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葛学文的头像

葛学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03
分享

写字成瘾的王景林

泼墨如流不复返,纸上光阴太匆匆。年近花甲的王景林,一身青衿,两鬓斑白,在当地书法界公认度很高,人人以求字得之为荣,被大家尊称为王大师。对此,他不置可否,说:“就会写几个字,没啥了不起的。”我问他:“一个人坚持写字四十多年,靠的是什么?”他回答:“喜欢。”

他的书法启蒙,源于春节前大哥为乡亲们写春联。这个见人家写毛笔字便手痒痒的十岁少年,从此与写字结下了不解之缘。读新惠师范的三年,已不再是单纯的写字,而是有了法度。他是恩师修凤琴的书法科代表,一周两节书法课成了他的最爱。师范生三笔字过关,他是班里的佼佼者。毕业后到丰收中学教书,他没有放下毛笔。2002年,调入旗直机关当秘书,仍坚持写字。2005年,因业务忙,险些荒废。2008年,拿起久违的毛笔,那份亲切与激动,他明白了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2011年,他把自家二十多平米的车库收拾出来,辟作书房,了却多年的夙愿。当中摆放大书案,室内空间已所剩无几。案上一摞字帖,一堆笔墨纸砚,四壁悬挂当地知名书家作品,偶尔也把自己的条幅放置其间,细细对比、揣摩,既有笔走龙蛇的自鸣得意,亦有画虎类犬的自愧不如。他独居斗室,以书帖为友,与笔墨相伴,朝夕揣摩,日夜苦修,不肯懈怠。

他每天看讲座、读贴、习字的时间长达 4个小时以上。他视单调为快意,享寂寞如热闹,沉醉于古圣先贤的石破天惊与行云流水,与古人心神相印,心手双畅;流连于当代名宿的百花齐放与推陈出新,与今人笔下交流,心上参悟。面对古人书帖,他以一颗敬畏之心,观、读、悟、临,一而再,再而三,一点一横倾注笔端,一撇一捺融汇心头。他善于发现并领悟古人对书法之道的理解和创造,在至真至美的包围中倾倒、迷醉、重生。读名贴,他有个生动的比喻:“就像吃饺子,一口一个香,一个接着一个,让人不能释手”。多年来,他迷恋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孙过庭的《书谱》,沉浸于欧阳询的《九成官》、米芾的《茗溪诗》,钟情于田蕴章的每日一字、每日一题书法栏目……研习古今经典,废寝忘食是常有的事。有一天晚上,他阅读和临摹米芾的草书字帖,越看越喜欢,越临越入迷,待抬头之际,已是东方既白。

书法之美,妙不可言,王景林感同身受。而汲取先贤的营养为我所用,是他的永恒追求。这是一种反复咀嚼、慢慢吸收、再创作、再锤炼、再提升的艰苦历程。习字不会一帆风顺,有枯燥乏味之苦,有逆水行舟之累,也有停滞不前之忧。他说,如果觉得眼前的作品面目可憎,心怀不满,便是遇到了阻碍。走进去,山重水复;越过去,柳暗花明;退下来,一事无成。搞书法除了天赋,还要对路,更要坚持,非下数十年的功夫不可。我问他:“以你的功力,是否已形成自己的风格?”他说:“不能过早形成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否则会止步不前。”

2012年,王景林发起成立墨缘社——一个当地书法爱好者的沙龙。大家平时在家练书法,周六周日聚会,切磋是平等、真诚而愉快的。对每一处瑕疵直言不讳,对每一点进步大加赞赏,也因意见不合争得面红耳赤。大家的原则是:不服气但不斗气,有争论但不争执。他说:“只有把丑丢在家里,才能把美展示给读者。”他们经常请老师到社里指点,外出与周边县市书法界朋友交流,举办参观书画展览,组织收看书法讲座,订阅书画频道。他们专程去西安碑林参观,耳闻目睹,心领神会,拓展视野,提升境界。2018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工作室,开门三件事:写字,读书,喝茶。有人主动联系他学书法,他欣然应允。他的学生老有八十翁,少有垂髫儿,忙时闹中求静,闲时静中有动。

小有成就的王景林也不能免俗,他想努力写出点名堂来,结果欲速则不达。回到起点重新审视,他豁然开朗——人难以超凡,但可以拒绝平庸。点滴之处沉淀生活的酸甜苦辣,笔画之上搭起生命的间架结构,俯仰之间安放心灵的山水桃源……这么多年过去,写字已成为他生活的首要部分。妻子说他:“这辈子只会写字,都写上瘾了!”他笑笑。写字确实上瘾,一天不写总觉得缺点儿啥。问他收获了什么,他说最大的收获是性格稳了,心里干净了,功利心也淡了。其次是朋友多了,见识广了,生活质量提高了。

清刘熙载有言:“书法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古人讲书法气质有三:平和简静为上,剑拔弩张次之,媚俗狂怪更次之。毋庸置疑,王景林的书法气质当属平和简静之列。恰如他的为人,倔强,低调,朴素,扎实。他的楷书博采众长,功底深厚,至少在现今敖汉地区鲜有出其右者;他的行书清新流畅,灵动自然,堪称一流;他的草书,虽难言纯熟,却开阖有度,疏密有序,气韵生动。当然,他的书法也难免有局限,对不同书体的涉猎还不够宽泛,写字还过于老实,中规中矩,缺少不变中的变。再有,他应坚持书文同修,与经典同行,成一家之风。

王景林没加入书协组织,不是他实力不行,而是他心无所求,丝毫不影响他成为一名老百姓喜欢的草根书法家。他两次出版个人书法作品集,巨幅行书作品《与宋元思书》悬挂北京通州某机关贵宾厅,行楷作品《望岳》被赤峰文史馆收藏,敖汉旗机关、乡村他的书法作品比比皆是,2023年,《赤峰日报》以《倾情翰墨写人生》为题专版报道。他多次在各级各类书法大赛中获奖,部分作品被一些国际友人收藏。他不是天才,但他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并始终坚持不渝,这就是他成功的理由。如今,他说自己散仙一个,要么工作室里挥毫泼墨,要么访名师切磋书艺,要么送文艺进社区、进学校,要么赶文化大集给百姓送春联……他每天不停地写着,忙着,特别有成就感。他的目标是活到老,学到老,写到。尽管平台、视野局限多多,大家都期待着他跻身当代书坛的那一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