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董燕的头像

董燕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09
分享

热土·乡情

那年八月的清晨,天空鱼肚白放亮,金针般的阳光,穿透云层,将柔和的目光,洒向云山雾罩的南口大地。

那日,昌平书友我的老校友、喜欢摄影收藏撰稿写文的百善村田世国老师来到南口,与《南口记忆》小编张明老师见面,文学挚友,共同话题,很高兴到《南口记忆》展室参观浏览。

关注南口,关注家乡事,抒写家乡文,我常到社区看报纸,2015年我偶然在昌平报看到,介绍“25岁小伙儿留住家乡美”、“把美丽家乡印在明信片”上的报道,听闻他们借助信息网络,宣传南口历史文化,很震撼!开始以为是社会闲散人员或收藏人士“拾荒”的一种表现。细看文章图片才知道,是南口的三个年轻人张明、金鹏、伟婷,都是传媒大学毕业很有才学的年轻人,他们用热情执着和信念,在工作之余,留住《南口记忆》,为家乡做着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从而声名鹊起。

《南口记忆》共有两处展室,张明老师领着我们走进位于南口新兴路,一处独门小院的两间平房展室,进门就看到两个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不大的展室,摆满各种物品物件、相册图板,琳琅满目。田老师是个内行,一进展室,立刻两眼放光,精神焕发,迫不及待地端详细看,相机闪烁,赞不绝口:

“啊!真不错,这么多老物件、老照片,少见!还有一台海鸥相机、老式录音机、录像机、鹿牌暖瓶,稀罕!”他看的特别仔细,翻阅一本本厚重的相册,赞美一幅幅亮眼的图片!

“啊!真好,重镇南口、畿辅昌平、明陵寻幽,三个版块的老照片,真少见!哪儿来的这么多老照片啊!还尽是外国人!”

张明老师自豪地说:“这些图片都是当年那些外国人到八达岭长城旅游时拍的老照片,都是花钱从他们手里买来的,有收藏价值,那时还没有居庸关长城呢!”

“啊!太少见了!图片资料真不少,还有昌平文艺、军都文苑也收藏了!”

“都是董老师捐赠的新书,《军都文苑》有南口记忆的文章,有收藏价值!都放在这个书架上,书能保存有意义”。小伙子指了指书架上的书,高兴地说:“感谢董老师赠书”。

看到捐赠的书放在书架上,我也很高兴!几年来昌平文艺、军都文苑、昌平报举办《老北京记忆》征文,我写了多篇《南口记忆》:南口一景、扫煤往事、南口老菜站,还有南口那座塔,趴墙头看电影等散文。植根昌平大地,刊有自己文章的书很珍贵,我每次都手拿肩扛用车拉,总想着多拿回几本书,发给亲朋好友,“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南口人喜欢南口文章,因为那是曾经的岁月,生活的轨迹,是挥之不去的乡愁记忆。

“你们这里书很多,怎么收藏的?买的还是找的?”看到琳琅满目的新书旧书、古书、资料、图片,田老师关切地问。

“旧书有的是捐赠的,有的是直接收购的,新书都是张明自己花钱买来收藏的! ”一直陪伴我们的年轻人金鹏直率地回答。

“买书收藏,也需要不少钱呢!”田老师是内行,知道书的价值。

“是!买书花了不少钱。”金鹏平静地回答,张明也点了点头。

“张明老师有细心,收藏很多老物件,还有很多有价值的书!您看昌平百科、昌平卷、昌平文脉、南口镇志、南口大战、血战南口还有京张铁路、南口工厂历史等,都很珍贵。”

我不断给田老师介绍,因为前几天我与好友刚参观了位于铁道北楼房的《南口记忆》展室,看到很多有关南口历史的书,看到冯宏来编纂的《南口风云录》,还有史书资料《血战南口》等,得到三个年轻人热情的帮助,为我了解南口,写文撰稿,提供方便,我们自然成为好友。

在不大的展室中间,书桌书架上迎面挂着两块用白布书写的《南口记忆》四个墨宝大字,苍劲!有力!给人以历史沧桑厚重之感。

田老师摸了摸挂着的白布,说:“这是粗布,这布上的字是用墨写的!字,真不错!有劲儿!”

