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山海经》中夸父逐日的故事,妇孺皆知,中有“弃其杖,化为邓林”,虽为神话故事,却是对桃林最早的记载。
说起桃林、谈起肥桃,话题就绕不开肥城。
肥城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西麓,山东省辖县级市,由泰安市代管。西周时期肥族人散居于此,谓肥子国,故名肥城。城北雄踞着弥漫着硝烟战火、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齐长城,城南流淌着孕育了大汶口文化、“西沉”了千年的汤汤汶水。“商圣”范蠡隐居在此,“史圣”左丘明生长于斯,“武圣”孙膑屯兵驻扎,于是称“君子之邑”。还有一说,东游齐国的孔子路经此地,对随从说,这里住着一位君子(左丘明),“君子之邑”的美誉就从春秋战国流传开来。
01 肥桃从历史长河中走来
徐徐展开斑驳的历史画卷,穿越岁月的河流,上溯肥桃的源头,可谓之久远。
肥族人由东海迁徙此地之际,东海度朔山的镇山之宝--桃树也被“连根拔起”,在肥城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春秋左传》里说:鲁襄公17年,齐鲁两国燃起熊熊战火,齐国兵分两路,围鲁北壁,困住鲁国的两翼“房”和“桃”。当时鲁国边境已到达现在的济南长清一带,齐人所围之“桃”,就是现在长清南面的肥城,肥城北部仍然有横贯东西的齐长城佐证。《左传》的作者左丘明是地地道道的肥城人,又进一步证明了肥城即“桃”、“桃”即肥城之说。
《汉书·地理志》载:“泰山郡有肥城县,应劭所谓‘肥子国’也。”而应劭在中平六年(189年)的泰山郡为官,时任太守之职。
掬起历史长河的一朵浪花,清雍正四年1726年的《山东通志》:“桃产肥城者佳,临清次之,分销各处。”嘉庆二十六年1815年的《肥城县志》载:“桃味美,他境莫能及,惟吕店、凤山、固留诸社出者尤佳”。自此开始,桃誉渐高,声名始播。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肥城县乡土志》载:“远近千里外莫不知有肥桃者”“东西洋诸国亦莫不知有肥桃者”。是时,肥桃已成为皇室贡品,不仅驰名国内,而且蜚声扬及海外。
沿时光的隧道,中途可发现,肥桃又称蜜桃。上世纪三十年代国立山东大学农学院吴耕民教授所著《肥城桃调查报告》,对肥城桃不吝赞美之词,内容也更为饱满丰富:“我国桃多佳种……惟其中有肥桃者,产山东肥城县,形状伟大,冠绝群桃,而香气馥郁,汁多味甜,其品质较之上海水蜜桃系之果实,有过之无不及。是以脍炙人口,驰名中外,在昔逊清时代,曾为皇室贡品,即近时亦多为上流馈赠之需,声价之贵,远超群果。”
肥城以桃而建,因桃而兴。乘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的浩大东风,伴着肥桃的香甜气息,肥城桃发展进入快车道。1986年肥城被确定为全国名优特产肥城桃基地县。当年9月2日肥城县委、县政府在北京首次举办了肥城桃品尝会;1992年、1993年连续两年举办中国肥城桃节,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佛桃之乡”;1992年8月田纪云为家乡的中国首届肥城桃节开幕题词;1995年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荣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世界最大桃园”称号。