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付金明的头像

付金明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8/18
分享

秦岭,我来了

1999年是世纪之交节点上的一年。节点之前,是商洛卫校的历史书页缓缓翻过的时刻,每一页都写满了我与母校“相看两不大厌”的故事。节点之后,是我与母校“执手相看泪眼”汇集成的绚丽画卷,这幅画卷中的无数可能性,正等待我去书写。

当我处于“读书不觉春已深”的阶段,正在埋头做事,为跨世纪聚集能量的关键时候,母校的呼唤声,总是在我耳边频频响起。

这一年我37岁。我在商洛卫生局“漂泊”了10后,又回到了母校身旁。

这次回母校,我的身份仍然是母校的学生,只不过多了一个为母校做事的岗位——学校副校长。因此,这次我是带着“副校长”的帽子向母校报到的。副校长这个副字,也就是副业的副字。

“你姓付,又是副校长,实际上付字不如副字好,付字就是付出的意思。副字还是副业的副呢。‘付’、‘ 副’也不可能得‘正’呀,两个付字,都抵不上一个正字。”上级组织刚宣布我的任职,学校的同志就拿我的姓来调侃了。

他们的调侃,是对我到学校任职的另外一种态度吧,我是这样认为的,其实这话里话外还是很多内容,不容我去细思,去细品。

我担任母校的副校长,负责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规范管理,强化附属医院等工作。

副校长这个岗位的工作,就我在卫生局工作10年中经受的历练与磨难,驾驶这个岗位,可以说是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任副校长的3年,确有“春风得意”的感觉,但绝对没有“马蹄疾”的丝毫念头。

我第一学历是中专,这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的事,我在任何场合也没有回避自己学历是中专的事。因为“外涂的脂粉证明不了身份,涂的太浓,倒会成为反面教材。”我总认为副校长这个岗位,是做学校管理工作的平台,我既没有去有意掩盖我是中专学历的实事,说实话,也无法掩盖。就这个事,我读中专时的教师,同时分配到学校工作的同事还有学校的其它方方面面的同志,一遇到有关我学历的事,他们就会小声唏嘘,但我每次听到的这种声音,都觉得振聋发聩。

因此,我紧紧抓紧3年副校长的 “轻闲”时间,全部用在提高学历层次上。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准备在商洛招生,咱们一起去学习吧。”朋友给我通报了提高学历的信息。

“咱们现在天天要上班,那里有时间去西安学习呀?”

“交大管院全部用节假日和星期天上课,商洛距离西安不远,咱们就把业余时间用起来吧。”

通过陕西省工商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的统一考试,我也正式成为一名MBA学员了。

记得在2002年7月的一天,我在西安交大上课的时候,偶遇了在西安参加学习WTO培训班的商洛领导。

“最近准备调整地直卫生单位的领导班子,经过研判,初步建议先让你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待机会成熟了,就正式任命。”领导见我,开门见山。

“我不行,领导,让学校其它同志主持学校工作,我一定积极配合工作。”我不是在有意退让或者抵牾领导的建议,从年龄,资历,经历各方面去权衡,让我主持学校全面工作,都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

从西安回到商洛,我就去向卫生局领导和分管学校工作的商洛市的领导申述了我的想法。

我申述的意见,对整个地区直属卫生单位调整干部来说,就是参考而已。调整工作按部就班,如火如荼。

“明天到你们学校考察学校班子,你做好会议的相关准备工作。”地区主管部门直接通知我。此时,我想肯定不是来考察我,因为我任副校长只有3年时间,并且我目前是学校班子里年龄最小的,做好考察学校班子的会议准备工作,对我来说,就是轻车熟路。

上级部门如期到学校考察学校班子,学校校长考察对象;付金明

看到这个考察通知,当时真的有些茫然。

随着学校班子调整工作的步步推进,我的心跳与校内校外议论的声音成几何级数在变化。

本次7个医疗卫生单位班子都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我任商洛卫校校长,是这次调整单位“一把手”中年龄最小,并且把7个单位的班子是集中在一个单位宣布全部调整决定,这是商洛卫生史上的第一次,当时就有人戏称这次宣布单位领导班子的方法,就是“一锅煮”。

我从卫生局领回了自己的任命文件,我在学校教职工大会上宣布我任学校校长。由此,尽管我也忝列到母校校长行列当中了,但没有经过在200多人的大会上宣布自己职务的人,是无法透彻理解尴尬两字的真实内涵。

