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邓家恂的头像

邓家恂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10
分享

爱菊杂记

简陋寒舍中,临窗一盆金黄色的菊,枝柯婉娫,虬曲有度,疏密有致。十几朵花瓣灿然地开放着,有若一金发少女披一肩俊俏飘逸的秀发,朵朵有生机,瓣瓣有雅趣。这盆菊已陪伴我几个春秋了。每年春去秋来百花凋谢之时,惟有我这盆菊独自撑起一片残秋,溢满芬芳,溢满幽香,拒严寒霜冻于门外,给我和家人带来春日的温馨,夏日的暖意。所以,这盆菊是我精神的寄托,是我生命的眷恋,是我的至爱。

其实,我对菊的喜爱,还是在天水生活的那几年时间养成的。那时,我们家的生活是比较清贫的,母亲没有工作,在一家砖瓦厂靠做临时工挣几个钱;父亲在县城的一所中学教书,每月也领不了多少薪水。因为清贫,母亲在庭院前辟出一块巴掌大的地来,用竹子编织了一圈竹篱笆,严严地圈住整块菜地,母亲就在菜地里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和花卉。蔬菜是我们家生活的最大补充。困难的那几年,我们家几乎不需要到市场去买菜,一年四季也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而花卉,更是我们全家怡情养性的尤物。至今,我的许多种花、养花知识都是从母亲那里学到的,很多不知道名的花卉也都是在那时知道的。

我最喜欢母亲菜地里种的花卉。母亲这块菜地虽然不大,可花卉品种却很多,吊金钟、一品红、牵牛花、兰草草、紫蔷薇、菊花等等,应有尽有。夏日,绿幽绿幽的牵牛花藤爬满了竹围墙,紫红紫红的花儿,争先恐后地鼓着腮,对着晴空雪白的云朵吹起了喇叭,见得此情,使人有若聆听到了一曲欢乐明快的锁呐曲。这时,有几只小蜻蜓、花蝴蝶飞过来,轻轻地落在花蕊上,小伙伴们看见,刚想用小手去捉,小蜻蜓、花蝴蝶们像触电一般,张开薄薄的羽翼,就又落在了另一朵花苞上。

秋日是母亲菜园最热闹的季节,各种瓜果都成熟了,母亲一边收获着,一边给刚露出地面毛茸茸的菊花松土,施肥。不到几天功夫,满园的菊花便开始舒展花瓣,扬起花蕊怒放起来,白的、红的、粉的、紫的,那场景,那风姿,那情趣,有若是在向这寒秋宣战,更若是在迎接那明天的曙色和阳光。一阵阵幽香、温馨而清丽的气息扑将过来,我忽然觉得自己被一种逼人的清妍包围了解。这时,我感到,那庭院里的菊才是世上最好、最灿烂的菊了。

我之所以有这种感情,不仅是因为菊本身的娇妍好看,更是因为菊具有的那种丰而不盈、约而不浮、俏而不艳、卓而不傲、逊而不俗的高洁品性和精神气质。千百年来,一代一代的文人墨客们品菊、咏菊、颂菊,恐怕也正是基于此。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以菊的清雅、高洁自喻,酷爱菊花,写下了“秋菊有佳色,邑露掇其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宋代郑所南笔下的“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则是赞颂菊花傲霜怒放,叶枯不落,花凋不零,不屈不挠的风骨;至于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一诗,更赋予了菊坚强的斗争性格,是一种战斗精神的象征,表现出了作者藐视权贵并决心推翻旧王朝的英雄气魄。也许,正是由于受到这些许许多多精彩纷呈的颂菊诗的感染和熏陶,才形成了我对菊挚爱不舍的感情。

不过,我对菊的挚爱之情还远不止这些,真正让我为之肃然起敬的还是菊的那种不畏严寒、耐得住清贫和寂寞的铮铮傲骨。这种傲骨能钙质懦弱者生命的意志,使其在商潮涌动的年代,不再为了几个钱而跪着走路,丧失人格;这种傲骨能唤醒贪婪者的良知,使其不再以制假售假的方式欺骗群众,坑害百姓;这种傲骨更能坚硬人的脊梁,更能营养人的生命。正是因为这种傲骨,也曾经激活了我生命的意志,在其博大胸怀的荫庇下,我度过了在陇南生活的那段艰难日子,并从此开始了生命的新一轮远航。

菊哟,你这具有灵性的花,爱你还不如读你。因为,读你不仅能读出灿烂读出灵感,还能读宽视野读硬脊梁。你绰约于风雪严寒中的风姿,你芬芳在亭台楼阁、穷乡僻巷里的灵魂,留给人们多少悠长而又缠绵的遐想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