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星河饮马的头像

星河饮马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06
分享

以我耐烦心,笑看人间事

夏至已至,几许微雨带着清凉,一扫烈日的烦闷。临窗而坐,见窗外天际微云,聚散无常,便觉人生得失,不过如此。

小时候,背上背篼割草,累了就躺在草地上。草丛在脑袋边瞬间变得高大起来,有的还在眼睛上面摇曳着,引诱着鼻子去闻那草香。有时会侧头数那星星草的叶片,有时也会直接掐下一根青草长茎叼在嘴里细品清香。天空变得广阔,当我们躺着看不到自己的身体时,意识便与天地融为了一体,只剩下草、云、天……

那些云变幻着各种形状,缓缓的来,又缓缓的去。偶尔阳光太刺眼时,摘下一片大大的芋荷叶,戳两个孔盖在脸上看着天,此刻心也就静了下来,不喜也不悲,自有一份超然气度。古人云“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此中真意,大抵如此。

随着年龄增长,便觉烦忧之事,日日有之。人之在世,皆有七情六欲,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谁都不能逃脱,这些都是常态。烦忧之事犹如园中杂草,除之复生。细细想来,我们何须尽除?又何能尽除?

年幼之时,每当遇到困难,父亲便会鼓励我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烦忧之事不会因我们感到烦忧而消失,直面烦忧恰如园中杂草且留三分,反见自然。昔人种菊东篱,不避杂草丛生,但取一枝清雅。这般心境,最是难得。苏轼言“人生如逆旅”,既是逆旅,何必烦恼诸事之扰人?又何必计较诸事之不如意?

我于狮中任教时,雁翔校长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初听时,觉得是一句忽悠人努力干活的话,也有种阿Q精神的意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这句话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困难之事,与其担忧无法解决,不如静心思索解铃之方法。“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方法论,是面对困难的坦然心态,更是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情绪如野兽,不会控制就会徒增烦恼。四川有句土话,“气是耙的,人要会想,隔哈哈儿就焉了。”意思就是说人生气有情绪时不要太执拗,要从多角度去思考,想通了,气也就消了。急躁之时,不妨细思茶壶青烟,看那青烟袅袅,自壶口升起,盘旋而上,终至消散。情绪如烟,一念起,一念灭,不过呼吸之间。转念一想,一切烟消云散。

世间烦人之事如茶汤初沸时的翻滚,渐次平静,最后澄澈见底。陆羽《茶经》所谓“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世间事如茶碗中的浮沉,几经起起落落,待细品方能体会个中滋味。遇事如品茶,当看得惯有些人十分自我的“一吹一捧”,也要明白从来茶桌都是“人走茶凉”。遇事不急不惊、不避不让,有何不静,大约便是此意。

幼时看雨一喜一忧。最喜看檐前雨滴,一滴追着一滴,终汇成线。那檐下摆上一排水桶脸盆盛水待用,雨滴落下,荡漾起圈圈水波,房檐与天空在桶中晃动,一切烦恼哪有这看雨有趣。看雨久了也会生忧,何时雨驻才能漫山遍野撒欢?看来再美好的东西禁锢久了也挡不住对自由的渴望。

中年看雨,无关喜忧,恰如遇事不顺,不妨静坐。这雨线时断时续,却总不停歇。天要下雨,由它去下;人要烦恼,由他烦恼。待雨过天晴,自见彩虹。王维诗云“空山新雨后”,雨后景致,往往最是清新。

夜来独坐,常思古人。想那陶渊明采菊,李白对月,苏轼泛舟,皆是从容模样。他们未必无烦忧,只是懂得“春有百花秋有月”的道理。一年四季,各有其美;人生百态,各有其趣。烦恼如石,是负石前行还是抛石而歌,自是个人心态。看得开时,处处是景;放不下处,步步维艰。

或是自己性格原因,做事不喜太急,用四川话说就是有些“绵炸”。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是觉得人生处事当有“耐烦”二字,不在忍,而在化。将急迫化作从容,将焦虑化作淡然。如溪水遇石,不与之争,绕之而过;似春风拂柳,不强行之,自然摆动。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此乃最高明的耐烦。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与其皱眉,不如微笑;与其焦躁,不如等待。看那院中老梅,经霜方艳;池中睡莲,入夜始开。万物皆有时,何必强求?

愿以我耐烦心,看云卷云舒,观花开花落。人间万事,不过一笑而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