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龚愿琴的头像

龚愿琴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12
分享

美好清补凉

一想到海南的清补凉,恕我词穷,想来想去也只有“美好”二字了。

那年七月,我一家三口赴海南旅游。当我们从海口美兰机场里走出来时,一派海岛椰乡的南国风情一下子迎面扑来,天高云淡,阳光明丽,大路两旁美丽的椰子树优雅地向前延升,湿润的空气中飘荡着海水的味道,咸咸甜甜。

海口真是一座旅游的宝藏城市,无论是七公里长海岸线的假日海滩,还是百年南洋风格的骑楼老街,亦或是琼台书院的朱红庭廊、世纪大桥的绚丽晚霞,还有神秘的火山口、茫茫的红树林,每一处都让我们流连忘返,乐而忘归。

诚然,徜徉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里,品尝当地美食是必不可少的。而我们与清补凉的邂逅,完全是个美好的意外。

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我们行走在海口一条充满市井烟火气的街道上。虽说此地属热带,且正值暑夏,但连日来我们或许是因为完全陶醉于这里独特的各种美景里去了,竟没觉着热,现在突然放松下来,才发现白晃晃的太阳光着实有些刺眼,无边的热气一浪接一浪,我们浑身都有些汗流浃背了。

这条街道不宽,两旁的绿树遮天蔽日,数百米长的范围内全都是浓荫。浓荫之下,沿街两旁是各种店铺,如餐馆、饭店、超市、旅社、蛋糕店、水果店、甜品店等等。店铺的招牌五颜六色,来来往往的顾客进进出出。

“妈妈,清补凉是什么?”女儿发现了什么,抬头问我。

我顺着女儿的目光放眼望去,果然,很多小吃店、水果店或甜品店都在门口显眼的地方写有“清补凉”三个字。

“也许是一种小吃,也许是一种饮料。”先生猜测。

“看名字,应该是吃了以后很清凉了。”我笑着说。

于是,我们走进了附近一家只有“清补凉”三个大字的店铺。店里开了空调,人入其中,瞬间清凉。这里面被隔成了左右两间,左边稍大的有操作台和桌椅板凳,右边则堆满了椰子和西瓜、菠萝等,其中诱人的椰子最多,且又大又圆。

店铺的老板是一对四十岁上下的夫妻,他们笑吟吟地迎上来:“请问要吃什么口味的清补凉?”

“对不起,请问什么是清补凉?我们没听说过,也没吃过呢。”先生坦诚相告,也是满脸微笑。

“哈哈,你们一定是第一次来海南吧。清补凉是我们海南的特色美食,冰凉爽滑,解暑又解渴,你们吃了就知道了。”老板夫妻俩笑容可掬。

接着,他们告诉我们:清补凉就是以椰汁和椰肉、椰奶为主要基料,加上煮熟后冰冻的红豆、绿豆、薏米、花生、红枣、莲子、鹌鹑蛋,还有西瓜粒、菠萝粒、芒果粒、葡萄干、西米、百合、凉粉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口味配制不同的原料,每一种口味吃起来都是口感清清凉凉,人就不觉得热了。

“哇,听起来就好吃!”女儿已忍不住要流涎了。

由是,他们夫妻俩分工,马上开始制作起来:男的到右边隔间选了一个圆鼓鼓的大椰子,提起砍刀切开一个口子,倒出里面的椰汁,又剁开椰壳,用刀刮出其中白玉一般的椰肉,切成细丁并搅碎,过滤出白莹莹的椰奶;女的则按照我们的选择,分别准备冰冻绿豆、红枣、西瓜粒及其他配料。

大约一刻钟左右,三碗白里透着红红绿绿的清补凉就上桌了,椰香扑鼻!

我一看:白色的椰奶浓稠纯净,红红绿绿的配料晶莹剔透,整个一碗看起来不是食品,更像是一件花雕玉琢的精美艺术品啊!

“啊,真好吃啊!冰冰甜甜的,真的吃了就不热了,舌头里好像装了空调!”女儿语出惊人,惹得老板夫妻俩哈哈大笑。

我轻轻舀起一勺放进嘴里,果然如女儿描述的那样,冰甜丝滑,满口清凉,让人顿觉浑身舒坦!

“请问这清补凉有什么来历吗?是谁发明的?海南其他地方有吗?”我对清补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连连追问老板夫妻俩。

他们却说不出所以然来,只说:在海南,清补凉无处不在,海南人从小就是吃这东西长大,也不知道是谁最先做出这么好吃的解暑美食,有一天他们若是离开了海南一段时间,最想念的就是清补凉的味道!

有这些就够了!这是多么朴实的话语,这份对家乡的浓浓热爱,何尝又不是夏日里的一股清风、一道清凉呢?

“椰树之上采琼浆,捧来一碗白玉香。”先生突然照着手机念出一句诗来,并补充说:“这是苏东坡当年来海南时对清补凉的赞叹。”

啊,原来早在九百多年前的海南,这清补凉就存在了,并得到了苦难的大文豪的青睐。我猜想,清补凉绝不是一个人的发明,它应该是聪明勤劳的海南人民根据本地的气候特征和特产,结合人体清热补湿的需要而创造,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海南大地上一朵璀璨的奇葩!

后来,我们环海南岛游历了一圈。在文昌,在琼海,在万宁,在三亚,在东方,在临高,每到一处,一碗风味独到的冰晶清补凉一定是不可少的!

如今,几年的时间过去了,而每到酷暑炎夏,每每想起海南,清补凉那晶莹透亮的模样和冰凉爽口的味道就会双双涌上来,让我久久怀念,心生无限美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