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鲁零的头像

鲁零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08
分享

深秋的夜

 “握风为笔,砚墨成云,以蓝天作画。”这页写于2015年10月29日的随笔,曾想为那个深秋的夜留下一幅肖像。画中,树傍水,水恋山,飞鸟展翅,神兽弄潮。末了,那执笔的夜又飘忽而去,只留下遍地的银光,和几片被弹落的叶。

五年了。这五年间的夜色,大多被办公室的灯光漂白。偶有出行,亦是步履匆匆,心绪纷杂,再无那份与夜深吻的雅兴。

夜是最大的容器,能盛下所有白日的喧嚣,并将其沉淀为静默。它让忙碌的世人得以安歇,即便独坐,亦可邀明月与身影,成就一场三人的欢宴。而今,我终于能从俗务中暂得解脱,再次走入它的怀抱,接受它的沐浴,祈求一场心灵的涤荡。

同一路径,同一个人,在五年后的同一天。夜色依旧,心境却已驳杂。我走在旧路上,感受着一种近乎庄严的寂静。正是在这极致的静里,万物的声响才得以放大:蟋蟀在草间的私语,远处落叶触地的簌簌,都清晰可辨。忽然,一声“扑簌”惊起——不知是人惊了鸟,还是鸟吓了人。心头一紧,那鸟却并未远飞,只是扑棱几下,将更深的寂静还给了夜。

深秋的夜,是天地在慷慨奉献五谷果实后,褪去炙热与臃肿的本来面目。它没有春夜的缱绻,不似夏夜的繁闹,更非冬夜的银装素裹。它简单,明洁,甚至有些冷清。但这冷清并非终结,而是一种丰盈后的沉淀,是为抵御严冬、孕育来年希望所必需的积蓄。

它依偎着我,我们共享着心跳与呼吸。在这无言的交流中,我得以看清自己,倾听自己。白日里的一切伪饰皆可卸下,让灵魂返璞归真。思想的触角,既可探向宇宙的深远,亦可俯察眼前这片被月华浸透的土地——看那麦苗浅露,素衣披霜,正于沉寂中悄然蓄力。

天地有四时,此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万物在秋日盈满、收敛,经历风霜,凋零枝叶,正是为了藏其锋芒,渡那漫长的严冬。盈满之后,便是潜藏;潜藏之中,又孕育着新的起始,轮回不息,莫知所终。

今夜,我再次走入这轮回。路径虽是旧路径,岁月却已为我刻下新的年轮。人生行至深秋,那些曾经的磨难与困苦,那些“行拂乱其所为”的际遇,或许正是上天用以增加生命厚度的馈赠。唯其如此,我们的灵魂方能积蓄足够的热量,去抵御生命中必将到来的严寒。

我忽然深深地,爱上了这深秋的夜。

爱它的简洁,爱它的冷清。

爱它无言的云卷云舒,爱它坦然的星密星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