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长春热闹起来。
由梁晓声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以北方某省会城市社区为背景,通过小人物命运展现中国近50年时代变迁的现实题材年代剧《人世间》,带火了吉林大学、伪满皇宫博物院、长春建筑学院、54和55路有轨电车、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宫、长影旧址博物馆等取景地。一系列具有东北风情的实景拍摄,带领读者和观众走进了冰雪之境的如烟往事。
长春古称黄龙府、喜都、茶啊冲,别称北国春城,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那么,位于苦寒之地的长春,何以会被称为春城呢? 原来,长春地处松辽平原腹地,海拔不高,干湿适中,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2-3度,夏季比同纬度地区气温低3-5度,冬日无干冷,夏日无酷热,无论从哈尔滨南下还是从沈阳北上,都能感觉到气温的细微变化。从南向北穿城而过的伊通河,则为生长于斯的长春人带来了清澈的水源。
《宋史》记载,金军将领韩常欲率领五万人归附宋朝,岳飞十分高兴,对部下说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豪言壮语。黄龙府在今天的长春市农安县,喜都、茶啊冲两个别称,则比黄龙府更为古老。远古时期,长春地区先后生活着榆林人和肃慎人(满族的祖先),周围挹娄、勿吉等民族环伺,征战不断,喜都是肃慎人为纪念打败外族入侵报喜而得名;茶啊冲则是信仰萨满的肃慎人祈福时的祷词,有“上天保佑”的意思。相传肃慎人祭祀的时候经常喊苍天啊,满语发音是茶啊冲。长春,就是从茶啊冲谐音演变而来。
周秉昆和厂长曲秀贞谈事情的空旷长堤,取景于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
修建于1934年的净月潭风景区,面积近百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6%,被称为“亚洲第一大人工林海”:春日踏青,走在蜿蜒的木栈道上,时常会有松鼠等小动物穿梭觅食,与人类共享森林之乐;夏日清凉静谧、满眼皆绿,是惬意的天然空调房;秋日绚烂多彩,景观皆可入画;冬日银装素裹,仿佛置身雪原。近年来,作为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长春消夏节和冰雪节主场地,净月潭相继开展了森林马拉松、森林山地自行车马拉松、瓦萨森林定向赛、帆板赛、龙舟赛,吸引人们前去打卡拍照。
周楠在美国留学,建筑风格唯美的校园,取景于长春建筑学院奢岭校区。周楠写信时,就坐在长春建筑学院的图书馆内。图书阅览区,干净整齐的摆满了各类书籍,显得庄重典雅。选景不仅想“佐证”了周楠信中对校园的描述,也表现出浓郁的学习氛围。长春建筑学院的行政楼、教学楼、学生宿舍展示了古罗马、欧式、现代等风格各异的建筑风景;周楠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里驰骋,向邮箱投递信件的场景,摄制于学校正门的喷泉广场;周楠上车的场景摄制于土木工程学院教学楼旁。
曲秀贞请周秉昆等人吃饭的场景,拍摄于伪满皇宫博物院。 伪满皇宫博物院的前身,是民国时期管理吉林、黑龙江两省盐务的吉黑榷运局官署,也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的宫廷遗址,被称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宫殿”。其建筑风格古今并陈、中外杂糅。行走在缉熙楼、勤民楼、同德殿,会让人产生恍若隔世的穿越之感,在这里触摸历史的沧桑,每一处都可以定格一张具有复古气息的照片。
见证长春80多年历史洪流的有轨电车,是穿梭于过去和未来的象征。作为周秉昆和郑光明聊天背景的长春电影制片厂主楼,是长影集团在完整保留1937年原“满映”建筑的基础上,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完成,不仅见证了“满映”自初创、鼎盛到覆灭的整个过程,具有爱国意义和警示价值,也是中国电影事业及“长影”自身发展的历史见证。
这座仅二百年历史的年轻城市,借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和影视剧走进人们视野,从一个侧面诠释了一代人的理想与信念、奉献与牺牲,不但验证了文旅融合的正向价值,也因历经沧桑之后的生机盎然而深入人心。毕竟,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