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交响:西安大唐不夜城组诗三题 —— 兼论古今互文的意象张力与文脉传承
《大唐不夜城长歌》
灯涌朱雀接云绡,塔擎残照蚀前朝。
曲江酒气融今夕,雁塔题名洇古潮。
霓裳裂处烽烟起,铁骑沉时黍稷凋。
苔咬瓦当龙舟事,砖缝新萌汉祚苗。
轨接星河通万国,乐喧市井续笙箫。
胡商笑指霓虹影,似见驼铃过渭桥。
千载兴衰凝一炬,九州安定入长谣。
何须青史寻风骨,自有龙章照紫霄。
《不夜城怀古》
灯河铺盛唐,雁塔贯苍黄。
胡商驼铃碎,车轨接天枢。
霜剥城砖骨,光凝赤县图。
一眼越千年,文脉自昭如日午。
《二维码扫雁塔碑》
扫码惊开天宝年,
曲江流饮手机传。
李白醉拍二维码,
笑问粉丝可打钱?
创作背景
夜游西安大唐不夜城与西安城墙时,灯火如潮漫过朱雀门遗址、大雁塔擎着残阳余晖的景象,成为组诗创作的共同缘起。彼时,眼前的霓虹与历史的剪影交织:灯河铺展如盛唐画卷,胡商驼铃的想象与现代车轨的延伸形成时空对话,游人扫码解读碑刻的场景更催生了古今碰撞的趣味联想。
三首诗作分别从不同维度落笔:《大唐不夜城长歌》以全景式笔触勾勒 “夜景 — 兴衰 — 传承” 的脉络;《不夜城怀古》聚焦 “塔与灯” 的意象,凝练时空纵深中的文脉;《二维码扫雁塔碑》则以幽默视角,将现代行为与盛唐诗人的想象嫁接。三者同源于此次夜游的感官与情思,共同构成对 “大唐不夜城” 古今互文的多维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