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平陆”,指的是平陆运河。重阳节前夕,我随市老科协组织的老同志们一起,去参观正在建设中的平陆运河。
约定早上八点五十分出发,我八点半便到科技馆大门口了。远远地,就瞥见好几个熟悉面孔,有男有女,早已在那儿等着了。
此前,我曾代表单位去参加过市老科协换届工作,知道一些同志退休以后来此“安家”。当然,这“安家”不是指生活上的居住区,而是退休后寻得一个去处,这去处唤作精神家园也成。就是说,生活转入新的轨道后,在这里或许可找回一些年轻时的喜好元素,找得知音,真正活一回自己。
据悉,市老科协每年都会在重阳节期间开展一些团体性活动,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老朋友们见面,彼此间的寒暄也让人感觉不同:达观、默契、简单、诚恳,至少是少了浮躁了。他们三个一组五个一群,饶有兴趣地聊着别后的话题、合作的话题、活动的话题、健康和快乐的话题,当然也少不了家长里短。总之,话语间洋溢着幸福、和谐、平静、闲适的氛围。此情此景,作为还在岗的大龄朋友,我完全能够体会这恰如其分的状态的。
车子启动了,大家相互提醒着要系好安全带啦。组织者老D适时站起身,倚在客车座位的靠背上,满脸笑容、口齿清晰地讲解本次活动的注意事项,末了还特别交代去程要走龙门大桥。我呢,当然读出了他话里的意思:是要让之前没走过龙门大桥的老朋友们一个小惊喜。该桥是去年国庆节期间就通车的了,算来已经一年有余了,没走过此桥的老同志应该是很少的。果然,我的猜测无不准之理,车上反应寥寥。
车子很快驶上大桥。我留意到,大家仍是不约而同转过头去观赏大桥风景,嘴里不住的说着、论着,还有人拿出手机隔着玻璃拍外景。当海面上色彩鲜艳的蚝排、渔家屋舍映入眼帘时,老朋友们指指点点,很像求知欲旺盛的孩子。我之前刷抖音见过龙门“海上酒店”的信息,料想眼前所见便是了,于是顺着话题给大伙介绍了。老朋友们听了也没见特别反响。倒是那烟波浩渺的海湾,让大家感叹、遐想。看来,尽管大部分人此前走过龙门大桥了,但新鲜感与魅力依旧,不是走过一回两回就能轻易淡去的。这桥,成了本地经济发展的地标性符号了,是一个宏伟的人造工程。
今天大家要去参观的平陆运河,不也是这样的工程吗?
车到第一个参观点,是钦州市滨海江语湖小区旁边的一个观景台。这里视野开阔,东北方向可见到因运河需要而改建抬升的金海湾大桥,已是接近竣工的模样。西南方向呢,自然是茅尾海了,钦江向南入海,入海口就是茅尾海。入海口南岸属于尖山街道办的坚心围村,北岸是沙井村,沙井村在茅尾海是很有名气的,过去小木船航海时代,是船儿靠岸取水的好去处。忽然心生一念,如果按照运河两端出入口地址来命名运河的话,北面入口在平塘村叫作“平”,那么跟这边连起来应该叫“平坚运河”或“平沙运河”才对的呀,为何偏叫“平陆运河”呢?这念头在脑子里莫名的转了一圈。
这个观景台中央有座庙,看样子,工程不但没有计划迁移它,还有意留下来作为难得的运河文化元素呢。这里逢年过节的香火应该是很旺的,像今天的平素日,也有信男女在烧香祈祷,未来不可测。
看了此段前后比照图,知道观景台西南面原是个河湾,庙址处原本就较为突兀,是“凭栏一片风云气”之所,难怪当地民间选为信仰之地了,福祉之兆嘛。
庙的左边在建着一个六角的亭子,该叫“望江亭”还是“观河亭”呢?日后总归会有个名目的。
车子沿着河岸街穿越钦州市区,每到一处桥头堡,都无一例外见到新抬升的桥体,它们要以新的姿态,迎接即将来临的郁江江水和南来北往的大小船只。
原以为看了临江观景点,再在车上参观这些新的即将竣工的大桥,便返程了。不想组织者又补充说,还要继续往前走往前看,要让大家好好感受这条在建运河之伟大。跟老朋友们一样,我听了,心中的期待之火也再次被点燃。
