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志清的头像

黄志清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3/19
分享

醉美夕阳红

岁月蹉跎了青春,时光苍老了容颜。眨眼间阎强由一个满头浓发的小伙子变成一个秃顶的花甲老人,以至于光头强这个外号在单位叫得比真名还响。退休的那天,阎强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五味杂陈。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终于到了终点。他收拾好办公桌上的物品,最后一次关上了那扇熟悉的门。

退休后的第一天,阎强起得很早。他习惯性地拿起公文包,走到门口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不需要再去上班了。他笑了笑,转身回到客厅,泡了一杯茶,坐在阳台上,望着绿树掩映的澄碧湖发呆。他儿子在广州,孙子有亲家母带,他一分钱事没有,这样坐了几天,感觉昏沉沉的,比上班都累,他觉得必须找点事干,否则坐在家里要坐病。他来到义和食品有限公司找熊义和喝茶,熊义和是他初中同学,这个项目就是他帮忙落户开发区的。熊义和得知他赋闲在家,要他到公司帮忙,他喜出望外,欣然应允。他的工作就是喝酒、拉关系,成天喝得醉醺醺的,还得热脸贴人家冷屁股,关键是熊义和动辄对他呼三喝四的,他挺不习惯他们之间身份的转换,这样做了两个月他便辞职了。过去为个人前途他都不曾求人,如今在公司四处求人,还得看熊义和的脸色,他实在抹不开这个面子,再说他又不缺钱用,何必受这个窝囊气呢。

有了这次求职的教训,阎强发誓不再找工作,安心在家里养老。他与老太太报团出去旅游,或看看书或写写字,日子过得很悠闲。虽说如此,日子还是很难捱,你不可能天天旅游,看书写字太久了便头昏眼花,于是他想方设法找事干,比如到超市买东西,盐、醋和生抽他跑三趟;坐地铁到处跑,沿线所有站点都下去看看;骑着自行车沿在街上转了一圈又一圈,城里转够了,又到城乡结合部转。他感慨时代发展太快,城市的边缘在不断往外扩,原来的养鱼场成了市民公园,原来的机耕道变成了宽敞的公路,原来的养猪场变成了高档楼盘,原来的水渠变成了景观大道,原来的村委会变成了行政中心……来到总干渠,上百亩地荒废了,野草杂树长得比人都高,人们都到城里打工去了,只有几个老人在这儿开荒种菜。阎强觉得很可惜,萌生了在这开荒种菜的想法,既可以消磨时间,又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吃上无公害蔬菜,可谓一举三得。

有了这个想法,阎强便找到总干渠边的龚家村,欲租两分地种蔬菜。人家说不用租,地荒在哪儿,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不放心,还是与对方签订了十年的土地租赁协议,一年给对方六十元。签完合同,他立马去土杂店买了铁锹、锄头、扁担、担箕等劳动工具,再去新华书店买了几本蔬菜种植方面的书籍。他白天干活晚上看书,花了近半个月时间整出了八畦地,并按照书本的要求到养猪场拉来八车猪粪,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确保土壤肥沃、疏松。时值秋天,他种下青菜、茼蒿、小白菜、菠菜、芫荽、萝卜、芋头等品种,一个星期后,地上已是一片密密的细绿。做完这些,他瘦了五六斤,人黑了一圈,像是一个老农。他每天回家倒头就睡,不像以前老在床上翻烧饼。他给自己定下作息时间,上午看书写字,下午去菜地劳动。他在菜地搭了个休息棚,冬挡风雪夏遮太阳,累了就在休息棚坐会儿,他一边喝着茶一边欣赏蓬勃生长的菜苗,心里喜滋滋的。他种植蔬菜并不完全是为了吃蔬菜,而是将乐趣贯穿于种菜的整个过程。种子种下地,也就播下了希望;小苗出来了,得到的是快慰;观察它的生长,得到的是欣喜;收获的时候,得到的更是满足和欢乐。元旦前,他种的菠菜上市了,他摘回来亲自炒了一盘,感觉吃得特别香,因为他吃的是自己种植的无公害蔬菜。随着其他品种陆续上市,他家蔬菜吃不完,便分给亲戚朋友吃。他不厌其烦地往亲戚朋友家送蔬菜,既得到他人的好评,又品尝到栽培和收获的乐趣,那的确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春天来了,鲜花盛开。阎强像忙碌的蝴蝶,成天在菜地里飞来飞去。他种上了韭菜、辣椒、茄子、豆角、黄瓜、西红柿等品种,春天万物勃发,小草一茬茬长得很快,几天不锄就长过蔬菜。他今天锄几畦,明天锄几畦,然后再施上肥,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待蔬菜盖过小草后,他终于轻松了一截,于是腾出时间买来竹子,为茄子、豆角等藤菜搭架子,让藤菜有个自由生长的空间。夏天来了,高温高湿的天气有利害虫生长,他每天浇水施肥,但坚决不打农药。他一方面及时清除落蕾、落花、落果及杂草,清洁田园,消除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和侵染源;另一方面利用费洛蒙性引诱剂、黑光灯捕杀蛾类害虫,达到杀灭害虫,保护有益昆虫的作用;再次是使用硫磺、石灰、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矿物质和植物药剂等防治病虫。

