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胜根的头像

陈胜根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19
分享

静悄悄的“艾青诗歌馆”

记得那是夏初,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广场上,艳阳高照,鲜花盛开。人流如潮,热闹非凡。广场周围,绿树成荫,芳草依依,清爽宜人。

我在王震将军铜像和“军垦第一犁”以及由三位女性组成的“军垦新乐章”雕塑前分别留了影。然后,跟人问了下路,向南走了不远,便来到了一处不起眼的小楼门前。只见大门左面墙上牌子上,刻着几个字:“艾青诗歌馆”。

难道,这就是闻名遐迩、我仰暮已久的“艾青诗歌馆”吗?在我的想象中,它应该是金壁辉煌、巍峨壮观的诗歌殿堂呀!门前应该有川流不息、人头攒动的无数“朝圣者”在顶礼膜拜呀!怎么会如此的冷清呢?

我买了张五元钱的门票,轻轻走进了展厅。一楼、二楼两个展厅面积都不大,静悄悄的,没有什么人。四面墙上的图片和文字说明,介绍了大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成就,那些用即时贴刻印上去的文字,有些已经脱落了。地上的几个展柜,陈列着艾青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下放在石河子市农场时写的《绿洲笔记》等原始手稿和用中外各种文字出版的他的诗集、诗论集以及他生前用过的衣物等生活用品,还有一把他在石河子市一四四团场二营八连修林带时用过的手锯。

我依依仔细浏览着,尤其对他的手稿特别感兴趣,甚至有些惊喜和怀疑。因为,像他这样世界著名的大文豪的手稿,一般是很难见到的,是不是真迹呢?

我仔细看了看,是真的。十几本手稿都是用普通方格稿纸手写的。光看封面和标题,就象是很平常的学生作文,字体单纯而清秀。我随手抽出一本翻看,里面的文字很流畅,时不时还有一些勾勾、圈圈修改过的地方。给人的印象,既思路连贯、一气呵成,又严肃认真,纸面干净清爽。不象我们有些人打的草稿,涂涂、抹抹,满纸一团糟。

大作家就是大作家呀!我心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种亲切而崇敬的感情。

环顾室内,展厅四壁没有窗户,闷不透风。当时才5月初,我却感到有点闷热。随后几个月都是炎热的夏季,此处怎么接待人呢?而且,厅内既没有解说员,也没有人朗诵诗歌,似乎缺少一种浓浓的诗歌氛围。与前面广场上人山人海的热闹场面,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

难道,“艾青诗歌馆”就这样受人冷落吗?

我不由得想到,在一些地方,举办书画展、摄影展的场地都很简陋,有的甚至是把某座大楼内边角旮旯堆杂物的房间,腾出来当展厅的,与周围那些高档、舒适的宾馆、酒店相比,似乎是文化“边缘化”的生动写照。

我又联想到英国大诗人莎士比亚和德国大诗人歌德的纪念馆。据说,那里是诗人们经常聚会的场所,国内外的游客成群结队地慕名前往参观、瞻仰、凭吊,盛况空前。当地政府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迹,舍得投入,精心呵护;普通民众也踊跃捐助,引以为荣。

相比之下,我们对自己身边的文化宝藏,倒似乎有些关爱不足、重视不够,显得小家子气了。

文化的绿洲在哪里呢?在沙漠里吗?

如果那样,就太可怕了!

走出沉闷、静默的“艾青诗歌馆”时,我又清晰地听到了广场上传来的大人和孩子们的笑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