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如今肥桃发展势如扩弩、节如发机,已纳入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全国75个、全省8个),荣获国家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山东省第一批“好品山东”品牌,品牌价值达到40.21亿元,品牌光芒四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由肥桃带动起来的肥桃产业,已成为集赏花、品桃、桃木加工、桃文化展示、桃园风情游于一体的特色产业。
于是,“中国桃都,美好肥城”的佳话愈日更盛。
02 呵护中成长
肥城的桃树不拘平原山野、沟沟壑壑,无论贫瘠荒薄,还是肥沃丰饶,有一抔泥壤、便生一株桃树,有一阵春风、便开一枝花朵。
新时代肥桃产业的发展,历尽几度风雨、经过几番波折,仅因果子“腿短”“保存难”“成本高”“销售渠道狭窄”等原因,就消耗殆尽了桃农们的种桃热情和积极性。肥桃的生产落于低谷,止步不前。痛定思痛的当地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绝的喊出了“复兴‘祖宗’产业,重塑‘肥桃’品牌”的口号,出台肥桃发展的激励政策,实施“培优工程”,惠民心,聚民力,以肥桃销售模式、种植方式、品质提升“三变”,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三化”发展,作好肥桃“提质增效”的文章。于是,招引专家、聘请团队,组建肥城桃研究所,邀请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以及科研院所的教授、专家“科技”入户,在增施基肥、桃园生草、起垄覆盖、改造修剪、绿色控害等方面,创新技术应用,特别是群策群力、重点攻关肥桃的新品种,实现了肥城桃千年栽培的巨大突破。培育成功“肥桃早红、肥桃胭脂红、肥桃暑红和肥桃王子”等四个新品种。新品种“身着”红色,通体着色面积90%以上,成熟后的“保质期”也得到延长,“生命期”扩展到15-20天,并保留了肥城桃原有的“骨骼品相”和“汁液皮肉”,尚“待字闺中”、没有“亮相登场”,就得到了人们的无比青睐和热烈追捧,赞誉纷纷,好评如潮。良禽择木而栖,人择君子而交。新川中岛、莱山蜜、中华寿桃、蟠桃、黄金桃、设施油桃等60多个外地优良品种,也纷纷“落户”肥城,与肥城桃相融共生、接续上市,占领了市场的春夏秋冬,老百姓的生活从年头甜蜜到了年尾。
携手“数字化”、联姻“智能化”是肥城桃成为果业翘楚的高明之举和“点睛之笔”。在桃园镇近万亩的肥桃特管园里,研发的肥桃智能生产管理系统,依托环境传感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形成了“智能数据分析+专家在线指导+技术员实地作业”的模式:水肥一体机基本实现了全程无人操作,一台巡检机器人可以监测约百亩园区,真正告别了困苦劳顿、人工护养肥桃的“艰难岁月”;多雨之季,是肥桃的发育成熟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桃子口感和品相的完美,于是智能大棚应时而生,采用避雨栽培技术,精准控制土壤、温湿度等环境条件;肥桃生长周期一体化物联网系统,通过智能图像识别装置对虫情、病情进行观测,“报送”肥桃精准化种植和智能化决策信息;对种植2亩面积以上的佛桃区给予“户口”管理,建立起“专属数字档案”,进行GPS定位,实时“监控”每棵桃树的“一举一动”,让每一棵桃子都在“眼皮底下”健康成长,“歪瓜裂枣”成为了过往云烟。