“组织上给咱们派了一位冬烘先生任校长!”学校资历比较长的教师多有观点。

“他是中专学历,又是与我们先后到学校工作的,他任校长,我们这些本科学历的人,情何以堪?!”与我一起到学校工作的同志,发表意见了。

“我们在讲台上讲课时,他是学生。我们还在讲课时,他就成了我们的校长了。”我的老师们,也有想法了。

“商洛卫校再没有其它人了吗?怎么能让这个娃当校长?”学校以外的声音,也和学校内的声音形成了共振。

……。

这些非常挺刮的言辞,在给我带来震撼的同时,也激奋着我必须自强与坚忍。

在商洛卫校的发展史上,像我这个年龄任校长的,从1960年4月建校到现在的10任校长(主任)我是第一人,后面还没有与年龄相仿的人接任校长,那是以后的事。不管怎么说,我就成了商洛卫校建校史上“跨世纪校长”了。

“这娃年轻,有创劲,有干劲,学校目前正需要这样的年轻人大刀阔斧地推进教学改革。”

“他是年轻点儿,但他有地区卫生局10年卫生行政管理工作的经历,我看好这位年轻校长。”

“商洛卫校敢启用年轻人掌舵,是重视人才的具体表现,也是推进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学校近几年的工作,一直是踟蹰不前,不从深层推进改革,今后学校的发展步履维艰呀!”

……。

我刚任职的3个月里,褒贬不一的各种声音超深度积聚在商洛卫校的旮旮旯旯,处处可以引爆。在这些议论中必然夹杂着大量的揣测,想象,观望,甚至是嫉妒。当然鼓励、期待、肯定的声音成为了各种议论的主流。最让人无法琢磨的就是教职工中发不出声音的眼睛,但却有语言穿透力无法替代的威慑。

对于商洛卫校,尽管我有3年副校长和4年教学干事的的经历,但要实实在在把一个中等学校和一个200多张床位的附属医院的大小事务都管起来了,把那么多教师、干部、职工和他们家属的希望、工作的环境和收入的高低都处理的恰当,把那么多学生的培养、教育和前程的责任都担起来了,这对我面言,实在是一种艰难的过程。

我当年所读的课外书籍,全部都是为了参加高考,对《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这三部著作确实是看过了,但那也基本上是囫囵吞枣式的阅读。唯独对其中《草船借箭》的故事记忆深刻,读得神醉心驰。诸葛亮驱使一排草船在雾云很大,看不见人的江面上游弋。此时操军误判,万箭齐发。刹那间万支乱箭全部射向了诸葛亮的草船上,此时的诸葛亮却坐在草船里边悠然喝酒,顺便也带回了万支长箭,彻底解决了战争缺箭的根本问题。

我确实没有诸葛亮那种悠闲自得的能力与心态,收了长箭还有心喝酒。今天我也把校园内外射向我的“万支乱箭”全部带回来了办公室,在阗寂无声的时候整理、归纳、封存。

然后就开始“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然后我就开始根据学校发展的具体情况和我工作的方法与思路,开始请学校各层面的老师谈话,从老教师到中青教师,从教务科长到后勤人员,从附属医院的院长到医护人员,尽量不遗漏学校里的任何一个群体。每次谈话我都有意劝阻自己,也劝阻他们不要发牢骚,也不要对个人进行鼓励或批评。只谈学校目前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并且方法越具体越好,建议越有针对性越好。

我在与他们谈话的过程中,初步理清了学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试探着去从多个渠道寻找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与步骤。

如果我的能力让我的母校得到全面、稳定发展,那么学校的发展就是我的全部价值。

“现在开会,这是我任校长后第一次校长办公会。今天的会议只有一个议题,就是请大家为学校的发展,发表高见。”我在听取了学校各个层面教职工的意见后,今天就要专心听听学校班子成员的意见。

“咱们学校面积太小了,能否扩大学校的办学空间!”

“学校职工的福利这几年没有变化,大家都在盼这个事情呢!”

“附属医院是学校的附属医院,不是附属医院的医院,为什么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的待遇与学校基础教学教师的待遇差别那么大?”

“学校新建的300多套房新房(那年年代单位可以在自己的地方,自建楼房),已经建好3年多了,为啥不能分配给大家,同志们都在观望啥时候能住进新房子?”

