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鸿的头像

高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16
分享

老家夏日

高 鸿

    酷暑难耐,回乡下老家乘凉。

院子里有几架连片的葛藤成了气候,秀一地幽静,洒一地清凉,与四周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每天的清晨和傍晚,是葛藤林最热闹的时候。村里的老人和孩子,提上小凳子或是小草席,往树下的草地上一放,人就一抹一抹蹭到葛藤架的浓阴里,或坐或卧,惬意至极。老人们谈论的多是家长里短的事儿,谁家娶了媳妇,谁家生二孩了,谁家药材卖了好价钱,谁家孩子入职了……村子不大,村头村尾的事儿不出半天人人都知道。杀两盘棋,打个小麻将,听两折子河南豫剧。小孩子呢,在树下玩耍。偶尔看到卖西瓜的商贩的车经过,一家买瓜全村尝鲜。

蝉是伏天的使者,蝉鸣叫伏天到。蝉声足以代表盛夏,没有蝉声的树林会是多么的寂寞,没有蝉声的夏日是多么孤单。夏日,在乡下老家陪老人听蝉,蝉声虽聒噪,也有几分韵味。

日薄西山,暑气渐渐消退。一股股的凉风从湿润润的河道吹来,拂去了白天的闷和闹,大人们在溪边、桥头乘凉闲谝。

夏夜是生命活跃的田野。月上柳梢,清逸飘渺。庄稼肆意地长着,远望去,皎皎如画。萤火虫从潮湿的草丛中飞了出来,浑身发着光,一闪一闪的翩翩起舞,像一个在黑夜中移动的小灯笼。渐渐的,萤火虫越聚越多,像满天的星星一样眨着眼睛,发出朦胧的泛绿的光。小孩子们忙着去捉萤火虫玩,欢笑声落一河滩。河边的杨柳树上仿佛嵌满了彩灯,溪水都变得忽明忽暗,光闪闪的。忙碌了一整天的村庄,夜色四起,静谧而安详。

暮色渐落,田野总响起此起彼伏的蛙鸣,一种亲切的感觉顿时涌上心间。只是母亲已故,父亲形单影只,坐在黄昏的藤椅上,凝眸闰六月流水落花。

夏夜,温柔的月光洒了一地,蛙声起伏,起承转合,淹没了村庄。青石小道旁,田间水沟里,微风起处,蛙声不绝,腾宕回旋。雨后的浅浅池塘里,蛙声如潮。蛙声浸染着野花的清香,披着皎月的光辉,越过阡陌大地,怀着对丰收的期盼,和着大地的脉搏,彻夜地歌唱,不知疲倦,宛若洒脱的田园诗人挥动文思,凝成华丽篇章。

夏季的乡村,最不招人待见的是蚊子。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多闲地,地里多沟渠,沟渠里多积水,这就便利于蚊蝇的滋生。记得课本上有清代沈复《童趣》文字:“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乡下的蚊子个头小,瘦小,胆小,但盯人却下手狠。常袭扰得人不得安生。蚊蝇香气太大,抢手味太浓,电子驱蚊仪说是对人有伤害。忽的突发奇想,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秀一堆绣花针似的竹签,红袖一甩,蚊子个个中签,纷纷落下一地。而唐代诗文大家韩愈在《杂诗四首》中写到蚊:“得时能几时?与汝姿啖咋。凉风九月到,扫不见踪迹。”许是诗人受蚊害之苦太深吧,无奈之中,只好盼望秋天的到来。

七月的毛桃八月的楂,九月的板栗笑哈哈。夏日里的水果灿烂,是饭前饭后一道美景,好吃的东西要洗净可不要贪嘴哟。

核桃本名胡桃,是西汉时由博望候张骞从西域带回的,先在京都长安栽培,条件不宜,后移植商洛山中,生长茂密,挂果累累。《本草衍义》上载,“核桃风发,陕、洛之间甚多。”商洛有“核桃之乡”的美誉,有人说:“到22℃康养之都商洛旅游,不吃点不带点商洛核桃,是白游一趟。”商洛核桃个头不算大,浑圆瓷实、皮薄仁饱、味美醇香、回味悠长,有道家的风骨,佛家的参悟,会思考,有智慧。《本草纲目》说核桃有“黑发,固精,治燥,调血之功。”多吃核桃增智健脑、补气益血。

小时候,一到暑假,找一个大号洋铁钉子,做一把核桃刀,躲一偏僻的山沟,摘一兜鲜果,坐在小溪边,找块青石头,用核桃刀旋去青皮,析出果仁,剥去白衣,将鲜嫩的果仁放到嘴里咂摸细品,香甜侵入每一处毛孔。

一窗明月,家人围坐,三四碟时令小菜,几瓶啤酒,半夜家常里短,听取蛙声一片,夏夜颇显恬静有弹力。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诗人独坐在庭院中,神怡气静、心若止水。的确,置身于书中,情操在捧读之中得到陶冶,心灵于吟咏之中得到净化,于浑不觉之中忘却了酷暑逼人的烦恼。

时下,天太热,钱难挣,越来越多的外出打工人归来,乡村振兴热闹,待在乡下安逸。草木情长,穿越千年诗词,中寻到味道,李昂诗曰:“人皆苦炎热,我惜夏日长。”白天,蝉声悠扬;晚间,蛙声清脆。洋芋糊汤,百姓故事,美丽家园。一窗明月半本书,细品一个慢字,心静,乡下老家夏味长。

(本文刊发2025年7月26日《三秦都市报》文艺副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