肥桃的成长,离不开充足的水肥供应。当地人对桃子的尽情呵护,诚如疼护自家儿女一般。肥桃的“饮食”“吃喝”比较讲究,都配有“标准餐”。上百米深的井水抽上来后,要在晾晒池里“沐浴”24小时阳光,确保桃子“喝”上的是安全水、放心水,同时对农药、肥料的投入使用进行入档登记,实行追溯管理,不让桃子受到任何“打扰”和“伤害”,保全原汁原味。肥城桃“喝”的不仅是“安全水”,“吃”的也是“营养餐”。在桃树与桃树的间隙里,桃农将修剪下来的桃树枝、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进行混合处理,配以生物发酵菌剂,形成富有营养的“有机肥料”;还有的果园内,把磨碎的豆饼等均匀“施肥”在果树下,“养料”带来的十足成长动力,“滋养”出的肥桃个头更大、味道更甜、品相更好。
正因此,肥城桃成为果品之尊,人们最爱。
03 桃香“肆”溢
肥桃之特,特在源远流长,更特在独特的外形和刺激着味蕾口感的蜜甜和浓香。
“硕大凝甘露,鲜肥结玉脂。蟠桃王母宴,无此不成仪。”这是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给故乡的《肥桃颂》,诗句饱含着游子对故土的无比眷恋和深重感情,更是对家乡特产肥桃由衷的赞美和歌颂。
正宗的肥城桃颜色以米黄为主,形状正圆,底部带圆锥形“长钩”,而肥城之外桃子底部的“钩”都没有这么长,果子底部凸起外部旁侧有一小凹如“佛脐”,这也是肥城桃称之为佛桃的缘由之一。目前最正宗的肥城桃是一对“孪兄弟”,“兄弟俩”以“皮肤”的红色和米黄色区分,“哥哥”称红里佛桃,“弟弟”是白里佛桃,形状似正圆,“腰围”90毫米以上,体重350克左右,最大1000克以上,称之为“桃王”。在口感上,“哥哥”风味浓、汁多甘甜、清香扑鼻;“弟弟”含糖量高、口感清爽,如果用果品测糖仪进行检测的话,“弟弟”糖分的含量都在15度以上。“兄弟俩”是正宗肥桃的代表,骨子里“流淌”着肥城千年历史的“血液”。
香气,是肥城桃最大的独特之处。因为肥城桃是软溶质桃,气味芳香。成熟的肥桃芳香馥郁,在房间摆放一枚,香气瞬间弥漫全室,闻之欲醉。
熟透了的桃子,桃皮一揭就开,桃肉入口即化,只需一根麦秆插进果肉,轻轻一吸,果肉便化作浓甜郁香的汁液,全部吸入腹中,甜蜜沁人,口齿留香,仅剩下皮包桃核。
肥城人以鲁菜“四大件”为基础,就地取材,以桃、桃花、桃仁、桃胶等最淳朴的原料,融入桃文化,“桃花鳜鱼”“佛桃献瑞”“桃胶养生盅”“白玉桃花”“佛桃丸子”等珍馐美馔,呼之欲出,成为接待客人的最高礼仪——“君子肥桃宴”。席有嘉宾,鼓瑟吹笙;曲水流觞,目酣神醉……“君子”风雅,淋漓尽致!
桃子种类繁多,四季有桃。桃子成熟时,这是肥城最有风韵的季节和时令!此时,桃子羞涩不再,轻盈不再,却尽添无数自信:青中泛着白,白中透着红,娇嫩饱满,夺人心神。
一颗颗桃子,在叶间、在枝头打坐、静卧,果满压枝,枝随果斜……那像万千粒闪烁的星子,把时空镶嵌成饱满与璀璨,诠释着桃树的强大生命力,显示着桃树的丰富内涵。
桃树下席地而坐,对着那一树树的丰腴、一枝枝的饱满,却没有了摘的欲望、吃的念想。只有一种说不出的踏实,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如同桃花,一朵朵、一枝枝绽放在眼前;如同桃子,一个个、一树树缀满心底……