“学校的中层干部年龄老化的问题非常严重,工作缺乏主动性,看不到创造性工作的问题根深蒂固。”

……。

我坐上校长这条橙子,还没有感觉到一点温度的时候,这些棘手、迫切、不容回避的问题,班子成员们都毫不保留地和盘托出了。

班子成员中,有的同志确实有想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动机,也不排队班子中有人也在看看你这位年轻校长,解决这些沉疴已久与当下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学校5名班子成员中,与我的年龄最接近的都年长我5岁,无论他们是鼓励,还是观望,是莞尔,还是鲠言,这些都是我在校长岗位上必须直面,不容半点回避的。

今天提出来学校发展中的这些问题,还有隐藏在工作中的潜在问题,我在任副校长的时候,或多或少是知道的。副职就是做副职的事,知道问题的存在,但没有能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是一校之长了,看到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校长的职责了。

通过细致的工作后,对如何解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医疗质量的问题,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了。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这是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牛鼻子”,但要得心应手地驾驶好这条“牛鼻子”绝非一蹴而就。

商洛卫校在商州市区范围内是非常大的正处级事业单位,有医学教学任务,又有管理医院的职责。况且所有行业中唯有用“德”字来定义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师德”和“医德”,这两项事业中的“德”字,深深镌刻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各个层次,因此,着力修合“师德”、“医德”才是学校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学专业的人,做好专业的事,这是我刚参加工作时的价值观,也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坚定追求和坚守。把自己所学的专业做到极致,特别是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工作,是最能体现“医者仁心”的行业。脱离自己所学的专业,反而去追求其它工作,在我的字典里,只有用“不务正业”或“误入企途”来形容。离开母校10年了,我的价值观仍然没有变,但我在准备调整学校中层干部时,发生在学校老师、医护人员身上的事情,颠覆了我的认知。这也可能是我对世异时移的理解发生了偏差?!

“如果这次干部调整,我不能继续担任中层干部,我就离开商洛卫校。”一名资深的老教师,年龄偏大,也做了多年的学校中层干部,可能是“闻”到了我要调整干部的风向了。就给我送来了“示威”的信号。

“学校附属医院,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教学和学生见习工作,更是决定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阵地。这个地方的人事调整不准确,不到位,对学校的整体工作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干部调整前,附属医院的院长也向我发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的信号。

“付校长,你是知道的。在商洛这个地方,把学问做到副教授、教授,老家人都认为你就是一个教师,不是带长的人。”有想法的老师、医生也传递了“弃教从政”、“弃医从政”的信号。

“你们学校就是商州城区浓缩的小社会,学校的中层干部就是名副其实的科级干部,你把我亲戚调整到管理岗位,你们学校随后的事情,我来办。”直接管理学校人财物部门的同志,也向我送来了更加强烈上下其手的信号。

……。

无论这些干扰学校调整中层干部的信号是强,是弱,是远,是近,但发射到我面前的,都是一束强光源,显得非常刺眼,我原本意为学校调整干部就是学校内部的事,更何况“光而不耀”也是我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来自学校不同群体不同科室的声音,已经在校园内达到了周天寒彻的程度了。

正在我被这些信号或声音纠缠的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就想到了“阿基米德的燃烧镜”的著名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12年,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叙拉古(今意大利西西里岛)被罗马军队围攻时,据说他设计了一种由多面抛光铜镜组成的装置,将阳光反射并集中到罗马的木质战船上,使其着火焚毁。这也就是将科学智慧转化为强大力量的典型实例

我也正想把对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中产生的所有“光源”集中起来,优化,归纳,整理,转化成解决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的能量,注入这所建校时间长,发展缓慢,动作迟钝的肌体上。

也就在这个时候,学校发生了许多令我想不通的事情。

“学校附属医院这几天,连续发生了几起严重的医疗事故,有的医护人员医德尽失,社会反映强烈,病人家属已经把花园堆在学校院子里了。”学校班子成员向我汇报。

“学校家属楼昨天发生了煤气罐泄露事件,非常危险。”学校保卫科的同志及时向我报告的事情发生的过程。

“老师不按时上课,医生护士工作不认真的事,时有发生。”

“学生食堂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否则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校院子里乱搭乱建的现象太严重了,有的人在学校的空地里建小灶房,安全隐患十分突出。”

“你们学校10多人在校外餐馆签单消费,已经积累了很长时间了,要抓紧时间来结帐。”向学校要账的,已经排起了长队。

……。

我在下决心推进改革的关键时间,各种矛盾都围攻而来。

我在对学校的改革做出最后选择的时候,我两次去了位于学校西边的“商鞅广场”,在巨幅的商鞅雕像前,极目注立。

商鞅在秦国两次推进变法,目的就是要打破了旧贵族的利益格局,重塑国家制度,因此遭遇了来自统治集团、社会观念和传统势力的多重阻力。尽管困难重重,步履维艰,但通过坚强的信心和永不放弃的毅力,取得了变法的成功。将魏国赶出的函谷关,迁都咸阳,使秦国走上强国之路。

