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富国顺的头像

富国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20
分享

行健路上的晨光

清晨五点的闹钟还未响起,我已在浅眠中睁开眼。窗帘漏进的微光里,枕边的降压药瓶泛着淡青色光泽,像个沉默的老友。这是多年来养成的生物钟,曾让我苦恼于“五更频醒”的辗转,如今却能在回笼觉的间隙里,听见窗外渐次清晰的鸟鸣——原来早醒并非全是困扰,当呼吸不再被夜咳撕扯,当胃部不再在黎明前隐隐不适,连断断续续的睡眠都显得格外珍贵。

起身披上运动服时,楼道里的声控灯应声而亮。镜中人两鬓微霜,汗巾在颈间晃出熟悉的弧度,恍惚间又看见四年前那个走路都有些吃力的自己。那时刚确诊糖尿病,并发症像藤蔓般缠住心肺,每走一会儿都觉得很累,更遑论晨跑。是医院里的医生那句“药石能治标,气血需自养”点醒了我,于是四年前的一个清晨,我咬着牙迈出了第一步。

跑道上的晨露总比朝阳来得更早。头月里,运动鞋踩过湿润的塑胶地,膝盖传来的钝痛常让我想折返,可望见前方打太极的老人、牵犬慢跑的年轻人,忽然明白“行健”二字从不是逞强,而是与自己的和解。跑不动便快走,喘得急便调整呼吸,让每一步都踏在当下的节奏里。渐渐发现,晨露会沾湿鬓角,却也能洗净淤积的痰浊;朝霞会染红汗巾,却也在蒸腾间带走体内的沉疴。

变化是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发生的。先是发现早餐的小米粥能尝出米香,消化系统明显舒适;接着夜里咳嗽减轻,能听见老伴均匀的鼾声;最惊喜的是某天跑完步,竟能一口气爬上家居的四楼而不心慌。药箱里的瓶瓶罐罐依旧整齐排列,但镜中人的步态已从蹒跚变得轻盈。复诊时医生看着各项指标笑说“三分靠药,七分靠养”,我却知道,这“养”里藏着多少个在寒风中坚持的清晨,多少回与惰性的较量。

如今跑过第四个春天,跑道边湖畔的垂柳又开始泛绿。晨雾里常能遇见新面孔,有推着助行器慢慢挪动的老人,也有像当年我般气喘吁吁的中年人。我总会想起律诗里写的“三岁晨露凝霜鬓,数载朝霞湿汗缨”,那些被汗水浸透的日子,原来都在悄悄重塑着身体的密码。药物是托底的舟筏,而真正让生命之舟前行的,是自己划桨的手。

回家路上,菜市场的烟火气漫上来。胃口渐开的我开始留意新鲜的山药、当季的萝卜,厨房里飘出的饭香不再让胃袋发紧。午后翻看医书,方知“脾胃为后天之本”,那些坚持晨跑的日子,何尝不是在为脾胃注入动力?就像尾联写的“半缘医理半躬行”,医理是前人的智慧,躬行才是将智慧化作己用的钥匙。

暮色里整理药盒时,忽然明白健康从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它是药石与晨露的合奏,是医嘱与自律的和弦。当咳嗽声在深夜里轻得像一片落叶,当睡眠如碎玉般虽不完整却温润,我终于懂得接纳生命的不完美,也更珍惜每一分通过努力挣来的改善。

此刻台灯下,诗稿上的字迹仍带着晨露的湿润。行健之路没有终点,那些在跑道上重复的步履,那些与身体对话的时光,早已让“安康”二字超越了指标的数字——它是晨光里的每一次启程,是对生命最朴素的礼赞。

2025.4.16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