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吕城》的头像

《吕城》

内刊会员

散文
202507/14
分享

最后的水车

赵理章

20世纪50、60年代,我们马元里村上有两台牛水车,三台人水车。

新中国成立前,旧时的农村插秧用水,农田全是依靠水车灌溉,水车是农村中重要的生产资料,一个村子里只有少数富裕的人家拥有这水车。

50年代初进行土改时,马元里村上三家富裕家庭被没收的五大财产,其中之一就是水车。

牛水车是依靠牛力牵动水车,把水塘中的水从水槽中汲上岸,灌入农田。牛水车的形状,宛如雨伞状,有塔尖、塔座、塔盘、槽箱(管)、槽箱架、连板等组成。

塔盘的边沿,有很规则的硬木榫扣,环环的硬木扣,紧扣在水车塔盘的边沿上,随着耕牛围在塔盘边不断的绕圈走动,水车塔也不断的在转动,牵引着水槽中的连板,把水引上岸灌入农田。连板约每二十厘米为一节,节与节之间用销支穿销着,不宜销得太紧,连板必须活动自如。槽箱中的水就是依靠这一节节的连板把水引上岸的。牛车水,当时习惯称之为“牛推水”,与牛推磨相对应。

牛水车有时架设在离我们村不远处的水塘边时,我们一帮小孩就跑去看热闹。几个小孩跟在牛尾巴后面转,每转到槽管处上水口时,漂溅着白白的水花,我们的小腿很难跨越过,就退到一边,从旁边转过去再跟在牛尾后面,吆喝着,让牛快快走。

随着水塘中的水逐渐下浅,岸上的大人还得下入到水塘中,把槽架降低,使槽箱管的一头接近水面,但又不能降得太低,槽箱头如沉得太深,牛拉车时就很费力。

凡用牛水车引水的水塘,是在该水塘最深处的岸上架设牛水车,引到深水处,用人水车车水,水就车不上,必须用牛水车来引水,牛水车的槽管箱也相对较长。凡每一个水塘的深水处的岸上边,就设有一个“牛车基”,一个牛车基的用地,需有好几个平方,地面还必须平整结实,架设牛水车才能保证安全可靠。

牛水车退出灌溉史之后,牛车基就成了我们儿时放牛的会师地,几个小伙伴,常常把牛牵到这牛车基上玩耍、嬉戏、做游戏等,此时此刻,我们就不顾牛肚子的饱饿啦!

我们村子里的两台牛水车,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有了电灌站的大型抽水机,农田灌溉用水从渠道引进到田间,牛水车从此退出了农村的历史。

人水车有七人轴和九人轴之分,七人轴由七个人车水,九人轴由九个人车水。七人轴一般架设在浅水区,水岸落差较小的地方,九人轴架设在水岸落差较大的地方的深水区,因九人车水力量也大些。

人水车,水面水下的组成结构与牛水车是一样的。岸上有竖柱(俗称撑件)、塔镇(音同)、主轴、横梁(俗称人行)。

架设人水车,由生产队中年以上有经验的,力气较大的老农架设,技术要求相当高。两根竖柱的牢固度是关键点,两根十余厘米粗的树木竖柱,高度约两点五米,一头是尖状,立柱时,就是依靠这竖柱的尖头起的作用。竖柱之前,在水塘边硬质的田埂中间,抓一把水草,卷放在竖柱的位置点上,然后就把竖柱的尖头冲向水草,硬质的田埂,依靠水草的一点点湿度,强行地把竖柱冲进去,最初每冲一次,柱尖头只能冲进半寸或一寸的深度,每冲一次再拔出,反复冲十余次或更多次,大约冲进三十厘米深时再拔出,竖柱最后一次冲进去最重要,双手用力地把柱尖不偏不倚牢牢地冲进深洞,大功告成。实质上每次拔出,冲下,每次都不能偏移,一旦洞口偏移,洞口就过大,竖柱就不稳固,车水时就有安全隐患!竖柱架好后把人行(横梁)架上系紧。水轴的两头架在塔镇上,注上一点润滑油,人水车就架设完成。

车水大都是生产队的甲等劳力,有时也由个别女劳力替换一下。因两腿要不断地使劲,脚底反复踩着水车轴上的“木榔头”往后蹬,水轴方能转动,带动链板才能把水通过槽箱提上。为了减轻分散疲劳感,专门有一套车水的号子,如七人轴上的七个人,就得轮流地喊车水号子。喊号子如同唱戏一样,嗓音好的人喊得特好听,但也有不喊,不会喊的人员,不勉强每人必须喊号子,能喊的,嗓音好的就多喊一点时间。每当听到喊号子,我们就特地走近水车去听号子。生产队里有一位嗓音特好的男劳力,他在喊号子时,大家就感觉是一种精神享受!

有时看到我们在水车前,他们就“人来疯”,来一个车水的小高潮,水车上的人统一发力,俗称“发龙”。脚底猛用力地,频率也极高地踩着木榔头,槽箱口中喷出来的水花,直接飞溅到我们的身上脸上,让我们这些小朋友乐一乐,开开心!但这小高潮只能坚持十几秒钟,因发龙太消耗体力。

我们稍大时,也就去学着车水。刚上去车水时,常常“吊田鸡”(俗称)。何为吊田鸡,就是我们两只脚底,踏在木榔头上,与其他车水的人员不协调,一只脚刚踏上,下一脚的榔头又过来了,第二脚踏不上时,就只得伏在横梁上,赶紧把双腿弯曲着 双脚凌空提上来,不让木榔头打在脚背上或踏空,这时候人的狼狈相,吊趴在横梁上,仿佛是只青蛙状,青蛙我们俗称为田鸡。

生产队里最后一台人水车,一直使用到20世纪70年代初,自从生产队里购置了一台小水泵之后,人水车才“光荣退休”。

为什么人水车比牛水车晚淘汰十余年,因生产队小面积灌溉仍还得用人水车,如每年早期育秧苗时秧田灌水等,人水车就起到了作用。

水车各部件每年春天阳光下曝照几天干透后,再用桐油涂抹三次以上,确保水车来年使用安全牢固。

牛水车体形大,生产队不再使用后,屋内无法保管,架设在打谷场一隅,塔底用砖块垫高,不受其潮,塔身用草帘加盖,如把草帘子掀开,水车就可转动,儿时我们常趁大人不在打谷场时,村里的一帮子小孩,男男女女的坐在塔盘上,派一个小孩站在下面拨动水车,每个小孩轮流拨,一个下去,一个上来,只要大人不来,一直不停地转动,当时我们就好比现在的小孩进了儿童乐园一样的感受!

旧时劳动人民发明了水车,这一重要的大型农具,对当时的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聪明智慧的能工巧匠,在农村农田的灌溉史上,记下了重要的一笔。

牛水车,人水车,现只能成为农村老人们远去的记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