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还没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冬的暖阳也没能融化依然料峭的春晨。但春节已过,一年之计在于春,尽管仍是正月年味未尽,大道小路上行驶着赶早务工的大小车辆,勤劳的人们挣脱一冬的束缚,开始忙碌起来了。
走进和合故里,踏上这片古老而令我久已神往的土地,是任务,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在这个春草茵茵的季节,邀请几位诗人和艺术家到邢台市任泽区辛店镇双蓬头村—和合文化的族源地,开展“和合文化”主题文艺创作,于我而言,更是为了感悟和合文化流传千载的哲思与智慧。
从辛店桥桥头到双蓬头村的这段路,也是流淌千年的留垒河的河堤。留垒河的两条河堤皆可通行,当地人走惯了西堤,西堤也重新修整过,我们就从西堤开车南下。不足十里的车程,途经留垒村,辛店、留垒村和双蓬头村三个村落几乎都是依河而建,村村相连,如果不是当地人的话,很难找到准确的分界线了。
车至双蓬头村东,留垒河的仙里桥桥头,从车窗向东望去,河畔万亩麦田上氤氲的湿润润的一层薄薄的雾霭,在霞光映照下闪烁着金色、粉红色,融合变换着色彩,云蒸霞蔚,似梦似幻,犹身临仙境一般令人如痴如醉。早已等待我们到来的村支书孟晓光,大老远招手向我们打招呼,我也浑然不觉。陪同孟书记等候我们的孟祥克老师喊我的名字,我才醒过神来。孟老师是本地人,也是一位退休的老干部,他是任泽地域文化名人,对和合文化和大陆泽文化有过深入的研究。他讲起家乡的故事更是如数家珍,自豪之感无需言表。孟老师告诉我们,生于隋末唐初的寒山、拾得两位高僧,就是传说中的“和合二仙”。两位高僧的故乡便在任泽,寒山为双蓬头村人,拾得为留垒村人。因受清雍正皇帝敕封,又称“和合二圣”。
仙里桥静卧于双蓬头村东,青石桥身镌刻着岁月的沧桑,传说中寒山、拾得二仙曾在此留下飞升前的最后足迹。桥畔柳丝轻抚河水,仿佛低语着千年和合之韵。桥头石塑和合二仙,一个持荷花,一个捧宝盒,石塑底座上赫然雕刻着“和合故里 双蓬头村”。石桥历史悠久,虽沧桑变化,现如今修葺一新,横跨留垒河上如一道凝固的虹,连接着历史与现在,凡尘与仙踪。
站在仙里桥向北回望,河面浮动的薄雾仿若被霞光浸透的轻纱,三里外和合桥若隐若现,两桥之间三里长的河道笔直,确不多见。当地民间有云“四十里直道出皇上,二十里直道出娘娘,三里直河出神仙”,据此村民们就自豪地讲述从小生活在村庄里的寒山与拾得的故事。踏过仙里桥的青石板,向东约有二百米的距离,只见朱墙碧瓦,一座千年古寺静卧平畴,远远望去,就像一幅浓彩画卷徐徐展开在碧绿沃野之上。
大和合寺,原名天台寺,历史悠久,相传建于宋代。《双蓬头村志》一篇研究文章提到,津门有翰林学士麒沐薰考证说:“可异者,伽蓝诸佛,他寺所同,而和合二仙,此地所独。”孟老师津津乐道,详尽讲述天台寺的历史渊源,至于古寺更名的事情,还是留给专家学者去考证研究吧。
朱红色的山门映照着时光,檐角飞挑,似寒山拾得蓬头笑语的余韵。两层院落,三座大殿从南向北依次为和合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僧房、诵经室、书画室分列东西两侧。山门初进便是和合殿,寒山拾得像端庄肃穆祥和。殿宇渐深,观音低眉。大雄宝殿的钟声漫过乾隆年间的碑文,将“和合二圣”的传说揉进香火缭绕的晨色。“煮茶抚琴客常在,书香禅韵花满室。”画室楹联陈述着多少游人到此悟禅参法。
大和合寺主持性净师父因事外出,所以由刚诵完经的念空师父带我们参观,他话不多,面容和善,引领我们观看寺内即将吐芽的紫荆树和中殿外墙上主持手抄的有关寒山的诗文书法,让我在性净师父行云流水般的书法里感受到欢喜和舒畅。此行,诗人邵峰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礼物,一幅由性净师父亲笔手抄的《心经》。同行的邵峰老师虽是初次见面,但感觉并不陌生。因为之前读过她的诗,还在一篇文章中读过对她的描述:邵峰,一个仙气爆棚的女诗人,长发披肩,衣袂飘飘,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氤氲着诗意。邵老师老家就是双蓬头村,虽然久居市里,但是对家乡对和合文化却有一份浓厚的情怀,她经常带朋友来村里了解和合文化,推介和合文化、推介家乡,也自然就成了家乡的文化形象大使。对赠送《心经》仪式邵峰老师格外重视,清衣尘,净双手,虔诚而恭敬。大家争相拍照记录这一庄严时刻。也同各位诗人和文艺家合影留念,但愿自己也能从中沾染些许艺术气质吧!
位于留垒河西岸的就是双蓬头村,是河北省内最大的行政村,东西长三里地,南北长两里地。驱车缓慢行驶在村内的和合大街,体验了这个村庄有多么大!万亩良田,一河秀水,养育了双蓬头九千人口,和合文化也涵养了这里的民风。在外经商二十多年的孟晓光,因读了一张报纸上关于家乡和合文化的报道,毅然决然回到家乡报效家乡。现如今,每月农历十九和合孝老大食堂,“和合家庭”“最美媳妇”评选,感动了好多人,也改变了好多人!穿行仙里街,一户人家大门的春联吸引了我们,停车观看,上联是:和合春风吹万家,下联是:盛世祥瑞满任泽,横批:春和景秀。青砖墙上的联句泛着新墨光泽,我望着和合二字在风中舒展,忽觉整条街巷都浸润在融融春意中。
一天紧张的采风很快结束,回程中再过仙里桥,太阳出来,晨雾退去,远处的景色清晰了很多。身后村里忽起三两犬吠,惊起树丛间栖宿的寒雀飞掠河面,漾起层层细碎的涟漪。远处大和合寺的钟声悠悠传来,回荡着在留垒河辽阔的水面上,余音袅袅不绝,让人内心产生一种空明与安静,使我变得无比丰盈和充实,身体内部涌出一股新的力量,这也许就是寒山拾得予我的禅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