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邓家恂的头像

邓家恂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23
分享

蓬莱仿古

乙巳初秋,黄栌叶渐渐变红的季节,好友邀请我去蓬莱参加一个诗歌研讨会。研讨完诗歌之事,第二天正好是周末休息日。一大早,文友们都去蓬莱岛看海市蜃楼了,那定是十分有趣的事情。海市蜃楼,虚无缥缈的东西,于我来说,兴趣不浓。在蓬莱,我最想去的地方是寻访蓬莱古迹。当地居民告诉我,蓬莱有名的古迹不多,唯有戚继光祠倒是值得去看看的。

戚继光,字元敬,山东蓬莱人,明末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文学家。戚继光祠坐落在蓬莱市区府门南街,街中部有个旧式院落,门上有匾额,上书“表功祠”。黑漆街门上书写醒目的楹联,上联为“千秋隆祀典”,下联为“百战著勋名”。整个院落均为三进门,属家庙式建筑,砖、石、木结构。与山东曲阜的孔庙相比,规模似乎小了一些,但从建筑的整体看,整个建筑显得肃穆庄重、简朴大方。过门房,是三间过堂。过堂的廊柱上赫然撰写冯玉祥将军的一幅楹联:“先哲捍宗邦,民族光荣垂万世;后生驱劲敌,愚忱惨淡继前贤”。白底黑字恰是戚继光一生的清白无暇、刚正不阿。冯将军的这种称誉,当年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这位民族英雄当然担当得起。

及至出了过堂,进入正祠,中间是一幅高大的戚继光画像。画像中的戚继光身着官袍,手抚玉带,头戴乌纱,足蹬朝靴,面露笑容。看着画像,我不免有点心惊,这哪里有一丝大将军的威严!然而,仔细想来,这也在情理之中,历朝历代,不管是哪位人物,其作为“人”的一面是始终存在的。英雄也是人,食人间烟火,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只不过想起英雄戎马倥偬的一生,最后落得个遭宦官嫉恨,被朝廷贬官流放他乡的悲惨下场,不仅潸然泪下。对于明王朝而言,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近日阅读《明朝那些事》,读到这段史实时,我的心情十分的沉重。明朝从建国到衰落,总共不足三百年历史,在这三百年的历史里,上演的却是一曲曲宦官当权、忠臣被贬、黎民百姓遭殃的历史悲剧。

戚继光在世时,就遇上了明世宗那样一位昏君。明世宗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四十五年。一分为二地看,这位皇帝早期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还称得上是位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中后期,他任用奸佞,妄杀忠良,崇奉道教,信任方士,并痴迷于炼丹,以致后来发生了“壬寅宫变”,之后不再理朝政,导致明朝国势日益衰微。他把朝政交给了溜须拍马的宦官严嵩,严嵩在朝廷胡作非为,结党营私,任情贪污,成为明朝权力最大的奸相。戚继光,这位十七岁承袭父职,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的民族英雄,胸怀报国大志,在山东沿海抗倭11年,二十八岁奉命赴浙江抗倭,入浙后,他编练戚家军,转战浙闵粤,抵御侵略,杀得倭寇闻风丧胆,感动得百姓为之建祠。三十九岁奉命北上,镇守蓟州,担负保卫京畿的重任。上任后,他修长城,造兵器,研兵法,戍守北边16年。到了万历11年,年已五十六岁的戚继光遭朝廷贬斥,被远放广东。两年后,他想告老还乡,但朝廷对他迫害不断升级,先是取消功名,最后革除官职。万历13年冬天,戚继光冒着刺骨的寒风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过了两年即病逝家中。民族英雄戚继光的远大抱负和万丈豪情,就这样被腐败的明王朝活活埋葬了,看到英雄末路的悲惨下场,我不仅唏嘘不已。

戚继光去世三十年后,腐败的明王朝与努尔哈赤部队在抚顺市东南交上了锋,结果明军溃败,损失将领三百余人,士兵十四万余名,此时,奄奄一息的明王朝才想起了昔日镇守北边十六年的戚继光。崇祯八年,即1635年,明王朝敕建表功祠。这也许是明王朝想以此来激励后来人为保卫封建王朝而出力,然而为时已晚矣。朝廷失去了忠贞报国的戚继光,却滋生了那个卖国求荣的吴三桂,一个风雨飘摇的封建王朝离覆灭已为时不远了,果不出所料,农民领袖李自成揭竿而起,崇祯皇帝在北京景山自缢身亡,一个好端端的明王朝就那样结束了。

从戚继光祠出来,外面已下起了阵阵骤雨,豆大的雨点打在瓦楞上,也打在了我心上。走在雨中,我心情有些沉重,走着走着,我禁不住想起了现代诗人臧克家那首著名的诗来:“有的人死了 / 他还活着 / 有的人活着 / 他已经死了......”不一会儿,我即回到了寓所,而戚继光高大光辉的形象,有若巍巍泰山一样矗立在我心中,我需仰视方能望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