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成都,我选择只住清水河两岸的酒店。住在那里,每天除看见清凌凌的河水外,还能听见一滴滴清脆的鸟鸣。晨光里,或夕阳下,和至亲至爱的人,沿着河堤不紧不慢地走着,哪怕不说一句话,也能感受到彼此的气息。习习河风吹在脸上,湿湿的,润润的,十分的惬意。
在成都住的那段日子,我经常在清晨或黄昏,一个人踱到河岸来,一边走着,一边找寻清水河的魂。这魂,一半在流水里,一半在河两岸的人间烟火里。河畔有不少垂钓的老人,一坐就是整天,但一条鱼也没有钓到。我想,他们钓鱼,并不是为了钓上鱼,而只是为了享受这垂钓的过程。他们有时会凑到一起,回忆一些过往的旧事,说起从前的清水河,还能行船运柴,水清得能瞧见底下的游鱼和鹅卵石。夏天,孩童们赤条条地跳下去游水,媳妇们则在石砧上捶打衣物,棒槌起落,那声音都是湿漉漉的,带着皂角的芬芳。这景象,让人不由想起杜工部的诗句:“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那时候的清水河,想来便是这般野趣天成,是最朴素的生活底色。
在成都西郊龙门山脉的褶皱里,藏着清水河最初的呼吸。那不过是一缕涓涓细流,从苔藓覆盖的岩隙渗出,泠泠作响,像古琴拨动的一个个音符。郦道元《水经注》中,虽未曾录其名,它却自有天地——青城山的烟雨为它淬炼魂魄,都江堰的余润给它浩荡基因。这水,从诞生那一刻起,便带着蜀地特有的灵气和仙气。
这河的前世,便不止于这市井的温馨了。若溯流而上,走到那已并入城区的草堂一带,水汽里便仿佛浸润了诗的沉郁。我总以为,1200多年前,杜工部所见的浣花溪,也正是这清水河的血脉。他笔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浩渺,是何等的气象!薛涛的笺纸若浮在水上,定会晕开“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的墨痕。这河,流的是水,是诗,也是墨。
那时的水,是系着家国梦想的,能通万里江湖。而另一位与成都有缘的文人,西汉的司马相如,他笔下《子虚赋》里渲染的云梦泽,固然是楚地的风物,但那赋中磅礴的水势与帝王家苑囿的壮丽,似乎也隐隐与这片水土的某种记忆相通。清水河不语,却见证过文君的当垆,相如的题桥,那风流里,是有一股子不甘沉寂的慷慨的。
河道治理,是人与水的对话。昔日李冰“深淘滩,低作堰”的智慧,在这更纤细的血管里延续。石堤偃仰有致,护住一脉清波;湿地如肺叶张开,吞吐着城市的喘息。最动人的是那些细节:老桥墩被精心保留,新植的芦苇与旧时并无二致。这治理不是征服,是商量,是让水在规矩中保有天真的艺术。
今日河道治理,也不逊色于古人。他们严格落实“区级河长主治,街道级河长主巡,社区级街道河长主巡”工作要求,实施责任河道河长制管理,编制“一河一策”治理管护方案,督促落实治理管扩责任,强化河湖日常查巡检,及时制止并处置合巡河发现的非法排污、非法侵占、非法采砂、非法捕捞等行为,全力保障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水生态安全。以期达到无污水排放、无行洪障碍,无堤岸损毁、无垃圾堆存,无淤泥淤积,无杂物漂浮,无绿化缺损,无违章建筑,无非法捕捞的目的,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成为成都最美丽的风景。
继续沿着河道走,就到清水河的中游了。它流经杜甫草堂与浣花溪公园,这一段,应是它的“文眼”所在。草堂的日子,是杜甫一生中少有的安宁岁月。尽管这位穷困潦倒的诗人,一生中物质上那样贫困,但精神上却是百万富翁,他一生中留下诗作四千篇。他在清水河留下了“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闲适,也吟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这河的柔波里,曾映照过他清癯的面容,也洗濯过他忧世的倦眼。这水,于是便有了重量,那是诗的重量,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重量。走在今日的浣花溪畔,林木蓊郁,游人如织,那份历史的沉静,却依然能从水光树影间渗透出来,安抚着现世的烦嚣。
清水河的下游,又是另一番天地了。它流过百花潭,流过青羊宫,最终汇入府河,奔向更远的江河。这一路,它带走了草堂的诗魂,也汇入了市井的喧嚣与道观的清虚。青羊宫是道教的胜地,香火鼎盛。我想,那宫观里的袅袅青烟,与河上的蒙蒙水雾,千年来怕是早已融合在一起了。这河,便也沾上了一点出世的仙气,与入世的诗心,相辅相成,构成了成都文化里一种独有的韵味——既能在红尘里热烈地生活,又不失精神上的高远追求。
回到寓所,我立于酒店阳台,不免有些遐思。如今的清水河,经过精心的整治,两岸已是绿道蜿蜒,花木扶疏,成了市民漫步、跑步、骑行的好去处。它从一个历史的旁观者,更多地变成了一个现代生活的参与者。这是它的幸运。但我总渴望着,这这份“新”里,能永远葆有那份“旧”。让未来的孩子,依然能在这里读懂杜甫,听懂那些关于流水与岁月的古老故事。让科技与人文,能如这河水与河堤一样,相依相存。或许,未来的某一天,这河上还会生出新的典故,新的诗篇,那将是属于这个时代的“窗含西岭千秋雪”,是古老河流在新时代谱写的醉美乐章。
暮色渐合,河面上的金光渐渐收敛,化为一川沉静的黛青。两岸的灯火次第亮起,倒映在水中,碎成一片流动的星河。我仿佛听见,这河水用它千百年不变的、温和而固执的流淌声,在诉说着:无论前世、今生,抑或未来,它都将这样流下去,承载着记忆,映照着变迁,以它的不息,滋养着这座城的灵魂与肉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