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富国顺的头像

富国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11
分享

我的节节高人生

时光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转眼我已至虚岁七十,站在“古稀”这道人生里程碑前回望,半生风雨半生晴,竟恰好应了“芝麻开花节节高,一程更比一程好”这句老话。那些散落在岁月里的故事,像陈年的酒,越品越有滋味。

1977年,是改变无数人命运的一年——高考制度恢复的消息,如一声春雷,划破了十年沉寂。彼时的我,还是个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的农村青年,听到消息的那一刻,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膛。我攥着皱巴巴的课本,白天劳作,夜里就着煤油灯的微光啃书,手指被灯烟熏得发黑也浑然不觉。那一年,我如愿走进考场,考后还按要求完成了体检,满心期待着命运的转机。可日子一天天过去,录取通知却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直到如今,我仍不知当年错失的缘由,但那份遗憾,却成了我1978年再战考场的动力。

第二次备考,我更加拼命,把所有的希望都倾注在笔尖。当那张印着师范学院校名的录取通知书递到手中时,我握着纸的手止不住地颤抖,眼泪唰地就流了下来。我知道,这张薄薄的纸,不仅是一张入学凭证,更是一把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它让我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宿命,让“农村娃”也有了在城市扎根的可能。

1980年,我大学毕业。那会儿师范生的分配政策是“哪来哪回”,多数同学都要回到乡镇甚至村里教书,最好的去向也不过是县城的学校。我心里虽有不甘,却也做好了返乡的准备。就在这时,一个消息传来:央企国企正在招募教师,报名即可申请。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没想到仅二十多天后,就收到了批准通知——我被分配到了辽河油田。

初到油田,一切都是新鲜的。高耸的钻塔、轰鸣的机器、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我被分配到企业学校任教,既教文化课,又当班主任。农村孩子的韧劲在这时派上了用场,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每天最早到教室,最晚离开,批改作业到深夜是常事。课堂上,我想尽办法把枯燥的知识点讲得生动有趣;课后,我陪着学生们打球、谈心,帮家庭困难的孩子垫付学费。那些年,辛苦是真的——嗓子常常哑得说不出话,腰也因为长时间备课、批改作业变得僵硬,但每当看到学生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听到他们考出好成绩时的欢呼,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在油田学校教满第十年时,命运再次给了我一个惊喜。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我被企业机关的领导看中,调入了组织部工作。从三尺讲台到机关办公室,角色的转变让我有些手足无措,但我很快调整状态,从头学起。写材料、整理档案、组织培训……我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新知识,哪怕加班到凌晨,也会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

三年后,更大的机遇降临——我被企业领导选中,出任子弟中学的书记,从普通机关干部跃升为科级干部。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人生的阶梯,真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在书记的岗位上,我一干就是近二十年。这二十年里,我见证了学校的发展,看着一届又一届学生毕业,走向全国各地;也经历了企业的起伏,和同事们一起克服困难,守护着这所承载着无数家庭希望的学校。那些日子里,有压力,有挑战,但更多的是责任感和成就感。

退休那天,我站在学校门口,看着熟悉的教学楼和操场,心里满是不舍。可我没想到,退休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精彩人生的起点——不久后,一所重点高中向我发出了返聘邀请。

重回校园,我却少了往日的忙碌。校长知道我年纪大了,格外关照,安排我做学校的网站管理和宣传报道工作。我不用再操心行政事务,只需专注于这两项具体的业务工作,这份返聘工作,一干就是十年,充实而温暖,让我的退休生活有了别样的意义。

随着校长退休,我也辞聘回家,真正开始了“彻底休息”的日子。起初,我有些不适应,总觉得生活少了点什么。直到后来,我慢慢摸索出了一套“活力养老”的方法——“晨跑健身、写作益脑、抖音润心”。

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我就穿上运动鞋,沿着小区旁的公园慢跑。迎着朝阳,呼吸着新鲜空气,听着鸟儿的鸣叫,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渐渐苏醒。跑完步,回家泡上一杯茶,坐在书桌前写作。有时候写回忆录,把过往的故事一一记录下来;有时候写随笔,抒发对生活的感悟。笔尖在纸上流淌,思绪也变得清晰,大脑仿佛得到了锻炼,愈发灵活。闲暇时,我还学会了玩抖音,拍一拍晨跑的风景、自己做的饭菜,和网友分享养老生活的点滴。看到评论区里大家的点赞和鼓励,心里满是温暖。

如今,我已七十岁,可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有人说我“越活越年轻”,我知道,这不仅是因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因为我始终对生活充满热爱与期待。回顾这一生,从农村到城市,从教师到干部,从工作到退休,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每一段旅程都有不一样的风景。

“芝麻开花节节高”,这句朴素的话,不仅是对我过往人生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往后的日子,我仍会带着这份热爱,继续走好每一步,让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