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华明月的头像

华明月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1/01
分享

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在外漂泊久了,会把异乡作为家乡。偶尔,思绪也会拉回从前,在那么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走在乡村的小路上,那冷冷的月光泛着白霜,这时忆起,那一定是一个秋天的月圆夜,月光清冷如水,把到处映照得那么的明亮,远处不时还会传来一两声犬吠,让家乡的夜晚更显寂静。周围没有一个行人,我哼起了一首不知名的曲子,这时想起,应该是即兴自编,我知道,我是哼着曲子给自己壮胆。

去当时大伯家的路很短也很长,我记着那天是奶奶病重的原因,全家人来来往往地忙碌着,也在为最不好的可能做着安排。而如今,物是人非,记忆中场景如梦如幻,已不复存在,而记忆中的人亦不复从前,老人年纪大还健在的,有的个别在乡村留守,有的随子女远走他乡,年轻人也分散在不同城市的各个地方。至此,故乡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

年纪一天天大了,记忆中的故乡竟是一个回不去的从前。

和我们七八十年代的人相比,我们尚且有一个梦中可回的故乡,竟感觉年轻一辈是没有童年的,城市的钢筋水泥禁锢了人们生活的圈子,似乎也剥夺了孩子们童年的自由,也疏离了孩子们与乡村大自然的亲近感。有时孩子问我,“妈妈,什么叫家乡?我的家乡在哪?”我在思考怎样回答,我们生活的城市是孩子的家乡吗?还是我们通常说孩子的家乡是特指父母的家乡,孩子常常都没怎么去过的那个地方,难道能够称之为他们的故乡吗?

离家的路有多长,思乡的愁就有多深。“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白居易的《初出城留别》给了我新的答案。苏轼也有“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既然也回不去,是否可以把他乡当作故乡?莫如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在城市生活的细碎中用心感受它的美好,感受那轻柔却透着凉意的风,深呼吸,恣意地吸吮桂花的芬芳;感受那铺张滋润的绿,美丽得像是为眼睛特意准备的盛宴;感受那如烟如雾的雨,伴着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是的,我喜欢这座城,它就如我的第二故乡,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习惯了身边的一花一木,一砖一瓦;习惯了街巷的蜿蜒与曲折,习惯了烤鸭、桂花盐水鸭的醇香、习惯了紫金山麓那适度的高与深浅适宜的绿。

随着时光的流逝,故乡,只存在我们七八十年代及之前出生的人的记忆里,那么亲切、那么真实,却也那么虚幻、不可触摸也无处找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