我从商鞅广场回到学校办公室的路上,商鞅在秦国大力推进变法的过程,总是在我脑海中萦绕。

当学校双双眼睛直视着公平.公正,公开选拔原则的时候,当各种声音撞击着客观、真实、有效的任用办法的时候,当掷地有声在呼唤纠错、纠偏、纠正的时候,我也只能用“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来回击纷扰,胆壮底气。并把所有的质疑,观望,怀疑,期待……都兑现成学校改革发展高光时刻的舞台。

学校改革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与果敢。要把改革的事情做好做实,更应该在“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

随着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富有朝气中层干部的活力正激荡到了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活力也在助推学校分配制度,绩效考核,医院管理的改革持续深化,学校教学质量,医疗质量也走在了稳步,健康,发展的轨道上了。

年轻校长成功实施的改革给学校发展带来的动力,不仅震憾了商洛市的决策层,也冲击到了商洛很多在改革中存在的左右观望,举棋不定,裹足不前的事业单位。我也多次受邀到相关单位释放改革激情,曲折经历与磐石信心。

学校的改革带来的活力持续迸发,也成了学校与其它大专院校联合办学的无形资源,当资源变资产之时,也就是学校改革成果显现之日。随后陕西关中、甘肃天水等地的中专卫生学校也纷纷靠拢学校,探寻联合办学的路径与方法。

学校改革的过程,固然艰难,曲折,有时还有料峭的春风,但要从心灵深处皈依了改革的本真,身后呈现的只能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学校正走上了良性发展,积蓄能量,准备扩大校园面积,争创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的关键时候,发展职业教育的强劲浪潮无视“雪拥蓝关”的阻隔,从关中大地越过秦岭,在我们学校里掀起了一阵无法回避的热浪。

把商州城西的商洛卫校与城东的商洛师范学校,实行实质性的合并,组建“商洛职业技术学院。”这两个学校相距5公里左右,并且一个是卫生专业,一个是师范类专业;一个是卫生局主管,一个教育局主管,要实质合并?并且要在半年内完成?!

“中等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发展职业教育,也是中等教育的唯一出路,必须要认清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我在省教育厅参加中等教育职业改革时,听的最清楚,最难忘的会议精神。

“这次两校合并,是以商洛卫校为基础,也就是说在商洛卫校的基础上组建商洛职业技术学院,这得益于他们近几年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也是最后的决定,不容讨论。”商洛市政府做出了两校合并的重要决定。

两校合并,就意为着要撤销商洛卫校,组建高洛职业技术学院,也意为着商洛卫校的办学层次为变为大专了!这与我,是无法言说的苦楚:学校撤销了,我的母校从此就成为了历史。学校合并了,我的母校就升格了。这其中的喜悦与不舍,无奈与兴奋,我都要去面对,去承担,因为我既有可能是商洛卫校建校史上最后一位校长了。

选址征地,科学规划,专业设置,教师配备,两校融合等等诸多辣手工作,需要集中处理,并且件件都至关重要。

“你现在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解决在商洛市商州区商鞅大道西段丹南新区征地520亩,还剩下陈源村6户村民不在征地协议上签字的事。这个事情,你不去,估计又要拖延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挂牌的时间了。”学院党委给我下达了征地工作中最难处理的事情。

“为啥?”我办公桌上千头万绪的工作要处理,这项工作就这么重要,我头都没有抬,一边盯着要处理的材料,一边回复。

“村民知道我们要征这块地以后,就非常不理智地栽树,种草。其它村民的签字手续,已经办好了,就剩下这6户不签字,如果你今天不把这个事情办好,说不定,明天就可能在这块地里就快速长出了碗那么粗的树了。”看起来,问题是比较严重的。

我先找了陈源社区的干部,了解了这6户村民的诉求,他们们告诉我;“要办这个事情不难,那就看你的胆量与酒量了。”

那上年代,在商州城区办事情,首先要找对人,其次要有足够的酒量,以此表示真诚,这也是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的商州文化使然。

当天下午我就带了征地小组和学院办公室的同志,跟随我分头到这6户村民家中。

“商洛筹建职业学院,是在咱们家门口办大学,这绝对是好事,我们举双手同意,但地上长的庄稼,花草,电线,水管等,这些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我们能签字吗?”

“你们说的合情合理,学院一定会尽快解决。”

“尽快尽慢解决是你们的事,你也知道我们商州人的脾气,说了就要办,不办就不要说。”

“我说到做到。”

“我们相信你,但今天一家一碗酒你必须喝了,我们就签字,并且相信你说的话。”

“可以。”为了学院征地工作的按时推进,我也就壮起了酒胆。

当我喝到第三碗的时候,眼前就有些恍惚了,“让办公室的其它同志代喝吧。”

“不行,他们能喝,我们村上人多的是,那让他们也来喝,行不?”

