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荣喜的头像

徐荣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04
分享

一片丹心映碧海

“八一”前夕,我在战友微信群看到一则广东省台山市举办的为“最美退役军人”点赞的投票活动,看到8个候选名单中有一个熟悉的名字。为了印证我的判断,我点击人名进入界面。尽管照片上的主人公体态略有些发福,但我一眼就认出,这不就是我30多年前所在连队的老班长李明吗?

我认真看完老班长李明的简要事迹,不禁既意外,又感动。意外的是,他在条件艰苦的上川岛入伍12年后,没有选择回原籍湖南,而是主动提出留在川岛工作;感动的是,脱下军装转业地方工作的他,竟然留在岛上一干就是25年。在海岛服役、工作,前前后后长达37年。37年啊,他把宝贵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这片孤独的岛屿,奉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这是多么的不易啊!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我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来到南海前哨的上川岛海军某部有线连服役。部队驻扎在三洲镇,镇上人口不多,居民多以捕鱼为生。岛上条件异常艰苦,部队官兵的生活物资大多从大陆运送,要是遇到台风,官兵一连几日吃不上新鲜蔬菜。淡水资源更是缺乏,几千军民同时共用一座小型水库,要是遇上干旱天气,供水便异常紧张,官兵们不得不靠营房附近的水井,用来做饭、洗衣、洗澡。

就是在这么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我们有线连的全体官兵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孤独与困难,无论风雨多么艰难,始终以岛为家、与海为伴,登高山、过险滩,架电杆、布电线,把热血和汗水撒在岛上的每个山头、沟壑和峭壁,确保了部队的通信线路畅通,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铸就了深厚的官兵情、战友爱。

记得李明当时任内线分队载波班班长,个子高高瘦瘦,来自湖南常德农村。也许我们老家地域相近,口音接近,平常彼此聊天多一些。交谈中得知他高中没有毕业,最朴素的愿望就是能在部队好好干,力争能转志愿兵(现在叫士官)。得知我有考军校的想法后,李明班长积极鼓励我利用点滴时间,抓紧复习备考,改变人生命运。

1993年春节前夕,我独自一人回湖北石首老家过年。一大早坐部队班船渡海到山咀港码头,然后乘坐中巴车到台山县城台城镇,再转乘长途汽车到广州火车站,经过一路长途奔波,到广州火车站已是傍晚时分。火车站广场人山人海,到购票窗口咨询,得知春节前北上的火车票已全部售罄。怎么办?没有车票怎么回老家过年?首次独行的我有些束手无策,急得差点要哭出声来。

这时,我看到在人群中有几个穿水兵服的军人,其中一人竟然是李明班长。得知我面临的困境后,李班长主动帮我出主意想办法。恰好与他同行的战友中有一人要回河北,他从哪里不知搞来一张站台票,一再叮嘱这名战友务必向列车员陈情,把我捎带上车就行。在这位战友的帮助下,我终于“混”上一辆北上列车,顺利踏上归途。如果不是李明班长及时帮忙、伸出援助之手,我极可能回不去湖北老家,在心里我对李明班长充满感激之情。

后来,由于综合能力出众,各方面表现出色,李明顺利转为志愿兵。我也如愿考上军校,自此离开了生活了2年多的上川岛,离开了朝夕相处的战友。那个年代由于通讯条件不便,除了偶尔与连队的领导、战友通信外,我逐渐与其他战友失去了联系。

军校毕业后,我分配到广州海军某部政治机关工作。由于机缘巧合,后来我也回过一次老连队。2003年底,由于非典在南粤大地肆虐,我随基地后勤部卫生处处长一行到驻上川岛某部督导卫生防疫工作。特意回到一墙之隔的老连队,见到了同年入伍仍留在连队服役的戴旦、张钢成等老战友。交谈中得知,李明班长已转业到驻地台山邮政分公司川岛邮政支局工作了。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机会与他碰面细聊,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看了对李明事迹的宣传,带我走进一段关于他坚守与担当的感人故事:2000年,李明转业安置到川岛邮政支局工作后,继续发扬在部队的优良传统,凭借多专多能的业务素养和“军人式”的严谨服务,支局两年内就成为服务标杆,他本人也提拔为支局负责人。期间,无论是遇到刮台风、还是山体滑坡,在邮路阻断的情况下,李明和同事们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把邮件如期送到官兵们手上。他专门研究海岛地形,利用导航查看地形,使用二轮摩托车跑邮路,共计规划出23条最佳投递路线,其中一条“悬崖邮路”更是创下17年零事故记录。为提高投递效率,他还首创“六级频次投递制”、“海岛邮件三防工作法”,川岛军邮投递准时率从68%提升至99%,偏远部队的邮件时限缩短48小时。

为推动军邮服务转型升级,他全力推动应用 PDA 等手持设备和邮件线上处理系统,推广“中国邮政微邮局” APP,让官兵们用手机就能实时追踪邮件动态。同时,还积极协调海事、航运等部门,开通邮件专用快船通道,使大陆到海岛的邮件时效缩短30%。在他的带领下,所在的支局多次被表彰为“金牌投递部”“双拥模范单位”……

一个人短时间留在海岛不容易,能够30多年如一日长期坚守海岛,就更不容易。我有时想,如果当初李明选择转业回湖南老家,依靠他的能力素质,现在也有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商人老板,也有可能在某个事业单位担任领导职务,更重要的是还留在家乡父母身边,为他们养老尽孝。但他选择留在海岛,不知忍受了多少常人无法忍受的苦楚,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退役老兵的使命担当,深刻诠释了“为人民服务”誓言的终身践行。

三十载光阴,海风磨糙了他的手掌,却磨不掉眼神里的坚定;岁月染白了他的鬓角,却染不淡对这片土地的深情。李明老班长用三十年的坚守告诉我们,“无私”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在孤岛上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信仰,把对家国的爱,藏进每一次邮寄的脚印、每一次瞭望的目光里。这样的奉献,如海岛的礁石,沉默却有千钧之力,让我们心中满是敬意与动容。

在战友微信群里,无论是李明过去的老领导,还是他曾经带过的兵,都纷纷留言,表达对他由衷的钦佩和深深的敬意。不少战友表示,要向老班长学习,向先进看齐,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川岛精神,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争创佳绩。这,就是身边榜样无声的力量!如果老班长李明看到了,想必非常的欣慰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