻过香气清冽中又带着蜜甜的花香吗?它们感受过潮湿冰冷的雨点打在身上从淅淅沥沥到倾盆而下的感受吗?还是说,它们体会过与恋人,挚友,家人在歧路分别时,绞心、不舍、期望交织在一起的感觉吗?又或者,能同时体验人类一秒钟就会产生的十几种复杂情感吗?……

你肯定会沉默,因为他们不能,这一点是绝对不可能变的。如果人类未来真的开发出,那它们也永远永远,不是先感受到的。它们所感受的这一切,都是人类自愿赠予的。所以创作者们,作家们,永远不要担心你的文字会被什么东西打败,只要它是属于你的、真情实感的,不管是臆想的,还是用心体会过的,只要属于你、源于你,那么就是最好的。

创作,也不仅仅局限于写作,画者笔下波澜起伏的大海,透过海面的那一道破碎闪着斑斓的彩虹的光,是不曾言说的内心世界;歌者用嘹亮的歌喉刺破凌晨的第一缕黑暗,是不曾陨落过的灵魂;翩翩起舞的舞者,裙摆的一角成为他(她)在光中熠熠发光的羽毛,是透过身体框架的共生;钢琴家按下的琴键,细不可闻的木头回弹声,是音乐给他(她)的最热烈的回应。

创作是爱和情感共同融合的;爱是热爱,情感是埋在深处灵魂的共鸣。虽说只有两个要素,两者的结合却不为容易。热爱需要被发现,情感则需要被表达。一个人的热爱,是在处处枷锁的生活中,还能寻找使自己真正安静下来的,真正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的。一个人的情感,只有表现在脸上,流露在言谈之中,才能真正为人们所知道。

综上所述,那么在我的文学创作中。我恒常认为创作是一种道德,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的境界,还有一个不可磨灭的品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