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我们日子也在这样不断地重复着。有时,我真的想了解它的意义。会有那么一刹那,心里会觉得崩溃、无聊、委屈、烦躁,甚至是伤痛,无助,可我知道,这不是生活的全部;也有那么一瞬间,我开心,兴奋,沉醉在某件事或某个胜利句点所带来的喜悦中,在这分分秒秒的流逝中,我感受着生活的细碎与美好,可我知道,这更不是全部的生活。
古语就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样美好的日子在生活中应该占比很少。
可是,我知道,这就是日子。从古至今,每个人的日子都是如此。哀愁、忧虑,它是一天,幸福、兴奋,它也是一天。我常常想远远地旁观它,并不断地告诉自己,我可以,我能够把握未来,我想以此增加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以此来对抗生活的虚无感。但其实,我知道,它不属于我掌控,诸如生老病死等人生的大事哪一件是个人意志所能完全左右的呢?但似乎我可以决定的事情也有一些,譬如:今天如何度过,中午的午餐吃什么等小事。纵观古今,俯瞰浩瀚宇宙,人犹如沧海一粟,如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不要,一定不要把外界的一切放大,我想以一句”就这样吧,没什么大不了”来宽慰自己,我想放过自己,善待自己。因为,太阳月亮的升降,时间有序轮回,空间的转换改变,万事万物大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个人的、此刻的感受又算得了什么呢?
就如所谓的命运。古人就有所谓的“尽人事而听天命”一说,的确,做好自己能做的、该做的,结果不管是成功或失败,又有什么关系呢?对于人力所不能左右的事情又有什么必要为之而烦恼呢?有一句话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当面对生活的不公,有的人是选择这种对抗式的解决方式,这种方式是令人敬佩的,但绷紧对抗的日子,就像拉紧的弹簧,紧绷的日子又能持续多久呢?这一点,古人也总结出一些智慧,道教的顺应自然、无为,佛教的崇信因果轮回、强调慈悲与出离,也有一定积极的意义与影响。而儒家强调君子的道德修养,主张“克己复礼”,重视伦理道德,也是一种价值观的彰显,都有其积极的一面。
思来想去,专注于当下的每一天,认真踏实地过好每一天,大可不必杞人忧天。对过去要做到不纠结、不懊悔、不苛责,对未来做到不忧虑、不恐惧、舍弃无谓的奢求,那么,每一个日子都是新的,每一个时刻都独特而美好的存在,愿你我都能享受此时此刻,享受每一个阳光灿烂抑或是阴雨连绵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