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四街”逸事
姜锁平
在我的家乡——丹阳市吕城镇,有一条名叫“河北四街”的古街。它曾是千年古镇最繁华的地方,如今却已冷落,宛如一颗蒙尘的明珠,静静地躺在历史的长河中。
“河北四街”的繁华源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京杭大运河横贯古镇,四街依河而建,水运便利让它成为商贾云集之地。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茶馆、布店、铁匠铺一应俱全。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青石板上,店铺纷纷开门营业。茶馆里,老人们围坐品茗,谈天说地;布店前,裁缝师傅忙着量身裁衣;铁匠铺里,火星四溅,锤声叮当。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一时间,“河北四街”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然而,这条古街不仅有商贸繁荣的历史,更有红色印记。抗日将领眭宗熙和丹阳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戴盆天都诞生于此。眭宗熙在抗日战争中参加了淞沪会战,战后,他出生地的“河北四街”斜角弄被命名为“眭宗熙弄”,以此缅怀他的功绩。
戴盆天则在20世纪20年代初领导了吕城农民促进会,组织党小组,多次在眭宗熙父亲的店铺里秘密策划革命运动。他带领农民揭露阜新当铺的高利贷剥削,组织运河反戽水斗争,维护百姓利益。这些斗争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他在《向导》周报上发表文章,赞扬了他们的英勇事迹。
岁月流转,随着大运河拓宽和集镇迁移,“河北四街”逐渐冷落,淡出人们视线。但它的历史和故事永远不会被遗忘。河北四街见证了古镇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程。
如今,走在“河北四街”上,往昔繁华不再,但红色记忆却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时下,当地政府正在努力探索保护与开发的途径,希望让这条古街重新焕发生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河北四街”将再次成为吕城镇的亮丽名片。
“河北四街”的故事,是吕城镇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奋斗过的人和事,永远不会被我们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