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花盛的头像

花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02
分享

追一束光(组章)

乐山之思

微风,吹落花瓣上的雨滴。从高原到乐山,落下来的不只是海拔,还有心灵的归宿感。细雨,滋养脚步里的盎然。从雪花到雨丝,融化的不只是时光,还有温暖的陪伴。

浓荫里,溪水如歌。翠竹轻摇,撑起一把生命的伞,伞下游动着终生的跫音。我却在泥土的温情中,掩藏来自雪域的一份豪迈与赞叹。

九曲栈道,像古刹的钟声,唤醒一个人内心生锈的光。沿阶而下,江水滚滚涌动,而乐山大佛沉默不语,静看世间之人熙来攘往。攀援而上,山峰坚守不渝,而海通和尚早已归尘,只任万物枯衰欣荣。

东坡楼静谧如夜,却深邃豪迈。风穿过窗棂的声响,是一种源自跋涉与仰望的力量。而我,是陌生的入侵者,我所追求的不过是轻薄如雪的虚幻和寒冷如冰的孤绝。我不禁想起苏东坡的临终遗言:着力即差。

在乐山,我们是自己的高山,需要穷尽一生去攀越和开掘。

在青衣江,我们是自己的深渊,需要倾尽毕生去打捞和拯救。

阆中古城

从洮州到阆中,我走了四十多载春秋;从洮州卫城到阆中古城,我聆听了半生英雄的故事。

阆中古城,像一座巨大的帆船,从千年历史长河中缓缓驶来。

此刻,我就在阆中,一江四河回荡着生命的丰盈;此刻,我就在阆中古城,从中天楼极目四方,满城黛瓦,像高原上的湖泊,在波光粼粼里映见时光的厚重。

临街店铺的繁华、飞檐翘角的古朴和青铜门环的余温,在细雨里荡起汉唐烟雨和明清风华。而汉桓侯松枝的虬劲,贡院小楷的隽秀和张家小院的惬意,在心中泛起高原星辰般明亮的浪花。

在阆中古城,我宁愿走得更慢些,在汉砖秦瓦里,找寻丢失的自己,或许,历史的意义不只是讲述往昔的荣辱兴衰,还在于抚慰人心的温暖和给予未来的希望。慢下来,在保宁醋香里,品味传统与新型酿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聆听植物在身体里拔节生长的声音。

很多时候,我们总因柴米油盐而不知所措,却忽略了对万物生灵纯粹而本真的敬畏;因一时挫折失意而抑郁消沉,却忽略了对心灵深处所热爱之事的追求。事实上,万物就在心域,与我们的肉身和生命水乳交融。

尽管在流年里,我们终是过客,终将离开,而古城依旧,成为时间里一个持久的隐喻。

嘉陵江畔

当我抵达嘉陵江畔时,已华灯初上。

尽管,江面如我波澜不惊的表象,而心绪早已在广袤的夜空翻滚如云。我是一片来自高原的雪花,融化成一滴水,跟着白龙江的脚步,只为抵江入海,在时光的浪涛里,完成属于自己晶莹的一生。

江畔夜风柔润,每一个活着的生命,不全是疲惫和挣扎;诗酒趁年华,每一株草叶,都有欣欣向荣的光彩。在嘉陵江畔,我们同饮一江水,高原的星辰就是江上的渔火;共吟一首诗,甘南的雪花就是巴山夜雨的意象。

江面上,光影缓缓流动。楼桥的灯光绚丽夺目,一半在空中摇曳,一半在水中流动,像我们的生命,一半在尘埃里匍匐挣扎,一半在岁月里流失。而分界线,就是时间,是肉身,将历史与未来分开,将生存与死亡隔离;连接线,就是空间,是一座座的桥,将此岸与彼岸相连,将此生与来世相牵。

江畔风起,而夜未央。纵使夜色掩藏了星光,岁月流转了四季,但一切都将在心里沉淀,在生命里叠加,也在时光里蓬勃。

与光同行

山野静谧,唯有春风呼呼作响。在葱郁的山间和摇曳的绿荫里,朱德故居悄然肃立,却将你我近乎凝固的心再次唤醒和点燃。

站在故居庭院,一位驰骋疆场、立志报国的高大形象巍然屹立于我澎湃的心域。在长征的道路上,他爬雪山、过草地,浴血奋战,率红四方面军于1936年8月抵达我的家乡洮州。在此休整的近50天里,广泛发动群众、建立基层组织、宣传抗日主张、击退敌兵进犯……并召开著名的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会议,促成红四方面军最终走上北上抗日的正确道路,建立了甘南历史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开启了家乡人民的新生活。

南充,是红色的土地——5.2万南充儿女参加红军,3.8万革命先烈血洒战场,25万英勇的南充儿女奔赴前线……不可胜数的生命背后,是嘉陵江水滔滔不绝哺育的基因,是星星之火点亮的无数座丰碑。

南充,是英雄的故里——朱德、张澜、罗瑞卿、张思德……家喻户习的名字背后,是为祖国英勇奉献的一生,是为人民死而后已的一生。

春风吹遍四野,盛世山河葳蕤如盖。青藏高原的白雪,融化为江水,蜿蜒而来,在血脉里昼夜奔涌;秦岭巍峨的脊梁,屹立于大地,波澜壮阔,在生命里熠熠生辉。

当我离开时,久久难以平静的思绪里,一场春雨正在簌簌落下。

丝绸之光

一枚桑叶,由碧绿到金黄,被嘉陵江水滋养成爱;一粒蚕卵,由紫黑到灰白,被南充儿女编织成光。

从巴山漂洋过海,丝绸如光,闪亮于世界;从蜀道翻山越漠,丝绸如星,闪耀于苍穹。当我轻拂柔软光滑的缎面时,细腻的光泽由内而外涌现;当你身披温润如玉的绸缎时,优雅与华贵成为生命的另一种光。

走进丝绸之都,丝二厂、小火车、缫丝车间、宿舍厂房……像一部弘大而浪漫的影片。一棵棵银杏树守候的身影里,浮现丝绸般的青春,那定然是一个人由乌黑到银丝的回忆、纤细如丝的心声和厚重的历史。一台台缫丝机澎湃的轰鸣里,蚕丝飞舞如蝶,这必然是一个时代由手工业到机械化,再到智能化的蜕变。三千年的丝绸,业已凝固成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三千年的未来,必将凝聚着砥砺奋进的磅礴伟力。

嘉陵江水宛如一条绸带,流淌着生生不息的光芒,而丝绸之路犹如无垠大海,承载着海纳百川的精神。

丝绸如盐,不可或缺。而我要做的,就是悄然转身,回到烟火人间,抽丝剥茧,以丝绸精神在余生里破茧成蝶。

——原载《南充文学》2025年第1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