沿着宾钦高速往北,是平陆运河北入口平塘村方向,车行了一个多小时,来到灵山县旧州镇的马道枢纽。这里建有目前平陆运河最大的观景平台,供游客参观学习,有现场解说员。此枢纽是解决西津水库水道落差至企石枢纽控制河段的关键一环,枢纽船闸海拔落差39米。下车便见到“平陆运河,世纪工程”八个大字镌刻在大石头上,让人心情豁然开朗。凭栏而望,整个枢纽工程施工场面尽收眼底。
听完了现场解说员介绍,联想到一千多年前的京杭大运河,不禁让人遐想翩然。也许,这世纪工程的应有之义,是其历史深处的一种痕迹?或许还有其它元素?就留给大家去参悟吧。我们知道,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形象,尚且有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形象的说法,那么运河,也一定是这样的。
听完介绍,被邀请去观看三D视频,工作人员特别强调了纪律:观看时不许拍照、录像。这“规定”让人平添了许多神秘感,大家都跃跃欲试,想要一探究竟了。
面向主显示屏入座,左右也是显示屏,对了,脚底下隔着玻璃看到的还是显示屏。待视频图像动起来,马上就身临其境了。跟着三D影像快速游览运河一遍,对运河竣工后使用情况有了清晰的感性认识,也对运河建设中的土石方处理有了解构性认识。可以这么说,坐着体验一遍要比说上十遍效果好。看来,这种科普投入还是物有所值的。从放影厅出来,感觉头稍微有点眩晕,但很快便消失了。想到刚才工作人员规定不许拍照的规定也是好意,这是为后来者留下新鲜感呢,如果先来的都拍成视频在网上疯传,后来参观者的“尝新”之感就没了。这是个好主意,并非之前猜测的涉嫌重要科技泄密。
满足了参观欲望后,老朋友们纷纷照相留念。这是当下的热门词“打卡”必备的,也就不赘述了。
时间过了午,感觉肚子有点饿了。车子往回走时,老朋友们一点也不担心更不过问吃饭的事儿,仿佛是可以不管的。他们信赖组织者,相信这是生活本来应有的样子。果然,车子来到了陆屋集镇上了。陆屋镇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就是灵山县一个重镇,农业时代的农产品远近驰名。钦州湾的居民,通过古老的钦江,木船沿江来到陆屋交易,正是它闻名和繁华的原因。
车行陆屋集镇街道,窗外尘土飞扬,街道两边的房子都蒙上了灰尘,房子看上去大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的。心情正随着外面飞扬的尘土逐渐低落之时,车子到某饭店面前停了下来。走出车门,放眼街道,路面都被工程车压坏了,尘土正是工程车们的“杰作”。看来,陆屋人为了修建运河,豁出去了。他们以平常之心面对这个世纪工程带来的不便,毫无怨言。
我连忙打开手机地图,找到陆屋集镇,发现运河在此转向,不再沿着钦江往灵山县城去了,而是另外在集镇的西面另辟蹊径,直奔平塘。
顷刻之间,我明白了“平陆”的含义:钦江仍是钦江,它不因运河而更名,这是地名文化的根。而“平陆段”,是运河的主要开凿区域,“平陆运河”名副其实。只有这样,千百年后,人们不会因为运河的熟视无睹而忘记钦江,更不会因此忘记陆屋人的付出。
得此悉怀,感觉很饿了,饭吃得挺香的。一些体现本地特色的菜肴,带着明显的“土气”,但吃起来非常亲切,有家乡的味道。
我想,为了运河而努力付出的陆屋镇,运河建成运行以后,名声定然大震,慕名而来的远方客人,一定会汇聚于此,把酒临风,说古论今。而这,正是“舍得”精神的应有之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