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富国顺的头像

富国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07
分享

晚岁心安处 皆是自为桥

2022年那个蝉鸣渐弱的初秋,我结束了退休返聘的最后一班岗,踩着落日余晖走回家时,忽然觉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轻盈——不是卸下重担的轻松,更像是终于能把日子攥在自己手里的踏实。这之后近四年的时光,像慢火熬煮的老茶,渐渐熬出了属于我的滋味,也摸索出“晨跑健身、写作益脑、抖音润心”的活力养老模式。旁人见了总说一句“您这晚年,真是圆满”,可圆满的背后,藏着我这古稀之人“夹缝中求心安”的细碎日常。

先说这一日三餐里的迁就。活了七十年,舌尖早记下了无数滋味:春天要吃头茬香椿炒鸡蛋,夏天得就着冰镇绿豆汤啃油饼,秋天馋那口红烧栗子鸡,冬天最恋白菜豆腐炖粉条。家常菜的做法我也熟稔,起锅烧油时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可偏偏我爱吃的,老伴儿大多不待见。她从不说自己爱什么,只在我想给孩子们露一手时轻轻摇头:“孩子们不爱吃这个。”为了少些拌嘴,我便把自己的口味悄悄收起来。如今家里的饭点早有了默契:清晨我晨跑回来,会奔骑行需要十分钟橘子广场的海迎春虾饺的早餐店,要一张牛庄馅饼和原味小饼,并尽情享受店里赠送卤蛋和豆浆,老伴儿晨起多是喝杯温水,鲜少碰主食;孩子们早餐也大多不吃,尽管我时常督促但仍是收效甚微。中午孩子们大多在单位或学校解决,我则多是面包配咖啡,简单对付,老伴儿则冰箱里翻些剩饭剩菜热一热;唯有晚餐算得上“正经饭”,老伴儿会照着孙子孙女的口味,炖上排骨、煎好牛排,满屋子飘着肉香,而我负责把饭菜骑着自行车送到孩子家里,看着他们接过保温桶时的笑脸,倒也忘了自己碗里清淡的滋味。

再谈穿着上的自在。这辈子我对穿衣也算有些心得,知道什么季节穿什么舒服,什么场合搭什么款式得体。前几年还爱在网上挑挑拣拣,遇到喜欢的衬衫、休闲裤,就下单买回来,偶尔手头紧了,老伴儿会主动帮我添些钱。可这三年多来,我的衣柜渐渐被运动服占满——晨跑要穿吸汗的,日常出门也图个轻便,久而久之便成了习惯。跑鞋多是鸿星尔克的,鞋底软和,跑起来不硌脚,一双能穿大半年;运动服偏爱吉普的款式,藏青色或深灰色,耐脏又显精神,价格也实惠。有时孩子们打趣:“爸,您这衣柜比年轻人还统一。”我笑着摆手,心里却清楚,这简单的行头里,藏着不用迁就旁人眼光的自在。

住的地方,倒是我晚年最踏实的依靠。自1981年和老伴儿成家,算下来我们竟搬了九次家。前八次都是企业分配的住房,不用自己掏钱,却也多是窄小的老房子:记忆中最早住过房子仅有30平,所住过的房子均没有电梯,我爬了十几年的四楼,每到冬天拎着白菜土豆上楼,总累得气喘吁吁。2011年听说要买商品房,我心里直犯嘀咕——一辈子住惯了不花钱的房子,突然要掏几十万买个“水泥盒子”,实在舍不得。还是老伴儿和孩子们劝着,才定下了现在这套120多平的电梯房。如今每天晨跑回来,摁下电梯按钮的那一刻,看着轿厢平稳上升,再推开家门看见敞亮的客厅,才真正品出这份“不乐意”背后的福气:冬天不用再裹着厚棉袄爬楼梯,夏天坐在阳台的藤椅上就能吹到风,这样的舒适,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

至于出行,我这辈子就认两样:步行和自行车。早些年上班,无论刮风下雨,都是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退休后晨跑,更是每天都奔跑在公园里的跑道上——春天闻着路边的槐花香,夏天听着公园里的蝉鸣,秋天踩着满地的落叶,冬天迎着清晨的薄雾,每一步都踩得踏实。现在家里的孩子们都开上了小轿车,儿子和老伴儿不止一次地张罗买车,我却总笑着拒绝。在我看来,骑着自行车去菜市场,能顺便看看路边的野花;步行去公园和老伙计下棋,能慢慢欣赏沿途的风景,这样的自在,比坐在车里快马加鞭更对胃口。

有人问我,一辈子都在迁就,会不会觉得委屈?我倒觉得,这不是委屈,是为了家里的和谐心甘情愿的“让步”。给老伴儿让一步,少了拌嘴的烦恼;给孩子们让一步,换来了他们安心工作的踏实;给孙辈们让一步,多了些承欢膝下的欢喜。这近四年的晚年时光,我用晨跑的汗水滋养身体,用写作的笔墨梳理心绪,用抖音里的趣事排解孤单,更用自己的一点“退让”,换来了一大家八口人的其乐融融——老伴儿身体硬朗,孩子们事业顺利,孙辈们健康成长,和亲家家相处得像一家人,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其实人到晚年,所求的不过是一份心安。那些看似“夹缝中生存”的迁就,那些藏在日常里的细碎让步,说到底都是为了守住这份心安。如今每天清晨,我依旧会穿着吉普运动服、踩着鸿星尔克跑鞋去晨跑,傍晚依旧会骑着自行车给孩子们送饭,夜里依旧会坐在书桌前写些家常琐事。日子平淡,却也安稳;生活简单,却也温暖。这大概就是晚年最好的模样:守着一屋人,伴着一窗月,在自己的“让步”里,活出属于自己的圆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