“这些字、还有图片、明信片都是我们同事伟婷设计制作的!”陪同我们的还有一位文静漂亮的姑娘。

“伟婷制作?年轻人这么棒!”我和田老师几乎同时发出赞叹!

是的!这些有心的年轻人,发挥聪明才智,自己设计制作,把“大美昌平印在明信片上”,“把美丽家乡印在明信片上”,就是为了多种形式宣传昌平文化,留住南口记忆,融入百姓脑海。

我和田老师欣赏他们的创意,收藏了印象“南口城”、“南口站”、“九龙游乐园”等用手绘制作的邮政图片,田老师心情激动,在南口金佰川餐厅,以茶代酒,向年轻人表示祝贺:

“我今天来南口,很高兴,收获很大。一是想看看南口记忆模式,二是百善也想办一个《百善记忆》,正在筹备。百善快要拆没了,拍了很多照片给留点“念想”。我这次来也想把自己编著的《图说百善》《泥土乡情》《百善村史话说》捐赠给《南口记忆》,也是一份收藏,也是一份心意!期待合作,向年轻人学习!感谢了!”

大家心情激动,互祝友情,举杯共庆南口之行。承诺:要尽我们的微薄之力,联谊携手,不懈追求,为家乡做好事,做实事。

留言簿上,我和田老师留下真诚祝福:几个年轻人办的南口记忆太好了!感谢南口记忆为南口人留下美好记忆!为年轻人传承家乡历史文化点赞!你们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希望越办越好!三个年轻人以茶代酒,感谢田老师的鼓励,大家依依不舍,合影留念。

田老师为南口记忆展室赠送的新书《图说百善》,很珍贵!这是一本以图片为主体的历史缩影,近两千幅珍贵图片集中亮相并附加简要文字说明,让视觉享受,让心灵感悟,让历史记忆热土乡情。

岁月如歌,时光如水,书香昌平五年,日新月异变化,后来《南口记忆》两个展室搬到了昌平档案馆,成为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宝贵资料。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际,回忆往事,心潮涌动。四年来,三个年轻人长大了成熟了,他们工作在不同的岗位,无论在哪里,热爱家乡,脚踏实地,不懈做事的精神,激励他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昌平记忆工作室是张明老师个人自媒体平台,已有12年的历史,累计发布各种文章超过3000篇,图片超过2万张,累计粉丝超过15万人,累计点击量超过3000万人次。我的南口记忆:山场纪事、南口山场那些往事及北山轶事等张明老师精心制作,图文并茂的美篇, 点击量超过两千人次,获得市区镇及社区居民众多读者的好评。

闲暇时间,阅览田老师赠与我的书《泥土乡情》,让我震撼!269页38篇小散文,18篇小韵文,37幅对联6个曲艺12篇村史,各种作品藏品、证书证件、精美图片达200多幅。优雅的文字,动人的童趣,质朴的情感,字里行间体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对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邻里情的奉献和真诚,记录着他一段人生的坚实足迹,是一本展现乡土生活的温馨佳作。可以想象一个人坚持27年,使坏了四个照相机,连续拍摄了一万多张有关家乡的照片,保留百善悠久而古老的历史文化。让人敬佩!感动!

“择一事,终一生;终一生,爱一事,”照片就是历史,收藏就是传承。百善人,南口人,年龄差距,阅历不同,都是家乡人,平凡人,普通人,为这片生养的土地,为美丽昌平,为百年党庆,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爱党爱国做奉献的新篇章。

他们是时代的见证者,无私的奉献者,每一张照片,每一份收藏,都是沉甸甸的,因为它承载着历史,闪耀着历史的光泽!

热土乡情,灼灼匠心,传为佳话。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