肥桃,让饶沃绮丽的家园充满肉汁甘甜、味道鲜美的眷恋。春风白嫩甜美的眼神,唤醒一段肥桃的流传。
04 占尽春光是桃花
春在三月,赏花的季节。每年的桃花旅游节就在三月下旬到四月中旬,如火如荼。
桃花醉红了肥城人所有的日子。
一棵棵桃树,向阳而发。粗糙的枝干,写满了岁月的痕迹。那一道道裂痕,塞满了墨客骚人的诗文。而最著名的那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从《诗经·国风》一路绽放,历经诗唐、词宋、曲元和小说的明清……自2002年4月首届“中国肥城桃花旅游节”落地至今,绽放的更加热烈妖娆。
在中央桃行,在刘台村沟沟坎坎上、在桃园镇的果树大棚内……一人多高的桃树,树干透着紫红,东一枝、西一枝,清亮光洁。
桃花属于平凡人的妖娆。
清明前后,在肥城这片丰腴肥沃的土地上,总会有一场霏霏春雨,悄然滋润泥土。转瞬间,桃的枝干通畅了血液,溢满了水分,继而枝梢变得湿润柔嫩,再经熙熙和风轻吻、向好暖阳抚摸,浑然不觉间,几串花苞蓦然鼓了起来。花苞起初与桃枝的颜色无异,灰灰的,感觉树梢枝头起了许多“小包”,这是褐色的娇嫩骨朵。骨朵一天天成长,羞羞答答地相互簇拥着,珍珠似的闪耀晶莹。两三日之际,她就露出了“真面目”:初绽蓓蕾,像钻石打造的灯笼,晶莹剔透。有的含苞待放,半藏半露;有的迎风初绽,嫣然含笑;更多的是白毛茸茸的微吐红点的小花苞。如果是和风丽日,阳光喜暖,桃花就会竟相开放。
初开的桃花是白色的,如脂、似玉、像雪,水灵、晶莹、透亮,满是娇嫩。玉洁的桃花排陈着五枚花瓣,中间是雄蕊。纤细的花丝迎风颤动,花粉如星星闪烁,里面的子房被星星簇拥着,孕育着桃子。
粉红的桃花一朵偎着一朵,挤满了整个枝桠,芳香醉人。花开满园时,如同翩跹女子绽放着最美丽、最惊艳、最生动、最鲜活、最灵感的风韵……千树万枝的火焰,就像落下了百里胭脂云,片片桃林,红雨纷扬。而这诱人的红,一树一树,缀满枝头,一簇簇,一串串,密密匝匝,宛若一场红色的大雪掠过,开得隆重,美得热烈,不遗余力地燃烧生命的喜悦。
是桃花喝尽春的颜色,赤橙黄绿的音符催绽的诗文怒放在枝头。枝枝饱满丰腴的笔画一碰就会流春,随而缤纷起扬扬洒洒的桃花雨。
肥城的桃花雨浸透人们的梦境,湿漉漉地胭脂般染成春天的诗句。水嫩嫩的粉白色一嘟噜一嘟噜地开满笛孔,挂满丝弦,摇摇曳曳簇拥成诗的面容。
站在白云山上,极目南眺,枝桠错综的桃林,大片环着小片,小片衔着大片,洋溢在沟头山坡;桃花倾情怒放,漫山遍野,气势磅礴,如潮似海,竟看不到边际。
春蝶把桃花醉得只往唐诗上溅翠,春籁把花雨醉得只往宋词上沾绿。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桃花醉了桃花仙人,肥了流水鳜鱼,忘归了陶潜,颠倒了张旭,把一切明朗妖冶绽放在盈寸的花团上。一树树丰美的桃花烂漫飘逸,这是骈俪千言无法尽叙的明媚春赋。
这个时节,在肥城的每片桃园里、每一个景点、每一株树下,都成为一个网红打卡地……
阳光飞翔,月色流淌。春天慢慢熟稔,桃花渐渐长大。一旬天的功夫,桃花瓣瓣凋零,落英缤纷。枝头残留着几片花瓣,像点点跳动的火苗,孕育着希望种粒,在年轮里恣意成长,潜藏累累硕果,万千丰收。
时节蓬勃,春景幽深。旷野无边,热烈蔓延。风吹过,拂动一身光芒;雨飘来,润湿锦瑟华年。
每年的中国肥城桃花旅游节,就在游人的脚步里、在嫣红的深浅里……被点燃开来!
肥城的四月,四月的肥城,让桃花占尽了春光。
05 肥桃“坐上”了飞机
佛桃是肥桃主打品牌。
每年八九月份,是饱含丰收和充满喜悦的季节,佛桃从“闺中”凌波微步,“闪亮登场”!