阎强每周都要寄一箱蔬菜去广州给他儿子孙子吃,当然他专寄些辣椒、茄子、黄瓜等便于保管的果菜,尽管有时邮寄费比蔬菜的价格还要贵,但他乐此不疲,因为他希望儿孙们吃着他种的放心蔬菜健康成长。他辛苦并快乐着,享受着自给自足的乐趣。

春菜上市后,亲戚朋友也吃不完,阎强便将蔬菜送给楼道的邻居吃,让邻居们一起分享他的劳动成果。邻居们都给他点赞,不少人给他回送粽子、年糕、鸡蛋、水果等,这让以往老死不相往来的邻里关系大大改善。当然还有许多邻居没吃到他种的蔬菜,他决定增加种植面积,争取让这栋楼的邻居都能品尝到他种的有机蔬菜。于是他再租下三分地,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菜地,从翻土、播种、施肥、浇水到收获,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劳动的汗水。他有时也感觉有些累,但每当走进菜地,看到那青翠欲滴的蔬菜和红红绿绿的瓜果,他的心便立刻愉悦起来。在青山绿水间,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菜园,做一回农夫,这不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吗?

欣喜的是,两年后单位体检,曾经困扰阎强的“三高”问题神奇地消失了,这就是做农夫带给他最大的收获。从此他更是迷上了种菜,他从蔬菜生长的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奇迹和力量。

阎强种菜并不是为了卖菜,而是为了享受做农夫的乐趣,但有一件突发事件改变了他的初衷。他邻居中有一个幼儿园园长,是一个五十出头的女同志,他们幼儿园出现食物中毒事件,有三十多个孩子在医院救治。她找到阎强,希望他扩大种植规模,他们幼儿园可以与他签订长期供货协议,这样就可避免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阎强答应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不能仅仅追求做农夫的乐趣,应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阎强注册成立了夕阳红蔬菜种植合作社并与幼儿园签订了供货协议,将龚家村的荒废地全租过来了,把这片地整体改造为蔬菜基地。他在龚家村招聘了十二个贫困户,然后进行集中培训,对员工实行工业化管理。这些贫困户并非没有劳动能力,而是没有能人的引领,知道在家门口就可赚一份工资,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他们的劳动积极性非常高。

阎强又开始忙碌起来了,甚至比退休前还要忙。他在龚家村租了两间办公室,将夕阳红蔬菜种植合作社的牌子挂起来了,把规划图贴在墙上,每月工作推进的时序进度表让你对当前工作做到哪一步一目了然。他投入二十万元,搭了两个蔬菜大棚,以保证蔬菜长期供应;购买了一辆厢式货车,确保每天送一车蔬菜去幼儿园。

夕阳红蔬菜种植合作社利润薄,投资还没收回,其他幼儿园纷份找上门了,欲与夕阳红蔬菜种植合作社合作。阎强索性将总干渠以东的两百亩地一并租下来了,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合作社,他将自己所住的房子抵押贷款八十万元,全部投在蔬菜基地的建设上。好在当地农业局对这个项目十分重视,给予一年一亩一百二十元的租金补贴,每个大棚奖补五千元,这给了阎强极大的鼓励。

阎强有个原则,用工一律用农村贫困户或城市低收入人群。夕阳红蔬菜种植合作社基本把附近的贫困户全招来了,他还去附近的廉租房贴招工公告,不少城市低收入人群也加入合作社。

阎强从不以老板自居,他既是老板又是员工,与员工一起吃饭一起劳动。他有一个理念,老板勤奋,员工就不会偷懒,企业就会成功。他总是事必躬亲,大小事务亲自上阵。由于合作社员工多为贫困户,他在合作社设立了一个员工互助帮扶基金会,企业出资十万元,员工筹资十万元,以后每年从工资中提取一部分,谁家有困难,都可向基金会申请帮扶。有一个员工母亲生病无钱医治,基金会出资一万元让其母亲得到医治;有一个员工小孩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基金会出资六千元助其顺利上学。这使得员工对合作社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依附,这种情感纽带的存在催生了员工较高的工作积极性。

阎强对合作社有个要求,不以赚钱为目的,利润全部投入到蔬菜基地的再生产或者提高员工的待遇。夕阳红蔬菜种植合作社成立十年来,尽管他没从企业拿走一分钱利润,但他却因为解决了六十三名贫困户就业而名扬全省,他成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又因为他坚持诚信经营,良心为本,种地道放心菜,为当地二十所幼儿园提供绿色环保蔬菜,被评为全市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他成为全市退休干部的榜样,市关工委授予他“最美五老”光荣称号。当地报纸以《醉美夕阳红》为题报道了阎强退休不忘贫困户,退休关爱孩子健康成长的事迹。阎强没想到自己退休后有这么多荣誉,他觉得人只要找到一件自己想做的事,老人也可以焕发第二春,夕阳依然灿烂辉煌。

数九寒天,北风冷冽,云灰色的云块在空中奔腾翻滚。一大早,阎强穿上厚厚的羽绒服,骑着自行车摇着铃从家中出发了。今天要下暴雪,他得提前安排,时刻准备应对恶劣天气对合作社的影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