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江在夜色中流淌,江面泛着细碎的银光.
在与腊子河交汇处,有一处湿地公园和人工湖。
夏夜的热闹与江水的静谧形成奇妙的对比。李森站在乐队中央,电吹管在他手中泛着金属的冷光,却吹出了炽热激昂的旋律。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江风中,我忍不住赞叹:“这支曲吹奏得很好,再吹一遍。”
李森看了一眼我,眼神中满是自信,他微微一笑,重新拿起电吹管,《十送红军》的旋律再次响起。我举起手机,将这精彩的演奏完整地录制下来。此时,夜色已深,周遭跳锅庄的人群仍在欢快舞动,露天电影屏幕上光影闪烁,跳交谊舞的人们踩着节奏旋转,而李森和他的电吹管乐队,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专注地练习着。《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一曲连着一曲,令人精神振奋,热血沸腾。
演奏结束,李森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走到我身边坐下。他望向白龙江,缓缓开口:“我是三年前开始组织吹管乐队的。”他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沧桑,“以前啊,我就爱打麻将,每年都得输个三四万元。输多了,心里有些后悔,就想着改变一种生活方式,也算是改邪归正。其实我小时候就喜欢音乐,跟着家人学过二胡。我父亲母亲都懂音乐,弟弟妹妹更是上了音乐学院。我高中毕业进了电影公司上班,可惜后来公司改制,说散就散了。那些老电影片、电影放映机,都进了博物馆。没办法,我就开始经商,倒也赚了些钱。现在我都70岁了,这镇上没有电吹管乐队,也没有教电吹管的老师,我就自己学。”
他如数家珍地说起自己的“宝贝”:“这几年,我买过5个电吹管。从4千元的,到5千元、8千元、1万元的,再到现在这个两万元的台湾吹管。还有这一套设备,总共花了三万元。”说着,他指了指一旁的读谱机和音箱,“别看我们乐队只有五个人,但论起节奏、下滑音、上滑音、切分音这些,还有节拍、强弱轻重、乐感,我可是头头是道。要做,就得认真,就得精细。”
“我还上网课,买资料就花了上万元。一边自己学,一边教队员。乐理知识、指法,甚至心理疏导、心态调整,我都不马虎。现在我们都能吹奏四声部的曲子了。”李森的脸上洋溢着自豪。
我听着,心中满是敬佩。小镇的群众文化社团虽有十多个,但大多只是自娱自乐,像李森这样下苦功排练精品节目的罕见。也正因如此,他们的吹管乐队能在今年的麦田艺术节获得优秀奖,实在是难能可贵。
“你是做什么的?”李森突然问道。
我笑了笑:“我是组织百团汇演和麦田音乐会的老李,在市文化馆做艺术策划师。”李森眼中闪过惊喜与感动:“我第一次上舞台展演就拿了奖,对我而言,这鼓励太大了。”
我们就这么聊着,从音乐聊到生活,从过去聊到未来。不知不觉,时针指向了夜里十一点半。江边喝啤酒的人渐渐散去,夜气也越来越凉。李森站起身,略带歉意地说:“幸会啊,明天早上要送孙子上幼儿园,得休息了。下一次见面我吹奏自己创作的花儿民歌《腊子河水清悠悠》和《白龙江里的红军魂》。”
我们互加了微信,看着他带着乐队成员离开的背影,我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纪念长征胜利90周年音乐会正在筹备,或许李森的吹管乐队能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第二天一早,我便给李森发消息,告诉他我的想法。很快,他回复了:“我们可以和老兵合唱团合作,演出完整的《长征组歌》。”看到这条消息,我仿佛已经看到了舞台上那震撼人心的一幕。
为了这场演出,李森和他的乐队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精力。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白龙江上,湿地公园里就传来电吹管的练习声。李森仔细地抠着每一个音符,调整着每一处节奏。他带着队员们拜访老兵合唱团,与那些经历过岁月洗礼的老人们交流,了解长征的故事,还带着队友到腊子口、泸定桥、松潘草地、哈达铺,感受那段历史的厚重。
老兵合唱团的老人们也被李森的热情所打动,他们认真地讲述着当年的点点滴滴。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兵颤抖着双手,回忆道:“当年,我们爬雪山、过草地,好多战友都没能挺过来。但只要一想到革命的理想,再苦再累都能坚持。”这些故事,像种子一样,种在了乐队成员们的心里,让他们在演奏时,多了一份对历史的敬畏,对英雄的缅怀。
演出前的一个月,排练进入了淬炼成钢、白热化阶段。李森和老兵合唱团的指挥反复磨合,从音乐的编排到舞台的走位,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电吹管独特的音色与合唱团激昂的歌声相互交融,碰撞出别样的火花。
终于,纪念长征胜利90周年音乐会的日子到了。舞台上,灯光璀璨。李森站在乐队前方,眼神坚定而又充满期待。当《长征组歌》的第一个音符响起,整个会场瞬间安静下来。电吹管吹出的旋律仿佛带着听众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老兵合唱团的歌声响起,雄浑而又悲壮,唱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唱出了革命战士的钢铁意志。
台下,观众们沉浸在音乐中,许多人眼中闪烁着泪花。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李森和老兵合唱团的成员们站在舞台上,接受着观众们的敬意。这一刻,他们不仅仅是表演者,更是历史的传承者,用音乐将长征精神传递给每一个人。一些书画家纷纷上台展示和赠送长征题材的书画作品,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红色文艺高潮。
音乐会结束后,李森感慨地说:“这次演出,让我对音乐有了更深的理解。电吹管不只是一件乐器,它能讲述故事,能传承精神。我要带着我的乐队,继续用音乐,让更多人记住历史,记住那些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而奋斗的英雄们。”
白龙江依旧在流淌,而李森和他的电吹管乐队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的乐声,如同长征精神一般,永远不会停歇,在小镇的上空,在人们的心中,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