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北方的冬夏有别于南方湿热的气候。冰雪的寒冬与盛夏的骤雨,形成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
在近年认知中,每年的七八月,虽然也是高温多雨,但也就忽雷闪电那么几天,“蜻蜓点水”落几个雨星儿。曾几何时,滂沱雨水,溢涨河渠,似乎离我们有些遥远。以致每年的汛期警示、防洪演练,像是一种活动,一种娱乐,一种依规行事。谁也不会想有灾害发生,包括我自己。2023年的汛期,非同一般。7月29日以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连续6天5夜普降暴雨,水天一色,大地像开了锅一样冒泡,仿佛成为雨水的世界。
我在窗前,遥望远山,一阵疾风吹来,桌子上的纸片都被吹落,燕山带帽大雨到,豆大的雨点随着疾风猛地敲打着眼前的玻璃,发出“啪啪”的声响,窗台浸满了水,街区院落也满是冒着泡的水流。整个天空连同绵延的北山,都笼罩在浓云密雨之中。大雨下个不停,没有丝毫疲倦。
我的心情由一开始的喜雨甘霖,欣赏苍翠北山,开始担心雨水灾害的发生。我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远的不说,道南老家的老房子就很危险,虽已无人居住,但多结实的房子,也架不住缠绵的暴雨。
突如其来的连日强降雨是北京地区遭遇140年来有仪器记载的最大雨量,见证了从未见过的特大洪水,房山、门头沟等山区受灾严重。昌平西部山区王家园水库最大降雨量达到770多毫米,相当于瞬间下了2尺多深的雨水。前两天闻听昌平西山韩台村受灾严重,沟满壕平,让人揪心。那年居家旅游开车去门头沟爨底村游玩,路过与门头沟交界的小村韩台,长满火红的枫叶绿树,留下深刻印象。
“水往低处流”,这是亘古不变的定理。千沟万壑的雨水汇聚,让很多地方,如河北涿州、保定等地河水泛滥,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及伤亡事件。温文尔雅的燕山山脉军都山峦,无数沟壑细流,在暴雨的作用下,汇聚成汹涌的洪水,形成百年一遇的泄洪壮观。
连续冒雨未出门,却用手机观览天下。我从网络看到昌平好友宋老师拍摄的“十三陵水库”泄洪的震撼。看到“跟着高建走昌平”沙河大桥水域的壮观。看到南口田老师拍摄的“响潭水库”泄洪流经西大桥辛店河道。看到社区李老师记录的“南口东河套”山水奔流。他说,这样的大洪水很少见,专拍一段视频作见证。
那天雨停之时,我在窗前细看南口北山,昔日的采石山场,原本几年绿化初见成效,夏日盎然石坡吐绿的山场,竟然也出现了一条丈余宽裸露的山岩,远看扎眼像一道白光很惊诧。
“你看,山体滑坡了!一大片。”
“不应该呀!岩石还能滑坡?”我家老王对山场也很熟悉。他说“可能是山体早年遭到破坏,这次遇到雨水连日侵蚀,有缝隙就容易浸水,剥落,造成山体滑坡。”我听得有些道理。
“天灾无情人有情,全国抗洪一盘棋”。在信息网络传播快捷的时代,我看到,连日来,昌平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主要领导来昌调度检查防汛防洪工作的相关指示要求和区委统一部署,发扬“一个支部一段堤,一个党员一面旗”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全力做好青山一线的防汛抢险救援、灾后复产重建等工作。
《风雨同舟 情暖心间》南口镇党员干部迎汛而上,在危难面前 倾力当好人民群众主心骨和守护者。镇机关党员干部、羊台子村党员干部、派出所民警、志愿者们以“雨”为令、闻“汛”而行,站在湍急流水中,搭起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接力将矿泉水、蔬菜等生活物资运过塌陷路段,第一时间送到受困村民手中。
三一集团协助开展破路泄洪工作;辖区部队官兵积极协助村、社区开展道路疏通清理;美康净洁公司、纳源公司等“两新”党组织组成的防汛突击队紧盯辖区河渠水位变化;西普耐火公司、华彬庄园等10余家辖区单位为防汛人员送来矿泉水、饮料、食品等物资。
南口镇妇联姐妹们与村、社区全体女同志一起,顾不上换下被雨水打湿的衣服,24小时在岗备战,身为母亲、妻子、女儿,舍小家、顾大家,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彰显“半边天”的风采。
从镇里了解到,8月3日下午,昌平区总工会党组书记王冰、副主席何玉环第一时间来到南口镇总工会慰问战斗在此次防汛抗洪救灾一线的职工,镇党委书记李哲元陪同参加慰问活动。为职工及受灾严重的的地区带来了方便面、矿泉水等物资,同时送来了一张10万元的慰问金支票,供镇总工会为一线职工和受灾群众采购慰问品。大家纷纷表示:“感谢工会组织的关心和关爱,我们一定会克服此次防汛抢险救灾的困难,坚守岗位。”
在此次降雨中,南口镇居庸关村主要道路出现塌方和内涝,造成关沟河居庸关村河段河水溢流,四桥村组、东园村组180余户300多名村民无法出村。居庸关村迅速行动,村两委、党员群众、志愿者共同组建应急抢险队伍,与羊台子村一起形成防汛合力,包片包段对居羊路塌方路段及周边堆积物进行清理。 累计清理路面及落石20余处500余平方米、倒树10余棵,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南口村社区及时召开防汛工作再部署会议,刘书记带领社区两委、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逐一对辖区范围进行部署安排检查落实。社区工作队全程跟踪检查抢险与辖区单位联合检查防讯安全。发现平房区域出现险情、简易小棚子倒塌、水道堵塞胡同积水等情况,及时协调美康净洁抢险队,冒着大雨将水道疏通,将杂物拉走。强降雨后,社区党建引领“清洁家园,共享健康”,两次组织清洁家园志愿者行动,启动洪灾防病注意事项:注重饮水卫生,不吃变质食物,不吃淹死禽畜,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时尽快就医。开展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