省内外的游人和食客在“佛桃VR”微信小程序的指引下,来到心仪的果园进行现场采摘。“佛桃VR”是当地政府联合科技企业为消费者“放心购”专门开发的。你不要小觑了它!这款全实景微信小程序,集肥城美景欣赏、优质肥城桃基地展示、采摘入园引导、异地线上购买等功能于“一身”,不但能让消费者眼见为实,还可以任意选择已上线的每个桃园的肥桃,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赏桃、采摘、品桃等不同需求。
芝麻开花节节高,甘蔗出土寸寸甜。肥桃的品质也在流走的岁月里逐年提高,全方位升华。推向市场的桃子,实行“分类出园”“优中选优”。采摘下来的肥桃,全部进入自动化选果车间,车间内的选果生产线,提升了肥桃的品质。选果设备应用三维表面视觉分选和近红外光谱技术,从颜色、大小、体积、含糖量等方面智能分选,实现了“优果精选”,在与其他地域桃子“闯市场”的过程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胜在了“起跑线”。
不断推陈出新销售模式,“把品质最好的做成销量最大的”印在了桃农心坎上、意识里,他们把“互联网+”、观光采摘、订单直供等销售方式,发挥的“淋漓尽致”“物尽其用”。动动手指,敲敲键盘,早上采摘的鲜亮亮的桃子,经过一番包装,“坐上”飞机下午就能飞到祖国的大江南北。从过去的走村串街提篮叫卖,到现在的线下线上“双驱”销售,肥城桃真正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
互联网、数字科技时代,仪阳街道办事处刘台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村。2014年村里投资500万元打造了为肥桃售卖服务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办公区、物流区、仓储区、中型冷库、生活配套区五大区域井井有条,功能齐备。六七年的光景,淘宝、电商等逐渐融入刘台桃产业发展。目前,全村注册淘宝网店132家,落户顺丰、圆通、中通、韵达、邮政等5家物流快递公司,刘台村肥桃有三分之二通过线上渠道销售,网上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目前,刘台村肥桃种植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3%,品种多达42个,形成了四季有桃的喜人景象。全村年产肥桃500万公斤,99%的农户从事肥桃生产和经营,建立了500亩绿色肥桃示范园和200亩传统肥城佛桃特管园。
“烟台苹果莱阳梨,肥城桃子坐飞机。”这不仅仅是一个顺口溜,这既是肥桃销售升级的真实写照,也是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的具体实践,为肥桃的快速发展插上了“翅膀”。原是新生“怪物”的农村电商,早已经成为肥桃销售的坚强后盾和巨大保障,也让肥桃真正坐上飞机,“腾云驾雾”“飞”遍全国、“桃之夭夭”“飞”向海外。
肥桃品牌飘洋过海,愈飞愈高,愈走愈远……
06 中央桃行的故事
古籍多有载:桃者,个大而优,味甘而形美者产于肥子国而冠以肥桃之称,亦称佛桃、大桃,被誉为“群桃之冠”。
肥城桃又称为佛桃,大约与“佛”沾边,有了些许灵性。桃子果实肥大、果肉细嫩、汁多味甘。这些特殊品质引人青睐,效仿种植。然而很多地方引种后,竟无一成功。这引起专家们的好奇和关注。通过对种植环境、生长条件等因素的对比和研究,肥城当地气候、土质、水分、地形的特殊,成就了肥城桃的特殊气质。尤其是钙质土层深达十数米,土质肥沃,质地均一,土层不分明,有很好的保水护肥效果。在肥城,种植肥桃的桃园,主要分为三个片区:中央桃行(属新城街道办事处)、桃园桃行(属桃园镇)和刘台桃行(属仪阳街道办事处),三个聚集成片的桃园各有千秋,形成了产业,扮靓了肥城。
中央桃行是肥城规模最大的桃林片区,总面积有 6 万余亩,是肥桃的主要发源地。由于水质、土壤、白云山脉怀抱等更优越的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央桃行里产的肥桃品质最是上乘。
中央桃行的称谓,一是来源于在肥城整个桃林所处的位置尚里村,西接桃园镇的桃园桃行,东连仪阳街道办事处的刘台桃行,居于三个片区的桃林中间,因地理位置呼之“中央桃行”;还有一个比较温暖的故事,叙说的是尚里村的群众曾经进京给党中央、毛主席送肥桃,中央桃行因此名扬四海。上个世纪50年代初,尚里村曾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农业合作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了荣誉证书。1953年村支部书记李志文联合自己互助组的17户桃农,挑选了13个单果重量1000克以上的肥桃,邮寄给国务院转交毛主席,忠诚表达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不久后,李志文收到了周总理的亲笔回信和50元钱。此后,他又先后三次进京给党中央、毛主席送肥桃。1990年亚运会前夕,尚里村里的11户桃农精心培育了11个“桃王”,不远千里送到了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组委会办公室。时任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的袁伟民,在接到转赠的11个大桃后,激动不已地对身边人员感叹:“11颗肥桃11颗火热的心,代表11亿中国人民,献给11届亚运会。”中央桃行送肥桃的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肥城人津津乐道,老少咸知!
