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帘前的头像

帘前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6/17
分享

大别山五祖寺记

横曳连绵于中华,一座大别。大别山地接三省,西望武汉,东守南京。早在先秦时期,大别山就有了它现在的名字。(导蟠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尚书》)

对于大别山来说,他戴上的桂冠太多了,白马尖的秀丽雄伟仍在震撼着过往来客;“吾家潜山,实为名山之福地”黄庭坚的声音仍犹在耳。大别山沉积了太多的文化,变得过于的真实,吸引了过于多的人来顶礼膜拜。以至于我也尽了一回俗人的本分,在大别山五祖寺走了一回。

但凡名山,必有古刹。可能同样是见证了自然及人情变迁的事物更能融消孤独罢,当自然的馈赠与精神的救赎相通时,自给人一种超逾一切的纯粹感受。当人们爬上了朝圣的台阶时,信仰短暂的超脱了世俗的需求。人们真心实意的相信一个可以拯救他的信仰,而非一个满足于私欲的地方。

历史考证到五祖寺为禅宗五祖弘忍所建,也因此有了这个名字,这本是一个多故事的地方。在中国岁月的缓慢悠长里,五祖寺也历经了众多的波折。没有太多的动容,五祖寺仍然大方地展示着他的所有,无论和平与纷争,香炉里的烟气仍袅袅浮起,未有一丝偏折。或许弘忍最终留给五祖寺的不仅仅是那一尊供人顶礼膜拜的金身,他代表了更多的东西。

上 ,是垂首慈目的佛祖;下 ,是穆然跪拜的民众。萦绕于此的缕缕香烟,满眼会心的佛偈真语;时时入耳的神秘经文 。永远是慈眉善目的佛祖,永远是虔诚不二的信徒。祈祷、祈祷,总是祈祷,人们总 是在跪下、站起、再度跪下。满口念叨着自己的俗事心愿,然后满意 的走向下一位的佛像的跪垫前,再度重复着先前的过程,最后心满意 足的吁了一口气,悄然离开 。

至此以往,五祖寺褪去了他的神秘、他的庄严。他被萦绕于此的香烟现实化了 。他被满眼的信徒们召唤而来,为他们眼底深处的欲望感召而来。五祖寺不再有着黑白相映的佛偈禅图,不再有着空山一色 ,物我不侵的青胧景色 ,不再有着“祭而不祷”的风雅,不再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率性自然,佛的金身具化了信仰,覆盖了一切 。

传言曾有两僧人,望着风中的旗幡,争论着究竟是幡在动还是风在动,舌绽莲花,争论不休。此时尚为一普通僧人的六祖慧能走来,微笑挺身:“不是风动,亦非播幡动,只是心动"。深秋时节,大别山风很是大,偶然瞥到正堂左侧有一颗大菩提,风声里,挂满祈福带的菩提,对着远方的山间田野,婆娑摇曳 。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