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按照盐城新水源地工程的规划图纸,放线之后,我们的工作重心落到了迁坟上。
那是清明前、大寒后的特定时段,农谚里说,只有在这期间动土,才不会惊扰安息的魂灵。
时间紧,任务沉,我们跟着镇村干部,一家一户地走,一遍一遍地讲。
氾水镇要迁的坟不算多,也不像别处有集中的公墓,它们零星散落在一片老杨树林里。
那是个阴天的下午,风很轻,我们一行人踩着干枯的落叶,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是怕吵醒了什么。
村干部老陈走在最前头,不时停下指认:“这是张家的老爷爷,走了十多年了。”“那座矮一点的,是村西头李家的媳妇,去得早。”
我跟着他们,默默数着。那些坟头大多覆着荒草,有些立着简单的石碑,字迹已被风雨磨得模糊;有些只是一个小小的土堆,安静得仿佛已与大地融为一体。
我不知道他们是谁,曾经过怎样的一生,是否也曾在这片土地上春耕秋收,是否也有过滚烫的盼望和未竟的心愿……
可以确定的是,每一个土堆下面,都曾是一个热气腾腾的生命,他们一定都是在亲人的泪水中告别这个世界,正如他们当年在自己的啼哭中到来,每个人的生命中都藏着他人无法知晓的悲欢。
二
这让我想起听过的一首歌,叫《醒来》。里面唱道:“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从迷到悟有多远,一念之间;从爱到恨有多远,无常之间……”
站在这些静默的坟茔之间,这几句词忽然变得无比具体。生命何其坚韧,又何其脆弱。
我们总以为日子漫长,未来可期,可“无常”二字,从来不由人算。
无常若突然降临,生命被仓促画上句点,才惊觉有那么多“来不及”:来不及多陪父母吃一顿饭,来不及看着孩子慢慢长大,来不及兑现一句承诺,甚至来不及好好说一声再见……
那一刻,林间的风穿过枝桠,掠过我的衣角。
我深深吸了一口气,胸腔里是健康的、有力的心跳。我能走,能说,能感受这冷暖人间,还能为这片土地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这是上苍多大的恩赐!
三
既然生命无常,我们更要用心活出它的“有常”。
这“有常”,就藏在每一个踏实的选择里——
珍惜光阴,把时间揉成陶土,用心塑成学习的阶梯、工作的成果,让每一天都不白白流淌。
善待相遇,对亲人多一份耐心,对朋友多一份真诚,让自己的存在成为一盏能温暖他人的小灯。
强健体魄,在奔跑与汗水中拓展生命的宽度,让身体这座“小宇宙”能够迸发更丰沛、强大的能量。
记录鲜活,用文字对抗遗忘,将转瞬的感动与体悟凝固成永恒,让今天的故事照亮明天的路。
感恩我们尚且健康,尚有力量去创造,有机会去爱,有时间去圆未尽的梦。
愿我们把人生的“无常”化作眼前的“有常”、前行的勇气,认真活,不辜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