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士才的头像

郭士才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14
分享

家乡的芝麻叶杂粮面条

我的家乡有一道有名的小吃叫芝麻叶杂粮面条,在大街小巷都能闻到大豆、高粱、红薯干杂粮面的甜香,县城里既有芝麻叶杂粮面馆,也有推着架车带上保温缸卖杂粮面的流动摊子。

特别是街口、小巷,总能看见那口裹在旧棉被里的陶缸,一掀盖芝麻叶的苦香混着芝麻叶杂粮面的甜香味,就像一双无形手拽住路人的衣角,没人能饿着肚子走过芝麻叶杂粮面的摊子。

中午,路边的树荫下,就会看到几张小方桌,方桌四周摆放着几条长凳,长凳上坐着吃芝麻叶杂粮面条的大人小孩。只见一位系着围裙的妇女,忙着从裹着旧棉被保温的陶缸里给顾客盛芝麻叶杂粮面。也有蹲在路边“哧溜——哧溜——”地喝着面条的干活老哥,两碗面条下肚再加上一只沾满芝麻的香酥烧饼,很快就消除了疲劳与饥饿。简单地吃完饭,在树荫下小憩一会儿就可以忙下午的活计了。

晚上,三五成群的人来到芝麻叶杂面馆,要上几个简单小菜,一阵划拳过后,酒过三巡,每人喝上一碗香喷喷的芝麻叶杂粮面条,朋友的热情与杂粮面的香气交织在一起,那才叫一个爽。

杂粮面最好吃的莫过于手擀面,高粱面粗糙,一把抓下去像握住了晚霞照耀的红沙、黏软的红薯似乎渗出蜜的甘甜。先把淡黄色的黄豆面、紫红色的高粱面、灰白色的红薯干面和白色的小麦面兑上水,慢慢揉和,面团渐渐散发着杂粮的清香。揉好的面再醒上半小时,面经过擀面杖在案板上来回不断地滚动,不时在摊开的面皮上撒一层面粉(又称布面),防止面皮在擀制过程中粘连,薄薄杂粮面皮用刀切成细条就成了杂粮面条了。

面条做好后,把提前泡好的芝麻叶清洗干净,切上几刀。铁锅烧热烘干锅里的水分,一勺芝麻油倒进锅里,待铁锅烧到冒烟,倒进葱花、姜末、蒜头,随着爆炒声音的响起,油香四溢,激出葱花、姜末和蒜头的辛香。这时再把切好的芝麻叶和洗干净的豆芽倒进锅里,墨绿的叶片在热油里舒展开来。待水烧开后,再把杂粮面条下到锅里,布面在滚烫热水里慢慢裹住每一根杂粮面条,在面条上犹如勾出绵厚的芡,面条吃到嘴里散发出浓浓的杂粮香味。

这么好吃的面条,当然离不开芝麻叶的采摘和传统手工制作工艺。采摘芝麻叶一般都是大暑过后,芝麻已接近最后成熟阶段,这时摘芝麻叶既不影响芝麻的成熟和又不减少芝麻的产量。一般都是采摘下部的芝麻叶,上面的叶子又嫩又小,下面的叶子经过长时间的光合作用,芝麻叶颜色深绿、叶子肥厚似乎能滴出油来。

叶子采摘后第二道工序就是把叶子烀熟,这也是关系到芝麻叶口感的关键工序。先烧开半锅热水,然后一边加入新鲜芝麻叶一边继续烧火,用竹篾制的锅铲贴着锅底翻动,既不会让锅变糊,又能让叶脉里的苦汁流出。第三道工序就是把烀熟的叶子放入凉水里冰镇,便于揉成芝麻叶团和晾晒。芝麻叶经过不断地揉和,把叶子里面的苦黏液挤出来,让芝麻叶吃起来口感更好。

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很少有人再去手擀面了。大部分人从超市买一些杂面条,包装上总印着“农家风味”四个字,但这些机器压制的面条既没有了手擀面那种松软,又缺少了杂粮筋道的口感,又怎么能吃出手擀杂粮面的口感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