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思维方式的养成,绝大部分情况下,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需要不停地汲取不同层面的营养。便譬如辩证唯物主义,它同样不是马克思凭空想象一拍额头就得来,而是在基于批判吸收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之基础创立。
看似遥远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哲学,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统领着寻常巷陌的角角落落。十分庆幸在最好的年华,接触到并接纳了辩证唯物主义,因为后来的生活实践证明,这是可以救命的。一个读者们最熟悉的例子,正是父母数十年的病榻缠绵,以及晚年的瘫痪,又或半瘫痪。不是一年两年,不是父母之一,而是悠长岁月,两个人的性命攸关。当时只觉忙碌,在他们殁后,三载以来,静心追思,点点滴滴,觉得如果再来一遍,也毫无可惧,因为血脉相关。而且,做人必须讲良心,即便在他们溘然离世前,真实的侍奉也并非一片愁云惨雾,一点阳光也无。一日的生活大半是这样度过的:要做三餐饭食,尽量合口,他们吃的不多,可以调剂得稍微精致一点儿;要做日常的卫生清理,洒扫房间,洗涮衣物,因为环境雅净,可以减少病菌的滋生;又如母亲,纸尿裤一日换三到五次,三五日一次大便……他们已经无法再用车子载着出去转一转风光了,或许偶尔发些莫名其妙的小脾气,那又如何呢,慢慢化解,但绝对不要以嫌弃待之。伦理不允其一,他们只是病了老了,又不是傻了,此其二。到了这当口儿,就必须“披露”事实的另一个方面了——一日里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当然前提是必须在岗。处理处理电脑上的公务,倦了躺在炕上拨拉拨拉手机,有时迷迷糊糊睡一觉,等他们体力尚好精神放松之际,聊一聊村史、家史。父亲偏于“恢宏”,母亲注重细微,不说不觉得,忽忽与他们结缘,半生矣。也有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望天望云望电线的情况,再有兴致了,到村口的田里、河边走走,有一首歌唱得好,“七月的风/八月的雨/九月的落叶染黄了秋季”。所谓堂前尽孝,大约便是这个样子。
再来小小掉书袋一下。唯物辩证法指出,“物质性和运动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引用这段话的宗旨就在于“对立统一”这个概念,矛盾是世界组成的基本要素,凡事凡物,不是只有一方面。中国传统哲学怎么形容呢,“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你不能说伊好到不得了,十全十美,也不能说伊坏到骨髓,无一是处。而好与坏,往往又是相对的,汝之蜜糖,吾之毒药,且正如唯物辩证法之归纳,世间万物永远处在运动之中,今日之滥,未必不是明日之缺。那么,你到底要说什么呢?还是以父母的经历为着眼点,二妹常挂在嘴边的话就很切实,她说得亏当时咱们尽心尽力了,要不然现在得多后悔。供养是责任,不过,心安却是福报。看问题从两个方面入手,虽然讲起来容易,但更重要的,在于是不是真正能贯彻于滚滚红尘。
人生五十秋,见过的人,见过的事,不说恒河沙数,也得说无边无沿与林林总总。遇到事情,好的,戒骄戒躁,莫要尾巴翘起来,乐极生悲;坏的,无法改变的,得认,若可以补救,速速亡羊补牢。情绪化是大敌,尽管不必人人皆如刘皇叔,喜怒不形于色,起码的修养还得有。最最重要的一个心得是尽可能地保持清醒,要相信,你既不是这个天底下最悲催的人,也不是最幸运的人。因而,历来警惕莫可名状的运气降临,怎么着,忽然一个顶顶宝贵的良机落到你头上,又不是努力争取厚积薄发而来,是你长得帅,还是得天独厚?恐怕皆不是吧。设若是有人拉你做生意,讲到遍地黄金,你来一起捡哟。这么好的事情,为何人家不去拉骨肉至亲入伙?你的优势若何?又无优势,光长得帅,顶个毛用,况且,还可能很丑。再说到投资,先假设你有资可投,要不然,这个天就聊不下去了。自己操作呢,入市须谨慎,这是老话,若是别人撺掇,更得三思。当代社会,各行各业,早就内卷得不成样子,纵使是内行,不血拼血拼,想成事都难,遑论外行。外行的事情,千万莫要做,人家有机会,那么容易发达,干嘛要找你?贸然介入,不用看,除了极少的侥幸的成功案例,余者皆被吃得骨头渣都不剩。
清醒,准确地讲,辩证唯物,不过是基础思维,前怕狼,后怕虎,就不是病么,也是。人本是情绪动物,时不时激动一下子,任性一下子,属于“常规操作”。哪有不犯错的人,哪有板板正正的人生,如果是那样,不要也罢,因为太呆板太僵化了。便如一台精密强大的人工智能,风雨不侵,毫无纰漏,简直称神也不过……幸好还有木马,还有病毒在,否则,岂不是人类的科技发展要被锁死了,《三体》里恰好有类似的场景。错了,依旧是那两字,要认。挨打须立正,其后才是痛定思痛,治病救人。事过则了,日日沉溺于昨日非,这样的未来,想想都毛骨悚然。所以,才应用“尽量”“尽可能”前缀。
二妹不止一次言及,说哥,你多写写咱爸咱妈,写他们容易“中奖”。二妹是好意,也融入了强烈的对于父母的浓厚情感。然而,哪怕是确实有写父母的文字入选,也仅仅是巧合。兼之,一旦写作掺入功利心,便已落入窠臼。二妹因为当年家庭经济状况拮据,没有受过多高的教育,其朴素认知,并不能怪她。前文探讨辩证唯物,之所以先从父母谈起,因为这是自己亲身经历,最熟悉不过,后来又涉及经济金融,则属于当下社会人群的“通感”。搬砖不容易,理财不容易,还是脚踏实地汗水砸脚面来得安稳,东南亚的电信诈骗肆虐至极,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贪欲。贪小便宜吃大亏,哪来的那么好的运气,天上掉馅饼,真落在你头上,不砸死,也烫死。异想天开,梦想捷径,可以理解,不可鼓励。泼天富贵来时,只须先想想前边那句话,“设若是有人拉你做生意,讲到遍地黄金,你来一起捡哟。这么好的事情,为何人家不去拉骨肉至亲入伙?”在利益面前,自私者众,同乐乐者,不说绝无仅有,也是凤毛麟角。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较为惋惜的是,老先生并没有将他的顶级思想,过多地付诸社会实践。有点中了前辈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之毒的疑似,因为亚氏便讲,““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人觉醒了,自应以思维支撑现实生活,因为哲学家不常有,升斗小民却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