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昭的头像

冯昭

网站用户

儿童文学
202510/30
分享

平静低调的儿童文学作家孙卫卫

在风起云涌、群星璀璨的上世纪90年代青少年文坛,既有郁秀 、韩寒这样的小说作者 ,也有刘川、王琪等青年诗人 ,更有迟宇宙、龙华兵等进入文化传媒领域的的报人 ,在他们中间 ,孙卫卫不是最耀眼的一个,却以特有的平静和低调成为群体中的一员。

刚刚成长起来的少年一代也许无法想象,十几年前可供青少年展示的舞台多么有限,发表作品多么艰难,苦恋文学缪斯、投稿数百次仍不能看到心血变成印刷体字并不稀奇。

孙卫卫的才华不是天生的。从小学四年级径自把一篇作文寄给《中国少年报》算起 ,他直到初中三年级才发表第一篇作品。说是一篇作品,不过是刊发在《少年文学报》中缝的一段文字。这样的成绩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于虔诚的投稿人来说,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那个时代的青少年,不少人因为迷恋文学作出出格举动。河南上蔡中学生程冰雪 ,因为搞文学被逼无奈写下绝命书,乘南下列车离开故乡,后又辗转来到北京,幸得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顶力推荐被重庆大学免试录取;湖南隆回中学生肖旭驰,中学时出版过两本诗集、主办过两份报纸,并获得藏克家题词勉励,但因为大学特招无果,不得不读了6年高中。

性情温和的孙卫卫,也在中学时代玩文学过了头,但他拒绝加入学校文学社,为了有一个良好的写作环境索性搬出校园,和同学在外面租房住 ,每天晚上熬到凌晨两三点。但许多天过去了,不但没有写出鸿篇巨著,还累跨了身体 。进退两难之际,孙卫卫 为了参加中学生作文大赛,找出一本十年前的内部刊物,选出较喜欢的一篇,誊抄后署上自己名字交给学校语文教研组。第二天稿子就被退了回来,并附有指导老师的一封信:“你改悔吧,那篇文章是我十年前写的,我有好儿个笔名呢,那是其中之一 。 ”后来,孙卫卫把这段经历整理成一篇文章,发表在《少男少女》上,得了360元稿费。

好在,他的心血没有白费,几年的中学时光 ,孙卫卫这个名字开始在青少年报刊频繁出现了。当时的校园文坛,十佳评选林林总总,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全 国优秀作文选》 杂志社主办的雨花杯 。刚刚告别中学时代的孙卫 卫,最终站在第二届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的领奖台上,给中学时代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

在江苏,素来低调的孙卫卫不得不面对江苏电视台侃侃而谈。“我自始至终很平静,参加 了他们的颁奖活动,没有觉得 雨花杯有多么沉重,我的心态摆得很正 。 ”他回忆,当选十佳后不久,被南京大学中文系免试录取了。

与大多数文学青年不同,孙卫卫没有在相对宽松的大学校园继续施展文学才华,反而更加低调。

那时候,一些青少年自办文学报刊异军突起 ,比如北京大学的五四文学社、黑龙江兰西县的《 大校园》、湖南师大毛泽东文学院的《寻梦船》 等等 。在文学不再神圣的年代,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盗火者,以近乎悲壮的姿态喊出里尔克的名言:“有何胜利可 言,挺住意味着一切!”而孙卫卫是平静的。整个大学时代,他既没有创办文学刊物,也没有加入文学社团,一个人默默读书写作,和充满激情的“圈内人 ”保持若即若离的联系。作为对疯狂热爱文学的检讨,还出人意料地抛出一篇《扫描中学生写作热》。

大学毕业后 ,孙卫卫把学生时代生活的点点滴滴结集出版,定名为《 正好年轻的故事》。他坦言,当时校园里一些文学报刊,大部分都得不到学校支持,仅凭一腔热情 ,所需费用仍由父母负担,这样的“悲壮革命 ”又有多少意义呢?他也不想加入学生组织,因为“本来是用来锻炼能力的学生社团,更多时候却陷入争权夺 利之中 ” 。

毕业后 ,他辗转来到北京 。

“青翠青翠的水稻,在水天一色的蒙蒙细雨的抚摸下,越发滋润起来。绿水绕着小桥,绿水绕着人家,而撑着油纸伞的从雨巷里缓缓出来的婉丽的俩少女又在说什么悄悄话,羞红了面若桃花呢。”这是孙卫卫写在《我的江南小屋》里的句子。或许是太爱江南了,他把在北京租的房子称作“江南小屋 ”。这间房子和刘恒小说里贫嘴张大民家的房子差不多,夏天热、冬天冷,不到十平方米,却是孙卫卫写作、休息、做饭、娱乐的地方。如今,孙卫卫早已搬出江南小屋,而就在这间简陋的小屋里,他身披毛毯写下了未来十年的人生规划 。

在中国新闻出版报社采访、编版、写稿之余,他已经为孩子们写了许多本书,读者对象从大中学生越来越偏向于中小学生;业余涂抹的这些文字,竟也被纳入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冰心儿童 图书奖的行列。

“写作和上大学有直接 的关系吗?我喜欢写作不想 上大学。 ”“你怎么看待同学的友谊 ”“老师不喜欢我 ,怎么 办 ?”打开个人主页 ,他似乎永远在不厌其烦地给中小学生解答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不奢求太多物质享受,在内心深处永远是一个不愿长大的孩子 。

孙卫卫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我们不能说他幼稚、做秀,孩子们需要有着传奇经历、幸福忧伤的优秀青年作指路灯盏,也只有纯净的心灵,才会感动同样纯净的心灵。

发表于2004年第7期《中国图书评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