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五月麦黄的初夏时节,我所居住的这个依山傍水的陕南小城里,从早到晚都能听到不知隐藏在哪儿的花间树丛里的布谷鸟一声声“布谷、布谷……”的叫声。听到这叫声,我立即就想起故乡的人们现在又开始忙着收割小麦和插起秧苗来了。
在故乡,布谷鸟被乡亲们称为“神鸟”,颇为受到乡亲们的敬重和爱戴。因为每年到了五月中旬左右,田间地头的小麦已经成熟,能够收割的时候,它就不知从哪儿飞来了。或栖息在村前村后绿树枝头、或藏匿在山野坡梁丛林之中,成天不住声地远一声近一声“布谷、布谷”叫着。乡亲们一听到这叫声,就知道田地里的小麦得赶紧收割,不能再耽搁了。不然,误了农时,下一季的庄稼就不会有好收成。
我在乡下生活的那些年,还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每年到了五月布谷鸟叫的时候,父母都下到田地里,从早到晚没黑没白弯腰弓背、不知疲倦地劳作。由于家里没人照看我,我就跟上他们来到田野,在田间地头树阴下空地上独自玩耍。我在玩捉蜻蜓和蚂蚱等游戏的同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听布谷鸟儿的叫声了。那在金色的阳光下、在蒙蒙的细雨中、在微明的晨曦里、在暝暝的暮色下,一声声或近或远、或高或低、缥缥缈缈的布谷鸟叫声,细细听来仿佛仙乐一样,极富韵致,有着空灵悠远的田园诗情调,缭绕在麦浪上,打破田野的寂静,既给田野增添了无限生机,又给我童年增添了乐趣。
今年这个时节,我回了一趟故乡。一踏进故乡的土地,我就为乡亲们在骄阳似火的烈日下辛勤劳作的热闹繁忙场面所吸引。只见他们有的正在低头弯腰收割黄灿灿的小麦;有的正用尖担挑着麦捆“忽悠忽悠”兴高采烈地往家里走;有的正扶着犁把赶着水牛翻耕着明晃晃的水田;有的正挑着一担担青青的秧苗穿行在弯弯曲曲的田坎上;有的却埋下头来一声不吭地插秧……一只只轻捷矫健的燕子,在晴朗的天空下欢快地鸣叫着,从这棵柳树下倏地飞到那片田地上空,还不时用轻巧的尾巴在水田里点一下,在水面上留下一圈圈轻轻荡漾开的涟漪。我问正满头大汗挑着一担沉甸甸麦捆从我身旁走过的秦云大伯,为什么不休息休息。秦云大伯边双脚不停地匆匆往前赶着、边微笑着颇有几分焦急地说:“哪还敢休息呀?没听到吗?布谷鸟成天都在‘布谷布谷’地叫了,催我们快收快种呢!节令不等人啊!”我在为大伯他们这些勤劳的人们所感动,和深深地为布谷鸟儿由衷地萌生几分敬意的同时,禁不住把目光投向远处坡梁上郁郁葱葱的槐树林,寻找起布谷鸟儿的身影。果然,一只不晓得隐藏在哪片树枝树叶下的布谷鸟儿“布谷布谷”叫开了。我的心里骤然涌起一阵无以名状的欣喜。
哦!布谷鸟,你这给了我童年欢乐,也给了无数庄稼人催逼和压力的鸟。你的叫声让人们年复一年地收获欢乐的同时,又播种下了一片片希望。你真诚地提醒着人们,要珍惜大好的时光,切莫错过耕耘过程中宝贵的分分秒秒。
“布谷,布谷……”----布下一粒粒种子,布下一粒粒希望……
(说明:此文先后发表于《中国劳动保障报》、《华商报》、《安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