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湖的后山是一片青翠的竹林,竹林里除了竹子以外,多有枫树、樟树、槐树、白杨树和桂花树,树高林深,儒雅文人称之为“竹子林”。每年春秋之季,竹子林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阳光普照之处漏下块块金黄,满目的绿意,邀来了盈耳的鸟声。学子们在绿荫下或晨读、或暮吟,其乐融融。置身林中,静心倾听,不知名的鸟儿在头顶绿的树上啁啾鸣啭,她们总是用那几个简单的音符串成一首清脆明丽的歌,要么一只清唱,另一群接应;要么一群合唱,另一只清唱,缠缠绵绵,反反复复,悠扬的曲调,有如落在青石板上的一线清泉,叮咚作响;又如吟着《诗经》一般,“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得最好听的有黄莺、画眉,还有杜鹃、山雀,它们有若京戏里的花旦,音色清脆悦耳,透明纯净。低头看脚下,那清的泉,叮咚有声地浮着春的颜色、山的芬芳,不住地往外流淌,滋润着绿油油的稻菽,黄灿灿的油菜花,同时也滋润着莘莘学子们的心田。
来到林中,我最喜欢做的事情还是聆听竹林里的百鸟和鸣。尤其是薄暮时分,太阳行将落山、百鸟归巢的时候,随便找一块空地,一个人或席地而坐,或静静的躺在铺满绿茵的草地上,看各色各样的鸟们在树上纷纷抖动着翅膀,来回翻飞;听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唱着、嬉戏着,像是在唱歌,又像是在吟诵,相互赞美着,相互倾诉着,如同听一场原生态的音乐会一般,听得让人都着了迷。有一次在竹林里,我听一只鸟鸣唱,那叫声清脆、悦耳、欢快、明丽,它叫一声,我学一声,一应一答,十分有趣。应答半响,分不清是我在学鸟,还是鸟在学我。那鸟终于被我迷惑,以为遇到了知己,扑棱一声从树上飞下,原来是只绿如竹叶的翠鸟。
在竹子林听鸟,我什么也不愿做,什么也不愿想,我的心思都在鸟的叫声上了。我只是静静地听着鸟们说着它们想说的,唱着它们想唱的,想说多久就说多久,想唱多久就唱多久,自由自在,无所顾忌,无需点赞。听着听着,我感到山也清丽、水也清丽、心情也清丽了许多。我仿佛觉得自己已经融入到这绿色的林子里了,成为这林子里的一汪泉、一条溪、一棵树、一株草、一束花,尽管我听不懂头顶上的鸟们在唱什么,表达什么,这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它们的快乐,并感受到了它们的和睦、和谐、友好、友善,同时,我也深深体味到了这山、这水、这人、这鸟的“天人合一”的恬美意境,我有若走进了唐诗宋词,走进了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静谧境界。这山水、翠鸟、明月,构成了一幅静美的山水画轴,可世间有谁又能真正体会出其中的意境呢?心闲才会心静,心静才会有情,心中装满了凡尘俗事、是非人我,哪能欣赏桂花悄然落下的风姿,哪能体会到月儿打扰了鸟儿的春梦呢?
就这样,在竹子林,我心中装满了风景,远离人间尘嚣,尽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静好岁月。累了,在此休憩听鸟,放松心情;倦了,在此悠闲漫步,听潺潺泉流,呼吸林涧新鲜空气,眼前一片豁然开朗。 这些年我寻遍千山万水,唯竹子林这边风景独好,是心灵永久停放的圣境。于竹子林听鸟,最需心诚、心静了,处自然而忘却人间烦恼,或行走于竹林深处,或静坐于竹林长廊,心语、鸟语,合二为一,只有沉浸其中,方得自然之妙趣,方获自然之乐趣,方能真正体味到鸟声的柔美和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