中央桃行所在的村子,名曰“尚里”,而史载尚里最早称“尚礼”,后“礼”“里”相通,演变为“尚里”,就是因为这方百姓温润知礼,因而得名。还有记载,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尚里西凤凰山下遇雨,书被雨淋,在此晒书。世人仰思圣德,建祠塑像祀之。又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一同祀之,匾曰“晒书城”,而附近的村子知“礼”识“礼”,称之“尚礼”,后演变为“尚里”。
中央桃行有一个著名的人文景点“群力放水洞”,是1960年初驰名中外的一项开山引水工程,就是为了灌溉白云山前的数万亩桃林。当初曾有24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前来参观。群力放水洞引水工程投资40万元,斩断康王河,凿穿白云山,8个人民公社的近万名青壮年,奋斗百余天,用工90万个,凿出了高2.2米、宽2.6米、长410米的穿山隧洞,连接白云山北面的五级扬水干渠。山北的康王河水经扬水站输送进隧洞,从放水洞口流出进入蓄水池,浇灌着白云山前一望无际的桃园。在洞口东西两边的石墙上,分别刻有“群力赞”和“英雄赞”石碑。同年4月,上海科教制片厂拍摄了彩色纪录片《世上桃园》,在国内进行宣传。放水洞洞口正上方的石墙上,镶嵌着原山东省委第一书记、书法家舒同题写,著名石刻艺人杜春生精心刻制的“群力放水洞”5个遒劲浑厚的大字,为放水洞增添了光彩。
如今,桃花绽放和肥桃成熟的季节,中央桃行的游客不绝于途,游人如织,成为赏花、品桃的主景区。
07 “七十二变”的桃木
桃木在我国民间文化和信仰上,大名鼎鼎,地位显赫。
传说夸父追日,道渴而死,将神木抛出,化为一片桃林。
几千年来,桃木被称为“神木”“降龙木”“鬼怖木”,誉“阳刚之木”“五木之精”,是用途极为广泛的“伐邪制鬼”材料,具有镇邪驱鬼、祈福纳祥的功能和平安、吉祥、长寿的象征。
最早的春联都是用桃木板做的,又称“桃符”。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也佐证了桃木僻邪一说。天下树种万千,桃树直感色若暗红,富有光泽,桃木结实而有弹性,用作打击或防身,自是必选善材良器。诸多特质是桃木神异传说的初始依据。而天下只有肥城的桃木避邪,其中还有一个传说。
在肥城城区西二十余里,有山曰陶(桃)山,拔地通天的悬崖峭壁,险峻雄奇,绵延数十里,七十二个洞穴天女散花般分布在峭壁上。这七十二洞,洞洞都有鬼怪妖魔。每当夜幕降临,群魔乱舞,生灵涂炭。居住于东海度朔山上的神荼、郁垒二神听闻后,怒不可遏,驾乘祥云飞至肥城,就地取材,折桃枝为利器,痛击鬼怪妖魔,侥幸而逃的妖魔看见桃枝便魂飞魄散。因东海位于肥城的东南方向,神郁二神驾云到肥城随手而折的桃枝,就是东南方向的,所以这一方向生长的桃枝便有了灵气。此后,当地百姓便将桃树东南方向的桃枝折下,或做成宝剑悬于室内,或刻成桃人、桃符悬于木梁、房门,妖魔鬼怪望之遁去,再也不敢在肥城伤人了。
因了这个传说,催生的桃木工艺品更赋予了神奇,形成了旗帜独树的“桃木文化”。
十几年前,肥城人把砍下来的桃枝、桃木当做木柴,仅有烧火做饭的用途;现在,老百姓们却把修剪下来的桃枝当成宝贝,加工成桃木旅游商品。
自此,桃木从“烧火棍”变成了“金疙瘩”。
肥城桃木的特点在于质密细腻、木体清香,而高含糖量、易虫蛀开裂是它的短处。从选料开始,经过下料、浸泡、蒸煮、烘干、造型、设计、精雕细刻、打磨、修补、刷漆、抛光、开光等20多道工序,特别是雕刻中运用线雕、浮雕、镂空、丝雕、线雕等手法,以行走在刀尖上的精湛技艺“演变”成万千精美的专精特新工艺品。明代《核舟记》记叙的木雕大师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取材也源于桃之精灵——桃核。
