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昭的头像

冯昭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10/16
分享

李学亮:见证西域大美

2004年10月,新疆摄影家李学亮摘取了中国摄影艺术最高奖——金像奖。在8年的职业摄影生涯中,他独自驾车游遍天山南北,曾5次攀登博格达峰,7次穿越罗布泊,10余次走进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行程60余万公里。新疆原始风光的古朴、雄奇与壮美,在他的镜头里凸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穿越新疆》则集中收录了他近年来摄影作品的精华。

情定新疆

问:我们知道您曾经在新疆歌舞团工作,后来又调入新疆艺术研究所,而从事职业摄影是后来的事,可以说是“半路出家”。是哪些原因促使您走上了这条职业风光摄影之路?

答:虽然我从事职业摄影是从1997年才开始的,但实际上,我从15岁踏入艺术圈后就再也没有出来。最早是搞音乐,1985年后开始搞摄影,直到1997年在单位停了薪,不再拿工资了,才彻底走上职业摄影生涯。

我是个特立独行的人,喜欢户外活动,而摄影恰好是一门一个人就能完成的艺术,也不像别的艺术门类那样有许多条条框框的约束,只要你对什么有感觉有兴趣,就可以拍下来。此外,摄影也是最靠近艺术的一个门类,现在设备都很先进,你只要拿一个好的相机就能拍出照片来,而照片就是一幅作品的原形。但摄影艺术也有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走到一定程度就很难提升了,因为它所要求的综合素质很高,不仅仅是艺术感觉,你还必须懂地理、历史、考古、民俗等相关知识。

问:据说您只拍摄新疆题材的摄影,是这样吗?

答:可以这样说。不管什么地方,都有它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最好的季节中又有它最好的一天,只有这最好的一天它才能呈现最好的光线程度、植物色彩等等,而这最好的一天,还有它最好的一分钟,我们就是为了寻找这最好一天的最好一分钟。如果等到这一分钟,好的作品也就出来了。比如我去哈那斯湖拍照,我首先要了解哈那斯湖的形成,从历史、地理、宗教等侧面去了解它,深度多少,海拔多少,它的气候、植物等等都要考虑。

我生在新疆长在新疆,新疆的地貌、草原、戈壁、湖泊,什么地方有哪些特点我都比较清楚,可是到了别的地方我不了解,因此也就无法拍摄作品。从事职业摄影两年以后,就基本不存在技术问题了,主要是文化积淀的问题,因为按动快门的一刹那是最简单的。

问:新疆的确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比如著名作家张承志也把新疆视为人生的归宿,并写了大量新疆题材的散文。相对于文字,您认为摄影作品的表达有哪些特别之处?

答:随着摄影艺术的发展,它非但没有脱离文字的束缚,反而更加依赖于文字了。一张照片出来必须要配上文字说明,因为读者已经不满足于照片的表象,他还想知道图片背后的故事,你拍的这个地方的地貌是怎样形成的,这里没有路你是怎样去的,去了之后吃什么,住在哪里都做了些什么,这些都是读者感兴趣的话题。

但在对作品的理解方式上,摄影与文字又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摄影作品有着非常明确的图像语言。举个例子:比如,镜头里是一棵树,还刮起了大风,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原野,显然作品给人的感觉是“旷野”;如果这时候迎风走来一个牵着牛的孩子,作品主题马上就转变成了“家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摄影作品中的“减法”,使趣味中心发生了转移;而文字想要描述画面所表达的内容,则需要花费很多笔墨。

摄影心旅

问:走遍了新疆的山山水水,在您所拍摄过的作品中,哪些景色对您的心灵给予了极大的震撼?

答:《胡杨月色》是对我心灵震撼较大的一幅早期作品。拍摄地点在距乌鲁木齐市500公里外的木垒,那里有座白塔山,山下有片胡杨林。

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在旷野上过夜。晚上一个人躺在帐篷里,就听见外面一直有声音在响,好像是有人正走过来。我打开帐篷到外面一看,四周一片死寂,原来有个白天丢下的矿泉水瓶子绊在树枝上,被风一吹发出来的声音。我把矿泉水瓶子拿开以后,本能地低头一看,地上有条长长的影子,我一惊,再看,除了自己什么也没有,真是自己吓唬自己,就不禁笑出声来。然而,连自己的笑声听起都那么骇人!鬼气和夜色越来越浓,远远近近高高矮矮的胡杨树,一个个张牙舞爪,吞吐着鬼魅之气。淡淡的月色下,一棵足有千年高龄的老胡杨,正幽灵一样默默注视着我……作品出来以后,很多人说它静谧、安详,其实它更反映了荒山古木的恐怖和凄凉。

问:为了摄影艺术,您到过很多人迹罕至的雪原荒漠,在这种异常艰险的工作环境中,有哪些经历曾让您刻骨铭心?

答:有一次去南疆拍照,在沙漠里迷了路。当时是和一个同伴一起去的,当地的维吾尔族老向导碰巧有事,就让他刚满18岁的儿子带着进去,背着相机和足够一天的水、干粮上了路。在返回的路上,小伙子突然蹲在地上哭了起来,他指着一棵胡杨树呜呜咽咽地说:“我们刚才就走过这儿了……”在沙漠里迷路就意味着死亡。第二天,水喝光了,干粮吃完了。为防止脱水,我们白天躲在沙包的背阴处休息,太阳快落山时再出发。后来顺着河走了三天,终于走出了沙漠。

还有一次,我一个人开车去北疆准噶尔盆地的五彩城拍照。天黑下来了,在无边的死寂中,没有任何生命存在。我急忙找些干柴,点起篝火壮胆,接着,又观察了地形,将汽车调过头,以备有意外,可以随时逃命,然后才支起帐篷开始做饭。正煮着羊肉,突然远处有一群深蓝色的亮点幽灵似地飘来,起初以为是萤火虫,但转念一想,当时是5月,这个季节不会有萤火虫。一定是狼,是狼群!我急忙跳到车上,打开车灯一照,果然是狼!我沿着来时的路线开了两个小时,到公路边时已经是后半夜了。等天亮再次返回去的时候,帐篷还在,篝火已经灭了,羊肉也在锅里煮烂了。 

发表于2005年3月7日《中国国土资源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