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梅元贞笔名元杰的头像

梅元贞笔名元杰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107/07
分享

《一把戒尺》

一把戒尺

文/梅元贞

我家抽屉里,一直珍藏着一把银白色的戒尺,那是我爷爷教书时使用的戒尺。戒尺约一尺余长,2.5厘米宽,尺两头,各暗刻有兰花一朵,中间一行草提字,从上到下“国应礼重文化”的字样。每次握起它,都感觉沉甸甸的。

村里人说,我家世代,书香门第。也听爷爷和父亲也说过,以前家境殷实,民国前在武昌有两工厂,一个鞋厂,一个蒲扇厂。爷爷的哥哥那时在汉口税务总局任职,年纪轻轻就因为食道癌病逝,后来家道中落,举家搬到黄陂东乡蔡榨镇永福寺唐家田村。时仍有良田300余亩,雇有众多人帮忙种地,佃农数十于人。

爷爷则继续在乡下附近教书,周围稍有些文化的人,大都是爷爷的学生。爷爷还算是文化人。她对孔子孟子、诸子百家、历史典故,烂熟于心,周围的人都尊称他“老先生”,提到我们家,就直接说是老先生家的。附近十里八乡的文化人,总是围在爷爷周围,边喝茶,边抽烟,聊的津津有味的。高兴时,也把酒吟诗作赋,笔墨侍候,留下墨宝。

爷爷跟鲁迅一样,有过笔名,他的本名梅生利,笔名梅文修。“生利”原意是会赚钱,可能是老爷爷对爷爷的希望,希望他是个好的生意人。爷爷自己取笔名文修,则表明他对生意无兴趣,而对文学方面则有兴趣,一聊起着方面,就滔滔不绝,文思泉涌。

父亲也算继承了父亲的某些特质,他是六十年代我们那首个大学生。想必那根戒尺,也曾经敲打过我父亲的手心。

我读小学五年级时,就将这把戒尺藏于书包中,做我练习大字时,画大字格的尺子,画图打写字格,也曾经用过它,每次拿出来,我都有炫耀的意思,那把银色的戒尺,引来同学的观赏,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被母亲发现,她认为那是把银尺,当宝贝似的,不让拿出去,就又收起来了。初中时,我又偷了出来,藏于书包,并且将父亲读书时练习的字,拿到学校当字帖临摹。被同学喻小平看中,要了几张那练习字的扉页,他也想用实物,换取我那把刻有“国应礼重文化”的戒尺,被我拒绝了,一是怕家里人找我算账。二是银质,想必也是贵重物品。三是上面的文字“国应礼重文化”的几个字,算是与文化沾了些边。

我认为我们家的宝贝,文革期间基本上被破“四旧”的革委会没收了。仅剩三捆线装书,挂在家堂屋的极不起眼的位置生意逃过一劫。那几捆线装书,也算是爷爷的传世之物。小学期间,我的大老表就来我家翻阅,什么《红楼梦》、《镜花缘》…等我听不懂的东西,后来我知道了他们的价值时,为时已晚,被人弄走。

我的高中老师曾庆文,也是爷爷的学生,有次读高一时的某天早晨,曾老师让我背诗经理的《伐檀》,我背的结结巴巴也不完整,被他惩戒过。曾庆文老师当时已经快60的老头,他头发非常短,短的几乎快成光头了。戴一付老花眼镜,神情严肃地走到我的课桌边,点我起来背背诵那段《伐檀》,我诚惶诚恐地站了起来,心里极为没底,只有豁出去了:“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背到这,就始终记不起原文,前后打搅,顺序错乱,在这里卡壳。心急之时,突然感觉头顶被击打了一下,头由懵转痛。老师用手中的书本砸向了头顶,书的装订线连同粘胶的密度,跟木棍区别不大,只好自认倒霉,谁让我笨的呢?曾老师的眼睛瞪地老大,飞沫四溅,生气地对我吼道:“一篇课文,昨天布置提前预习,要求今天早读完后,检验背诵情况,你就是这样的一个状况跟我交待?结结巴巴的不说,还不完整,你就是这样来混日子的?”曾老师用书本当戒尺,惩罚了我,可能也怕我有情绪,又拿当年我爷爷惩罚他的故事,教育全班同学。曾老师读书时,爷爷也让他背诵诗文,有次背不完整,用戒尺打了掌心,直至红肿,有的打的流血。他用惩罚他的故事,来告诫我们,非常真诚。原来老师也曾经被我爷爷惩戒,用戒尺敲打,毫不留情。我内心一时的的起伏,马上平复了不少,旧社会人们对文化的渴望,也是不遗余力的,据说有的穷人为了读私塾,即使没有钱,就用粮食类的实物送给老师,充当学费。那该是对文化的崇拜有多么大的信仰啊!

我家那把戒尺,直到父母先后去世,办理完后事,几几姊妹争相寻找那把老屋的戒尺,希望留个念想,可能它还是根银器的原因,价值不菲,另外他们把父亲的毕业证,老屋的房契,都瓜分收走了,我没有得到任何东西,只把父亲生前的一件贴身内衣,留了下来,当作纪念。

那把戒尺在我人生旅途中,反复出现,少年对它的用途懵懵懂懂;中学时只懂得它光鲜的外表,满足自己家族曾经的辉煌,而沾沾自喜;到走入社会后,又对自己的学历、论文数、获奖等特别在意;接近退休了,又对自己的职级、待遇、养老保障、退休生活等,看的非常重;孔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说的非常贴近。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每个个体,为政戒贪欲,为人重诚信;养廉重在自律,修身重在自励。我也一直严格地要求自己,无论是在院校教学搞专业,还是现在的服务国家安全方面,都必须有过硬的本领,花拳绣腿是干不了真正的大事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小心翼翼,谦虚谨慎,从未犯过低级错误,只因为心中一直有把戒尺,它不断告诫我:不知戒,后必忧。戒尺戒了人的懒惰,却拨亮了光明的人生之灯。任何工作都必须脚踏实地,沉淀下来,才能有真正的收获。心中对宪法和法律存有敬畏之心,正因为心中有那把戒尺,我人生之路,才如此平坦。“国应礼重文化”是从宏观上对君王所提的要求。对个人来说,不也是这样么?人生短暂,一出生就要面对死亡,何不把有限的人生活的精彩些呢?何不再自己百年之后,也给后人留下些什么呢?

2021年夏于武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