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乌延永安的头像

乌延永安

网站用户

诗歌
202508/08
分享

八声甘州·北望怀古

《八声甘州·北望怀古》(词林正韵)其一

对苍茫朔气压幽州,万古锁边愁。

怅易萧风冷,蓟门残照,石勒空谋。

谁记慕容铁骑,踏破白狼头?

唯有卢龙月,冷照荒丘。

回首辽金霸业,叹燕云故垒,尽付东流。

纵完颜箭利,难射宋时秋。

剩胡沙、漫湮铜狄,任寒潮、夜袭蓟门楼。

兴亡事,问居庸雁,可识兜鍪?

  《八声甘州·北望怀古》(词林正韵)其二

对苍茫辽水暮云平,萧瑟动悲情。

忆黄金台上,旌旗蔽日,剑戟铮鸣。

射虎白山残照,雕羽没寒声。

万骑出辽塞,意气峥嵘。

惟见戍楼旧垒,任草湮石没,寂寞空城。

忍登临遥望,断碛暗苔生。

叹英雄、尽随流水,剩何人、樽酒话平生。

休重问、渔樵闲语,几度枯荣。

第一阕注释

1.朔气。《木兰诗》“朔气传金柝”。指北方寒气,先设肃杀之境。

2.幽州。古九州之一,唐以后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北部。词面写地,实寓“国门”。

3.万古锁边愁。化用杜甫《秋兴》“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意,言边患自古未绝。

4.易水。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一句“风冷”把易水之寒与荆轲之悲并提。

5.蓟门。今北京西南蓟门桥一带,唐诗多以“蓟门”代指幽燕边防。

6.石勒空谋。石勒,五胡后赵国主。《晋书·石勒载记》称其“有并吞天下之志”,终未成一统。空谋,言其霸图徒然。

7.慕容铁骑。鲜卑慕容氏建前燕、后燕,以骑兵骁勇著称。“踏破白狼头”用东汉窦宪“燕然勒石”及田畴“白狼山之战”旧典,夸其武功之盛。

8.卢龙月。卢龙塞在今河北喜峰口一带,唐诗屡见“卢龙明月”之句;冷月荒丘,千秋功业尽付苍凉。

9.辽金霸业。辽(契丹)据燕云十六州,金继之。词以“霸业”二字束住辽金两朝。

10.燕云故垒。燕云十六州,自石敬瑭割辽,遂成宋人百年之恨。“故垒”即今之断垣残堞。

11.完颜箭利。完颜部以射猎为俗,金人劲弓良箭。此处以兵器代指武力。

12.宋时秋。双关:一谓宋人悲秋之诗(如“塞下秋来风景异”),二指北宋对辽金之积弱无力。

13.铜狄。《史记·秦始皇本纪》销天下兵铸十二金人,世称“铜狄”。漫湮,言旧物沉沙,英雄事业终归荒寂。

14.寒潮,本指秋冬由北而来的强冷气流,常挟大风、暴雪。古代诗文亦借“寒潮”写边塞肃杀气氛,如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寒潮背南浦,秋色入西秦”。此处兼取“胡骑南下、势如寒潮”之意,暗喻屡犯边境的北方铁骑。

15.蓟门楼,即蓟丘城楼,遗址在今北京西直门北土城关一带,为战国至唐幽州镇戍要地。唐诗屡见“蓟门”“蓟楼”之咏,如祖咏《望蓟门》“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皆以登楼北望而动边愁。此处“蓟门楼”既指实有之古迹,又作为“国门”象征。

16.居庸雁。居庸关在今北京昌平;雁为信使。问雁是否识得昔日兜鍪,用拟人化把“兴亡”之问推向苍冥。

17.兜鍪。古称头盔,借指将士、战争。

第二阕注释

1.辽水。即今辽河,东北大川,古来为辽东与中原天然限隔。

2.黄金台。燕昭王筑台,置千金以延天下士,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词人追忆辽主亦曾仿此筑坛誓师。

3.白山。长白山,金、清皆视为“发祥之地”。“射虎”兼用李广“射虎中石”事,写猛士气概。

4.雕羽。雕翎箭,寒声没于空,言劲矢亦随岁月而逝。

5.万骑出辽塞。辽、金、元皆以骑兵长驱中原,此句追写当年麾军南下的赫赫声势。

6.戍楼旧垒。戍楼,边戍望楼;旧垒,昔日营垒。总写遗迹。

7.断碛。碛,沙漠;断碛,指荒废的沙碛古道。苔生其上,愈见荒凉。

8.英雄尽随流水。化用苏轼《念奴娇》“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9.渔樵闲语。用杨慎《临江仙》“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意,转以“野老闲话”抹倒千古兴亡。

10.几度枯荣。枯荣,草木一岁一枯荣,亦喻王朝更替,收束全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