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富国顺的头像

富国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31
分享

七旬翁的晨跑况味

晨光熹微时,公园的柏油路还凝着夜露的凉,我已踩着运动鞋的软底,踏入这片熟悉的晨景里。算来从2022年3月2日结束返聘、彻底卸下工作的担子开始,这场晨跑已陪我走过三载春秋,一千三百多个清晨的风与光,都成了我与岁月对话的见证。年轻时也曾试过晨跑,只觉汗水浸透衣衫的畅快,如今再拾这份坚持,才在日复一日的脚步里,品出了独属于自己的“六最”。

其一便是“年龄最长”。公园里晨练的队伍从不缺身影,偶有几位比我年长的老者,大多是拄着拐杖缓缓散步,或是伴着太极音乐舒展四肢。像我这样始终保持着跑步姿态,累了便慢走几步调整,缓过劲又继续迈腿的,放眼望去竟找不出第二个。常有路过的熟人笑着打招呼:“老爷子,这么大岁数还跑这么欢,真有劲儿!”我听着这话,只觉得膝盖虽偶有酸胀,心里却揣着一股不服老的劲儿——年龄是岁月的刻度,却不是停下脚步的理由。

其二是“汗水最多”。晨跑的人谁不流汗?春日微风吹拂,有人额头沁出薄汗便放慢速度;夏日骄阳初升,也有人汗湿后背就找树荫歇息。可我每次跑完,T恤总能拧出半捧水来,额前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连眉毛上都挂着晶莹的水珠,旁人见了总打趣:“您这哪儿是晨跑,分明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他们不知,这汗水里藏着我对“尽力”的较真。每一步都踩着自己的节奏,不刻意追赶旁人的速度,却也从不懈怠偷懒,汗水浸透衣衫的重量,便是我对晨跑最实在的投入。

其三是“跑速最慢”。公园里的跑道一圈又一圈,常有穿着专业运动服的年轻人,迈着轻快的步子从身边掠过,脚步声清脆得像鼓点;也有中年跑者,保持着稳健的速度,一圈下来比我快上十几分钟。我每天固定跑四圈,智能手表显示路程是7.5公里,跑完恰好需要一小时;若按跑道旁标注的“六里”算,速度就更慢了。眼看着身边的人一拨拨超过自己,心里不是没有过着急,可膝盖的旧伤、年龄的局限都在提醒我:不能逞强。慢慢跑,才能跑得久,如今我早已习惯了这份“慢”,听着自己的呼吸声调整步频,反倒在慢节奏里找到了踏实的安全感。

其四是“心率最高”。晨跑前特意问过当医生的儿子,他说我这70岁的年纪,晨跑时心率保持在100到120次/分钟最合适。可我的智能手表每次亮起,心率数字总在150到170之间跳动,比儿子建议的范围高出不少。好在我有底气——平日里静息心率只有55次/分钟,属于健康的范畴,每次跑完步,找个长椅坐几分钟,心率便能慢慢降下来,疲惫感也随之消散。我没问过其他跑者的心率,却笃定不会有人比我更高,这份“高心率”里,藏着我身体的韧性,也藏着晨跑赋予我的底气。

其五是“坚持的最好”。三年多来,晨跑早已成了刻在骨子里的习惯,除了一次腿伤被迫休息10天,还有老家亲人离世时分心耽搁了几日,我竟从未间断过一天。寒冬腊月里,北风刮得脸生疼,哈出的白气在眼前凝成雾,我裹紧棉袄照样出门;盛夏酷暑时,清晨的阳光已带着灼人的温度,我揣着毛巾,跑几步擦一次汗,也不曾缺席。遇上小雨小雪,披上雨衣便往公园去,雨水打湿眼镜,就凭着记忆里的路线继续跑;若是大雨大雪实在出不了门,便在客厅里来回踱步,凑够7.5公里的路程才肯停下。就连外出旅游,我也总带着运动鞋,到了陌生的城市,清晨先找附近的公园或街道跑一圈,才算真正开启一天的行程——这份坚持,无关毅力,只是晨跑早已成了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部分。

其六便是“收获的最多”。没晨跑前,我身上的老年病能数出十八种:高血压要靠药维持,糖尿病得严格控糖,高血脂、高尿酸、脂肪肝也没落下,连常年的咳嗽、失眠都让我备受困扰。可这三年多跑下来,再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所有慢性病都没再发展,各项指标控制得比同龄人还好;曾经一到换季就犯的咳嗽,如今冬天也难得咳几声;以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现在跑完步晚上沾枕头就睡。更难得的是精神状态,跟自己年轻时比,如今虽添了白发,却少了疲惫;跟身边同龄的老友比,我不用拄拐,不用总待在屋里,能每天迎着晨光跑步,这份活力,便是晨跑给我最好的礼物。

如今每个清晨,我依旧会准时出现在公园的跑道上。晨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耳边是鸟鸣与自己的脚步声,鼻尖萦绕着草木的清香。有人问我,都70岁了,何必这么拼?我总笑着回答:“晨跑不是拼,是享受。”享受汗水流淌的畅快,享受坚持带来的改变,享受与岁月温柔相处的每一刻。往后的日子,我还想继续跑下去,让晨跑的脚步,陪着我走过更多春夏秋冬,把岁月的皱纹,都跑成生命里舒展的风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