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真的会开花
中国作家协会2025年新会员名单公布了,我的名字安静地列在其中。
窗外是大丰秋日的浓绿,而我的思绪已穿越九年光阴,回到了运河畔的那个古镇。
故事要从2016年春天说起。当地组织的一个安排,让我来到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镇,参与盐城新水源地与引水工程建设
白日里,我们是与图纸、工程为伴的建设者;夜幕降临,当同伴们的嬉笑远去,我的世界便只剩下灯下的书页与笔记。
氾水,这座被大运河滋养千年的古镇,连空气都浸润着文脉。石街雨巷,老树亭台,无不低语着一幕幕过往。
传说乾隆皇帝南巡至此,于六角亭歇脚,远眺运河帆影,欣然题下“氾水”二字。而那碗热气蒸腾的长鱼面,更是让他放下帝王威仪,由衷赞叹。
在这片土地上,我的笔醒了!
也许是受运河千年流淌的启示,也许是被建设工地的热浪点燃,深藏心底的激情、乡愁与感动,终于找到了出口。
我开始伏案记录,将工程的进展、异乡的月色、对盐阜故土的思念,一并揉进散文、随笔里。
近一年光景,四十余篇文章自然涌出,如运河支流,清澈而执着。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2016年底因换届调整,我告别氾水,回到大丰区政府任职。
岗位变了,事务多了,但笔下的世界却再也未曾离开。
2017年春,承蒙当地作协冯晓晴主席厚爱,推荐我兼任区作协主席。那份对文学的炽热让我毫不犹豫地应下。
虽因体制原因未能兼任,但那声认可,却深深烙在了我的创作生命里。“我要成为作家,真正的作家!”这个梦想在心里生了根。
此后的岁月里,在政务之余,我以纸为田,以笔为犁,默默耕耘——创作一百四十余万字,出版三本文集,一百四十五篇见于中国作家网的稿件……这些数字,是无数个深夜灯火的见证,是一颗心对文学最虔诚的跋涉。
如今,回望2017年那个许下“要成为作家,真正的作家”誓言的自己,可以坦然说一句:我做到了。梦想,真的会开花!
但这绝非终点,而是一座崭新的里程碑,一个新的起点。站在这里,我将继续根植于两片深爱的土地——既有盐城大丰的雄浑海风,也有氾水古镇的绵长文脉。
我的笔,愿为伟大的时代、可爱的家乡、平凡的生活与人们而歌。
最后,深深感谢这个赋予梦想以翅膀的时代!感谢每一位师友的提携与读者的陪伴!
文路漫漫,吾将求索不息。明日之页,正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