因与地处深山区的羊台子村林书记有微信联系,抗洪救灾了解到:羊台子村所辖的十几个村受灾都很严重,两委班子不等不靠,主动自救,迅速行动,摸清底数、转移险户。她几天几夜都没有好好休息,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工作。雨前劝离村民23人,当天转移险户8户13人到村委会集中点安置。村里提前储备了一支30人的抢险队,与镇防汛指挥部一起,运送物资,抢修道路,全力配合美丽乡村测绘评估,为灾后更快更好的重建家园。
林书记说,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撑起的这把“巨伞”,感谢来自各方的援助,有了乡亲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才有今天的平安,我们要坚持人民生命至上的原则,砥砺前行,一起为最终的胜利加油!
因有家乡之缘,与美丽乡村马池口镇党委何委员有微信联系,抗洪救灾了解到:马池口镇也有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洪水冲了街区路面,到处淤泥浊水。镇领导凝聚各方力量,联合驻昌某部队官兵对神牛路、顺沙路等道路及北京大学昌平新校区开展道路抢修、清障清淤,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加强对食品安全生产经营单位等重点场所指导检查,严厉打击趁灾哄抬物价行为,严防被水淹泡过的食品及原材料流入市场。用实际行动擦亮胸前党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云上流村,让我感动的是:镇城乡建设办公室青年党员,退役军人刘炙朋第一时间闻“汛”而动。7月31日到达南雁路王峪沟附近时,因水位过高,在风雨中逆行40分钟才到达瓦窑村口,救出因自驾游玩回家途中沿109国道遭遇洪水被困在发电站村的2名人员。第二批救援深入险区,一半队员被沿途障碍划伤擦伤,刘炙朋也在此次救援中扎伤右脚。当听到一处被水浸泡的房屋中传来了“我们在这里”的呼救声,与救援官兵上前查看,救出了水中的村民。最终救出18名被困群众,事迹感人。
他说,面对险情,自己做的微不足道,只想通过自己的点滴行动,为基层一线贡献一份力量,用实际行动展现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钢铁般意志和担当精神。
这次洪涝灾害,昌平地区自西向东的大小十余座水库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十三陵水库、南口响潭水库、流村王家园水库、长峪城龙潭水库、十三陵镇德胜口水库、延寿镇上庄水库、崔村镇南庄水库、兴寿镇桃峪口水库、沙河镇沙河水库等。山谷里的小型水库人员,助力转移伤员、抢修道路、配送物资、做好消杀防疫。
南口是关沟之水的南大门出水口,关沟水、响潭水,同属温榆河的主要支流北运河水系。可以说,东西河道地势高平,相对而言走水泄洪畅通,这是天时地利。
近年,南口镇实行以燕镇为首落实村、社区联防的河长制,加强河道治理取得良好效果。2021年关沟水道辛店河成为网络投票榜上有名的北京美丽河湖。也与南口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水利为民造福的历史使命,实实在在治水造福于民,密不可分。
习总书记强调“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不要试图征服老天爷”。必须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准确把握治水的规律性,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推动实现人水和谐共生。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暴雨与洪涝不分家,故有“洪水猛兽”一说,比如1998年长江流域暴雨洪水让我们难以忘怀。然而,翻开历史长卷不难发现,人类的文明是与这“洪水走廊”联系在一起的。
众所周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陕西蓝田猿人化石、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遗址等就是证明。沿着长江诞生了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和吴越文化,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一处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说明了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我国古代有两对父子治水的故事,大禹父子治的是黄河洪水,李冰父子治的是岷江洪水,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天下谓之天府也”。
古人云:“城非河不守,河非堤不安。”明确地阐述了城市文明、江河资源和防洪堤坝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一条河流就是一条画廊,它不断隆重推出一次次画展。自古以来,沿着黄河、长江,一个个水利工程拔地而起,使得洪水走廊变成了“黄金水道”,一座座城市随之而起。 但凡大都市,不是“守”着河畔,就是“驻”在海边。
水是生命的乳汁,地球上的生命从水开始,人更是离不开水。大气降水是其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暴雨,因为雨量大,赐给人类“乳汁”的功劳不可低估。
守护青山,风雨联想,洪涝灾害摧不垮世间万物,人类社会扬起手臂照样踏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