肥城桃木雕刻制品样式繁多,种类齐全,大到数米,小可盈握,样式丰繁,图样各异,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和观赏价值。主要可分为四大类:一是避邪类——剑、斧、镇家宅、纳万福、避凶祸、子孙吉祥、人寿安康、梳子、桃符、桃人、桃印、貔貅、碗等;二是吉祥类——如意、龙凤呈祥、天官赐福、牡丹、泰山北斗、葫芦、一帆风顺、鸡、喜鹊登枝、麒麟送子以及龙、凤、花、鸟、人物等桃木摆件等;三是长寿类——十二生肖佩饰、五福寿、福寿双全、松鹤延年、八仙庆寿、松鹤寿星等;四是实用类——镇纸、笔架、笔筒、风水镜、龙凤镜、平安瓶、台式镜、中国节、富贵鱼、大钱币、双龙、神龙戏水等。另外,还有台屏“一品清廉”、龙珠工艺系列、竹子系列、梅花系列、文财神、武财神等。桃木化身成剑、斧、如意或各种精美吉祥饰物、器具,或佩于身、置于室、摆于案……真是应了那句“居不可无桃”。
肥城桃木承载着吉祥文化和桃源风情,已成为全国旅游商品的重要卖点、景观看点和特色亮点。
肥城桃木工艺品经过10多年的产业化发展,已形成了30多个系列、4000多个品种的规模,每年桃木产业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占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市场的份额达到90%以上。市内桃木制品加工生产企业160余家,从业人员4万人,全国连锁加盟企业突破了1500家。
如今的肥城桃木,催生了桃木制品产业集群,形成了“肥城桃木雕刻流派”,打造了国内县域旅游商品开发的“肥城模式”。
桃木,在沉淀的岁月里,完成了蜕变,实现了升华!
08 化腐朽为不朽的桃木工匠
东汉古窑,北宋龙光。磨砺中的宝剑要千锤百炼,绽放的红梅要历经风霜;默默沿着时光足迹,雕刻出岁月记忆;你的世界精彩无比,时间越久越美丽。
这是对大国工匠的褒扬!也是毕生致力于桃木雕刻的肥城匠人的生动写照。
一代代肥城匠人终其一生,千百次实验摸索和岁月打磨,将桃木制品发扬光大,演绎了桃木从腐朽到璀璨的传奇。
民间记录的桃木传承人已经历了五代。第一代传人李祥瑞,生于1820年前后,出生地不详,前半生雕刻小桃木佩饰,以走村串乡、沿街叫卖为生,辗转至肥城时,见此地多产桃树,便定居下来;第二代传人孙嘉浩,生于1861年,肥城人,自幼喜爱雕刻技艺,随师傅李祥瑞学习桃木雕刻,技艺大长,收徒数人;第三代传人马顺生,生于1893年,肥城人,善于雕刻木制家具,后投师孙嘉浩,专习桃木雕刻,不断创新发展,形成自己的雕刻艺术风格;第四代传人王慎法,生于1913年,十几岁随师马顺生学习桃木雕刻,技艺逐渐娴熟,刀法精湛,所做小件,深受家乡百姓喜爱,口传手授培养了不少徒弟,德高望重,颇有口碑;第五代传人王俊杰,生于1939年,打幼喜欢桃木雕刻,受其父王慎法口传手教,学习桃木雕刻,承袭老一代的传统技法,所刻制品形象生动灵秀,线条简洁流畅,深受百姓喜爱。
而现在的桃木制品行业领军人物程银贵,又以“程木匠”自称,蝉联近几届的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金奖,特别是其创作的《肥城桃木——齐鲁之风系列》作品,获得唯一金奖,无人望其项背。木雕,贯穿了程银贵30多年职业生涯。
程银贵创新了肥城桃木雕刻技艺,“在最初立体雕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浮雕、羽雕等手法,这也是其他地区桃木雕刻技艺中所不具备的。”程银贵还组织成立了泰安市技师工作站和产品研发中心,每月都有数种新产品上市。研发的新产品先后荣获国际、全国、省、市大奖100余项,其中金奖22项,发明专利9项。2008年至2020年连续十三届获得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金奖。
程银贵以实操经验,编制了桃木工艺设计、雕刻技艺教材。2014年以来,免费举办桃木工艺培训班,培训学员2680人,其中贫困人员约1300人。几年来,他先后帮带桃木收购初加工户130余家,桃木工艺品生产销售厂家200余家,每年为桃农增收2600余万元。
如今的肥城桃木制品业,组建了肥城市桃木雕刻协会,150多家企业加入,还成立了肥城市桃木雕刻驿站,采取以师带徒方式,招收当地农民工、贫困人员、残疾人进厂学艺。
肥城桃木工匠以刨、木槌、锉刀等雕刻工具,成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成就了全国行业翘楚和标杆,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在桃木上尽情“绽放”!
