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吕城》的头像

《吕城》

内刊会员

散文
202507/14
分享

兴趣 情怀 责任

庞云初

尊敬的丁书记,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会议安排我就吕城文学馆和《吕城》内刊的情况作个发言,我考虑了一下,想到了三个词:兴趣,情怀,责任。

先说第一个,我从识字起就接触到《红楼梦》的残本,后来上初中时,读到孙犁先生的小说《荷花淀》,之后又从村人那里借阅到多部长篇小说,散文集,对文学就产生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阴差阳错地进入到银行工作,但阅读、写作已成了我几十年来的一种主要生活方式,它滋养了我,丰富了我,支撑了我,我很清楚自己这一辈子都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但文学已经融入我的生命中,难舍难分了。

第二个说情怀。之前我对它没有概念,自从担任了乡镇协会的负责人,编辑了八年的《吕城》内刊,情怀这个词在我心中萌芽了。在我与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的接触中,在我和我们的会员多次采写基层管理者和劳动者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一个作者能够持续地自觉写作,必须要有情怀,这个情怀就是对生活对人民对故土的深情。作为一名写作者,又是一名组织者,我毫不矫情地说,我现在对家乡对人民的感情与日俱增,可以说,我现在的写作,包括我们会员的写作,就是主要服务于5万多吕城乡亲,也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在这里,我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办刊的情况,2016年秋天,我们创刊,当时版式参照天津的《散文》,同时借鉴了苏州杂志,并结合我们吕城的地域特点,确立了“地方特色,时代风貌,精神家园”的办刊宗旨。我们的编辑部牌子挂在镇文体中心,实际工作却是在我家电脑上进行的,也就是说,刚开始,是我一个人办刊,累并快乐着,但后来,我就感觉到了不踏实,虽然只是一份乡镇办的刊物,但还是要往好的方向去办,要办出质量,办出样子,于是请了丹阳市历史研究会的一位老师,也是我们协会的文学顾问姜老师来帮我们做校对,再后来,又花了近万元买了黑马软件,请我们协会的一位骨干进行前期的校对,加上我和印刷厂师傅的校对。在审核上,一是我自己看,一是请我们的姜老师审读,再就是政府宣传条线的人员把关,这样也就基本上做了三校三审。在这八年中,我们一方面不断筹措资金,维持协会的运作,一方面要严格按照上级宣传部门的要求,对刊物内容进行调整,确保每年的准印证能够拿到。通过多年的努力,《吕城》内刊已与省内外50多家内刊建立了交流合作,刊际交流也已成为一种常态。《吕城》不仅相继在《文艺报》《作品》《江苏作家》等报刊得到了展示,本人也连续两次参加了全国内刊工作会议,这是对我们刊物的认可,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

最后说说责任。责任这个词很大,我只能就个人的情况作些理解,比如,为什么要建一个吕城文学馆,我想就是受责任的驱使。2023年4月,我们协会组织20多人到北京参观中国现代文学馆、鲁迅文学院等地,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先生亲自给我们作补充讲解,应邀同行的我们市里的常委、宣传部部长高飞女士十分感慨地说,在中国现代文学馆这座殿堂里,可以充分感受到文学的巨大力量,它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无与伦比的。归途中,我就有了念头,回去也建一个文学馆。我们镇的领导一直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我觉得人和的条件是有的。天时呢,吕城是个古镇,三国吕蒙曾在此屯兵筑城,有1800余年的建镇史,大运河从镇中穿过,以前客运商运主要靠水道,历代文人墨客经过,留下了大量诗赋典章,加上吕城籍的文人遗著,近现代的文脉传承,人文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近八年来,我们协会依托《吕城》内刊,也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建一个文学馆,是对文学吕城的致敬,也是对吕城文学的致敬,更主要的,也许可以启发和激发更多的有志于家乡文化振兴的现代人乃至后来人来参与、接力这项工作。文学馆的建设过程是艰辛的,煎熬的。身体上、精神上、经济上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但我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文学馆建成后,应《扬子晚报》编辑之约,我写了一篇《建一座乡镇文学馆》的散文在繁星副刊发表,镇江报业集团的王丰江总编辑第一时间留意到了,立即安排记者到吕城来采访,并以最快速度、醒目标题和较大篇幅在《镇江日报》的《镇江周刊》上刊出,中国作家网随即作了转载,中国现代文学馆还制作了公众号进行了发布,后来又意外发现《常州作家通讯》2024年第1期《他山之石》栏目也作了转载。不久,王丰江总编辑又带领集团的多位部门负责人到吕城文学馆,同我们座谈,给予鼓励。省作协的丁书记一直关注基层文学工作,得知我们这里的情况后,很快就抽出时间和朱军老师到吕城文学馆调研,肯定了我们的工作,从而也让我又获得了两年内两次参加省作协相关研讨会的宝贵机会。近年来,省内外多个单位和知名作家到吕城文学馆参观交流,前些日子,启东文联打算建文学馆,也到吕城去看了。如果我们的尝试和努力能推动其他地方也建起文学馆,那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今后,我们将利用好吕城文学馆,进一步扩大它的影响力,争取让更多的人关注文学,助力文学,让文学滋养更多人的心灵。我的发言太长了,就此打住。再次感谢丁书记,感谢省作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