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胜根的头像

陈胜根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17
分享

那年我35岁

俗话说:人过三十天过午。那年我刚满35岁,就有一种日头向西疾驰的感觉了。

虽然,那时生活条件好了,生命科学有了飞速发展,人类基因研究一日千里,“脑白金”效果“实实在在”,人的寿命延长了。现代科学说,人要是好好活的话,可以活到150岁。因此,古代彭祖活了800岁的传说,似乎也不完全是无稽之谈。所以,就是按150岁的寿命来推测,35岁似乎还算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还寄托在他们身上呢!可是,现实生活同科学预测之间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百岁以上的寿星毕竟还是少数,在一些地方,还流传着“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老话。于是,不知不觉间,35岁竟成了一道槛了。

君不见,当时很多单位扑天盖地的招聘广告上,无一例外地写着这么一条硬性报名条件:“年龄在35岁以下”,即使是属于政府行为的公务员招聘,也未能免俗。35岁,仿佛成了人事业上的一道分水岭,一过了35岁,真的就没人要了吗?据说,有记者曾就此向一些招聘单位质询过,那些“伯乐”们只含含糊糊地说这是一种不知从哪传下来的惯例,也说不清这35岁怎么就成了一个用人的硬性指标。

据我猜测,“35岁现象”说不定跟生孩子的规律,扯得上点关系。因为,从优生学的角度讲,35岁以上怀孕,属高龄孕妇,不但容易怀上畸胎,而且孕妇分娩时也相对困难一些。所以,35岁,就成了人生一个危险的临界点了。

不管怎么说,那年我35岁了。想到这一点,我就有些坐不住了。

35岁以前,我根本不发愁工作上的事。上班就好好干活,头说什么就是什么;该你的就是你的,总会有你的出头之日;这个单位不行了,咱再换个单位干,到哪搞不到一碗饭吃?可35岁之后,年龄没优势了,眼看人到中年,还事业未成;单位一旦倒闭,到哪去找适合“35岁以上人才”的工作呢?

35岁以前,我根本不发愁家里的事。小两口过着“二人世界”的生活,自在悠闲;老人手脚还能动,用不着小辈多操心;有孩子、没孩子都无所谓。35岁之后,自己是中年人了,“上有老,下有小”不正是对这个年龄段人的形象写照吗?自己能否顶天立地,撑起一个家呢?

35岁以前,我根本不为自己的身体操心。吃得饱,睡得香,抵抗力强,除了刚出生那几天,自己似乎还没住过一次医院呢。可如今,再不敢胡吃海喝了,要减肥了,不然的话,什么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等等乱七八糟的毛病,都要找上门来了。同样,以前礼拜天早上睡到太阳晒屁股还不起床的日子,似乎也一去不复返了。

35岁了,该奋起了,还能睡得成懒觉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