巧夺天工靠一双手,千秋功业传未来!
他们匠心独运,以海纳百川、相融共生的胸襟,深耕全国,走向世界!
09 桃产业带动一座城……
千年肥桃,日月俦光,万古流芳,饱含着历史、文化的斑斓色彩。
由肥桃衍生的全产业链条,纵向延伸、横向扩展。
在肥城,可以恣意赏花、尽情品桃,食“桃花宴”,饮“肥桃酒”,泡“桃花浴”,逛逛“桃木工艺品一条街”,转“桃木工艺城”……
从单纯追求个头,施化肥打农药,到实施“有机化”提升品质;从扁担挑小车推,提着篮子走街串巷叫卖,到互联网时代的电商发展;从卖桃子,到卖桃花卖桃木工艺品卖文化……
2004年建设的中国桃木旅游商品城,有“全国最大的桃木旅游商品研发、销售、集散中心”之称。自2008年始,成功举办了13届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每年国内20多个省市的近千家企业竞相角逐,已成为国内桃木旅游商品前行的风向标和桃文化旅游商品行业发展的空前盛会。近几年,每年桃木大赛参赛作品数量屡创新高,去年就已经突破万件。吉祥桃文化,平安进万家。2021年10月“泰山桃木王”产品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品牌走进第43届(迪拜)世界博览会;近期肥城市夺榜2021-2023年度“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其中肥城桃木雕刻民俗可谓功不可没,非遗文化再次擦亮了肥城地方文化品牌。
位于城西春秋古镇的中国桃文化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以桃木文化和桃木旅游商品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2011年开馆至今,已接纳市外游客百万余人。其馆藏桃木工艺精品3000余件,集中展示了国际国内桃木雕刻精品和历届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大赛获奖作品。
千年肥城,依托这一特有资源,2002年创办了桃花旅游节,年均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左右,并跻身全国“四大桃花节”之列;2008年开始举办金秋品桃节,逐步构建起了“一城一赛一馆一会一品牌”的“五个一”产业发展平台(即中国桃木旅游商品城、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中国桃文化博物馆、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发展研讨会、“肥城桃木雕刻”整体品牌)。
肥桃及其产业,以其金字招牌,高擎起千年古城!
10 向未来……
桃花盛开,已逾千年……
肥城人培育了肥桃,肥桃反哺了肥城人。在这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肥沃土地上,古有左丘明、有子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范蠡、西施隐栖陶山,逍遥终生;今有国务院原副总理田纪云,世界著名环境科学专家曲格平,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无机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于吉红……他们就像故土孕育出的肥桃,将甘甜和芳香撒播在祖国的角角落落。而身为大学教授的欧阳中石、欧阳仑兄弟,“一门两将军”阴法唐、阴法舜兄弟,恰成一对文武“双璧”,更为故乡留下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肥桃已不再仅仅是肥桃,它是支柱产业,它是特色文化,它是精神家园。
“一年花不断,四季桃飘香”。肥桃经济的连带效应正逐年放大,融入肥城飙发电举的发展血脉,熠熠生辉、光芒尽显。
无论桃子、桃树、桃木去向何方,肥城是它永远的故乡。
乡情成脉,绵延不绝,龙翔凤翥的肥城,正在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谱写着华韵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