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节一故事,一人串其中是这本书的主线条;在真实履历基础上的文艺化后加工,是全书的主心骨。
之所以如此格式化,是充分尊重一线民警阅读习惯和工作现状,避免过多的内在情节和复杂的人物构成。
每篇独立成文,不分切入点,不强求体系化,拿之能读,弃之不断。
章回手法,对应监狱法治片段。更多来自真实的支撑和捍卫,还原质朴,再现原生态的生活。
创作期间,经历了许多痛苦,有的甚至是要命的伤害。那些纯真的经历需要艺术化处理,削去锋芒,守住平和。
为接近可接受的事理,掩饰特定化硬伤,作者私下约定可信赖的文海书友合众,进行场景式对话对接,反复打磨一些过于较真的体验。把较为敏感或相对炙热的事件,贯穿于部分篇章并列为互动话题,在多方阅读中修缮。同时,一并及时接受并吸纳了一些善良的建议,将中肯和美好愿景综合过来;尽最大可能抹平岁月伤痕。但期间的嘈杂和无礼,或多或少,会产生伤及无辜的缺憾。在此祈祷的,是原发的原本,没有恶意,没有丑陋。
文字之美不是辞藻成堆,也不是人造的架构和赤裸裸地原生。它理应是理性的回顾和整理,分寸化的陈述和再现,而不是一味地宣泄、猎奇、撒泼。
这本书里的故事都有其真实的原型,又都渐高于素材。第一人称的写法,给了读者一份心安。情愿自虐,绝不能大意行刺牵累无辜,如若强行自我对号入座,产生些许不适,与作者无关,是读法有误。
文字内层纵然潜伏原发,也时时蕴藏着一代人的真实情感。表面上的时间跨度二十年,实质之影射,没有界定,也界定不了。故事里的事,真实,原生的质感,再现;故事里的事,也有拓展,虚拟的套现,还原。当故事成为事故时,文字间的情感是悲伤,它可能带来不适却很真实;当故事里的事成为典故时,它理应被后人记忆。时代使命,必须肩负。职业作为,需要唤醒,是深度省思。
面对这没有结尾的序章,7成原型,3成有原则塑造,2成隐去真实。匹配的12分努力,真情相送。监狱工作二十年,给群体带来一些记忆和思考,不以文笔博仕途;如此,算是厚道人的一种坦诚、一份思考后的职业化岁月随礼。
尾声之客套,饱含真情。批评的,虚心接受;好的建议,立即采纳;中肯意见,始终倾听。文学本无界,文化有特质。作为力拼监狱文化的忠诚卫士,其捍卫者的壮行,即便孤单,也不忘时代承诺;讴歌中国法治,见证司法进程。瑕疵之处,静候指正。
目录
1、天降大任
2、可爱的样本
3、误判犯情
4、寻觅备战
5、定位试手
6、第一次归途
7、再见亲人
8、出手还击
9、棋局棋逢
10、诈糊之特殊关照
11、序曲协奏
12、大墨镜的魔幻
13、透视影像
14、“葛优躺”龙椅
15、太阳伞之神
16、警囚情
17、最惜顾自己
18、自我武装
19、最早发明的单警装备
20、真实的假档案
21、档案与人
22、移动的副档
23、回顾案例
24、情景再现
25、小偷理论
26、对症下药
27、热心肠
28、执法柔情
29、还原当年
30、爱的残忍
31、真相浮现
32、特殊学生
33、因材施教
34、师德情
35、顺藤摸瓜
36、食物链组合
37、惊天要案
38、兔死狐悲
39、“三不像”尴尬
40、情绪低谷之人事变动
41、酒场人生
42、老石印象
43、最后的挣扎
44、生动的一课
45、签约卖身
46、我心不甘
47、远洋电话
48、意外伤害
49、善意的谎言
50、分流之后得罪人
51、难得的信任
52、赢得尊重
53、处理实务
54、急中生智
55、管理秘诀
56、用工风波之范例赏析
57、华丽转身
58、登高分局之机关小金
59、片段写真
60、大智若愚
61、错在哪了
62、杂想之中
63、摊牌时刻
64、地铁追忆
65、残血不再
66、相守坦然
67、快递相约
68、对面女孩
69、特色家常
70、镜面反射
71、走进强势
72、高雅比拼
73、平等公正
74、清洗爱情
75、好羡慕写诗的人
76、监狱警察之梦
77、连升四级
78、愧对家人
79、大公无私
80、直面高考
81、诡秘的婚姻
82、自画像之广西的山
83、圈外之路
84、微信阴影
85、鸡汤之毒
86、摄影者应有良知
87、籍贯是无为
88、映像白湖
89、职业文化
90、私访“金一把”
91、力拼现代物理
92、修鞋的王师傅
93、家庭称谓
94、晨跑体验
95、同学电话
96、第三只眼
97、可怜的文化人
98、职业真爱读好书
99、后记“监狱”
结束语之夙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