我也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力量,坚持把6碗酒全部喝了,协议也顺利签字了。

在随后的几天了,我全身散发的都是酒精味,同时更有浓烈的商洛卫校的味道,为了母校按时升格,也是我尽绵薄之力的时候了,当然无论遇到任何事情,我都会全身心地投入。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是商洛自己人的大学,商洛人终于实现在家门口可以上大学的梦想了。职业学校挂牌的当天,商洛城区的人们奔走相告。这一天,也是我与母校永别的时间。当我摘下商洛卫校的牌子,把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的牌子挂上去的刹那,留恋与不舍,兴奋与惆怅,期待与观望……不期而至。

随着母校的升格,我也迎来了走出商洛山的机会。

“明天省,市组织部门的同志要到学院考察你调动到省级机关工作的事,你要好好准备准备,向考察组的同志汇报一下你这几年的工作情况。”确定要让我离开商洛的信息,我是三天前才知道的。

确定要调出商洛后,我只让在学院读书的侄女与我一起收拾办公室,以便随时将校长办公室交出去。

我在腾空的这间办公室,是商洛卫校校长办公室。从商洛卫校45年的建校史中毕业的1万多名的医护从人员中,能够拥有商洛卫校“校长办公室”的,现在我可以说,是“后不见来者”了。

自从我来到这间办公室,我与母校的师生关系中,就注入了许多情感。因为,在我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会在这里静静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与路径。当在人生路上出现摇摆或彷徨的时,这间办公室的每一个水分子与空气离子,都在给我聚集了信心与定力。当看到母校顺势而为地升格大专层次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母校正用她强大的躯体托起了她的游子。

“四爸,还抓紧收拾办公室,你怎么了?”侄女看到我六神无主的样子,才打断了我与母校之间的藕断丝连。

“现在请付校长总结一下他与商洛卫校的经历,重点是阐述商洛卫校在合并前后的发展情况。”考察会议如期举行。

这是我最后一次站在母校为我搭建的平台上陈述游子的情感,也是最后一次我以校长的身份向学校的教师们汇报作为学生、副校长、校长的心路里程。

“商洛卫校,对商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了重要贡献,这些诸多的贡献已经在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具体工作中,日益显现。”我只有了几分钟的时间,简要陈述了商洛卫校从建校到停办,从恢复办学到再次停办的起伏过程,从培养中专生到为商洛培养医疗卫生大专生的经历。

“我是商洛卫校的学生,也是商洛卫校最后一任校长,此时此刻,我想给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考察工作的会场顿时鸦雀无声。

这些年我为母校确实做了不少事,也为我与母校的情感,画上了一个不完整的句号,这个句号不完整的部分,只能让真诚去填补了。如果说是完整了,这完整的所有内容,就是我的母校所有教师的辛勤付出与对学校的情感升华。

我曾经看到一则消息,大体意思是说在有个工程工地建设中,一位同志以身体滚爆山坡上地雷阵的事,上级决定授予他特等英雄的称号。但是,他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那次不是有意滚雷,而是不小心摔下去的。记者说,相关称号立即就要批下来了,提拔任命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你还是顺着“主动滚雷”的说法说吧。但是,这位同志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是不小心摔下去的。

这位同志坚持自己的初心,使得那次事件后获奖的就变成了另外的的同志了,并且都已经享受到了非常高的待遇了。而那位不改初心的同志很快就回到了原地,仍然过着踏实的农民生活。有人问他是否后悔,他说:“我本来就是种地的,如果假摔跤成了大官,那才后海终生呢!”

我是商洛卫校的学生,做商洛卫校校长的顺势而为,与那位同志的无意摔踱是一模一样的。因此,我就是我,商洛卫校的学生。

陶渊明先生是我终生的导师,他发出的“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我追求的目标,只可惜,我没有一分一厘的田园,连荒芜了边角料都没有。

我不敢与如陶渊明先生相提并论,更不敢与各位教师平起平座。在商洛,我无处寻找,只能到关中府地去寻找我的田园。

当我带着到省直机关报到的通知书,站在秦岭的最高蜂,回首母校,心中不由自主地涌现出:我不恨母校不见我翻越秦岭的艰辛,只念母校不见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把母亲送到大专规格的情景。

此时的我,只能对母校说,“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此时的我,大声告诉母校,我已经带着“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的座右铭,走出商洛山,来到了关中大地。

(2025年8月16日于商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