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昭的头像

冯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20
分享

远逝的古国

有着彩云之巅美誉的云南,是少数民族聚集的歌舞之乡、风景迤逦的旅游胜地,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里也蕴藏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两千多年前,诞生于滇池沿岸的滇国就是其中之一,但司马迁将其载入史册不久,这个边陲古国就销声匿迹了。

相传,上古时期滇池一带生活着很多自称为“滇”的部落。 滇国,则是从战国初期一直延续到汉朝的区域性政权,属于“西南夷”的一部分。

在司马迁笔下,滇国以滇池为中心,东面是夜郎国,北面是邛都国,西面是以洱海为中心的昆明国。公元前278年,楚国国君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派遣大将庄蹻攻取了巴郡、蜀郡和黔中郡以西的地方,并进入滇池地区。但此后不久,秦国征服巴蜀,截断了庄蹻的归路,庄蹻无法与楚国取得联系,只好融入当地部落,自立为第一代滇王。

一百多年后,张骞出使西域回到长安,向汉武帝讲述了身毒国(印度)的种种神奇,并提出建议——如果能避开匈奴的势力,在西南方向打通去往身毒的道路,对汉朝有利无害。汉武帝采纳了张骞的建议,派使臣出使身毒国。但是,当使臣经过滇国,滇王尝羌留下了他们,并派出十余批到西边寻找道路的人,但是寻路之人全部被昆明国阻拦,没有人能到达身毒。由于对中原知之甚少,滇王对西汉使节发出了与夜郎国王类似的疑问:“汉朝与我的滇国相比,哪一个更大呢?”

《史记》记载,西南夷中的劳浸、靡莫曾屡次侵犯汉朝使者和吏卒,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调拨巴蜀的军队攻灭了劳浸、靡莫,大军逼近滇国。由于滇王自始至终对汉朝怀有善意,因此没有被诛杀,他表示愿意归顺,请求朝廷委派官吏,自己进京觐见。于是,汉朝把滇国设置为益州郡,并赐给滇王王印,仍然统治他的百姓。

此后,滇国就极少被人提及。由于缺乏更为详实的史料,这个古老的国度是否存在过,不断引起人们怀疑——如果真的存在过,它的都城在哪里?又是如何消失的?正当人们一筹莫展时,一系列考古发现,开始为古滇国的存在提供实物证据。

1955年,云南省博物馆派出考古队,首次对昆明市晋宁区石寨山进行发掘。第二年,更大规模的发掘开始了,考古队用两个月时间清理了20座古墓葬,其中在6号墓出土了滇王之印——这件文物通体用黄金打造,形制是古代诸侯王才有资格使用的龟钮蛇身。滇王金印的出土,不仅印证了汉武帝授滇王王印的记载,也使滇国王室浮出水面。

此后,石寨山、李家山、金莲山等古墓葬群,相继出土了牛虎铜案、贮贝器、祭祀铜扣、铜戈、铜矛等大量具有古滇国文化特征的青铜器皿。青铜贮贝器顶端精美的场景再现式造型,展示了有别于中原地区青铜器形制的独特文化风貌。

长期以来,位于李家山、古寨山、金莲山三角中心地带,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抚仙湖原本是一座城池,因为地质灾害塌陷才形成湖泊,城市也随着地表下陷沉入湖底。考古队勘探发现,水下确实有一座古滇聚落群,区域面积约2.4平方公里,且分布有大型建筑物。其中,一座高台式建筑,残高19米,一条底边长90米,共有五级台阶,整座建筑均用石材建成,雕有人工凿刻的符号、几何形图案、人面纹图像,但其建筑年代尚无法确定。专家推测,该聚落整体下陷,与两千多年前的澄江大地震有关。

昆明市晋宁区河伯所遗址发现汉代建筑遗迹,出土的大量封泥、简牍为确定西汉益州郡郡治、古滇王国都邑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前,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对滇池东南岸进行过系统性调查,认为河伯所遗址很可能就是滇国都邑所在地,并发现地下堆积“水域+台地”相间分布,具有城市功能的空间架构格局,初步确定了河伯所遗址群的大致范围。

汉朝时期,滇人生活的地面比现今滇池水面低3-4米,这意味着当时滇池周边的陆地面积比现在更大,反过来说,就是当时的滇池远没有现在水面宽阔。随后,在晋宁区上蒜镇第一小学附近的两次发掘,出土了包括益州太守章、同劳丞印、建伶令印、宋虞之印、君冯私印在内的五百多枚封泥,以及滇池以亭行、建伶长等二百多枚带汉字的简牍。

封泥作为信件的封缄,代表着信函文书往来的对象。滇国相印、益州太守章等封泥和简牍,说明汉武帝在设立益州郡、赐给滇王王印的同时,也设立了滇相,滇国既有滇王“复长其民”,又隶属益州郡管辖,建立起郡守、滇王双重治理的行政管理体系。出土滇国相印封泥的河伯所遗址,距离被列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重大发现”的石寨山墓葬群仅700余米。

除了受楚文化影响,古滇文化还与东南亚的铜鼓文化有着较深关联,甚至有与印度洋、太平洋沿岸地区存在联系的迹象。例如,鎏金骑士贮贝器、杀人祭柱场面贮贝器、诅盟场面贮贝器中被当作货币使用的海贝,就来自于海洋。

拥有如此文明程度的滇国,是如何消失的呢?专家通过对金莲山墓葬群大量青壮年和婴幼儿遗骨进行测试,排除了战争、地质灾害等非自然死亡原因,推测他们很可能死于快速传染的瘟疫,这场瘟疫过后,滇国人口大规模减少。其他墓葬群出土的铜铁结合器、汉式器物,说明滇国向西汉王朝臣服后,中原地区的铜器开始大量出现在社会生活当中,其特有的牛形青铜器等生活用品具逐渐被取代,到东汉时期,具有显著古滇文化特色的生活器具已基本宣告绝迹。

从此,古滇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但与其说消失,不如说当地文明融汇到了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原王朝的强势与繁荣,无疑是促进文明融合的巨大推动力量。

发表于2022年第11期《中国品牌》杂志,原标题《古滇王国神秘消失之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