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浏览网页发现贾平凹先生所著的《秦腔》的姊妹篇《高兴》英文版出版,说实话,自己是第一次听说这部小说,抱着试试看的好奇心读一读,自己给自己定的任务是每天力争读两章,六十一章用了二十五天读完,刚刚读毕,心情不是高兴,而是沉重,不是兴奋,而是难过,心血来潮写下自己的体会认识,每读一部好作品,必谈体会认识,文以载道,润物细声,涵养心性。
贾平凹先生这部20万余字《高兴》以真人真事去撰写,写得情深意切,写得入情入理,写得真实感人,写得让人不觉潸然泪下,曾经读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人生》,在之前《秦腔》基础上对乡土文学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农村对于自己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自己生于斯,长于斯,发展却不在故土,十几年的漂泊生涯才会对作品有深入的理解。
《高兴》当中的主人公刘高兴(原名刘哈娃),五富(无福),黄八,石热闹(不热闹),胡杏(胡信),朱宗,孟夷纯(妓女),韦达(不发达),韩大宝,良子(煤球王)等一个个形象浮现在眼前。
这部小说故事性很强,写得通俗易懂,就是大白话,老百姓一看就懂,刘高兴和五富是主人公,《秦腔》主要讲清风镇的故事,《高兴》则是写走出清风镇来到西安打工的经历,小说讲述了一批农村进城拾荒者(捡垃圾为生)寻求生存的艰辛度日的历程,这其中酸甜苦辣样样具有。小说语言幽默风趣,对话式和心里描写角度,写得身临其境,这得益于贾平凹先生亲自深入城中村体验拾荒者的生活,同吃同住同劳动,不禁想起路遥先生为了写《平凡的世界》,亲自下煤窑3年多,这有作家亲自体验才会写出活的故事,有魂魄,有灵性,能打动人的作品。
小说立足底层社会,反映面较广,刘高兴算是个高中生,有点知识,五富、黄八等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不识字,文化程度低,但他们勤劳,每天为了挣拿几块钱,骑着架子车走街串巷捡垃圾收破烂,如同乞讨一般,真的有些可怜,他们住的城中村生活环境极其恶劣,住在废楼里,没有床,用木板垫着,没有锅,在垃圾堆里捡来一个,没有煤,垃圾堆里找树枝烧,废旧报纸和纸箱是他们的来钱处,他们可不敢烧,衣服也是破破烂烂的,让人有些心酸,联想当下的人们比他们幸福多了,一路走来,确实不易,生活艰辛,唯有己知。
刘高兴和五富是死党,也叫乡党,五富最听刘高兴的话,他们来到城市努力适应城市生活,努力让自己变成城市人,这其中有曲折,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在城市里他们显得无力,显得无奈,但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对美好生活期望不止,希望开个收购站,希望当个小老板,他们几个人挤在一个废楼里,互帮互助,把农村人的那种憨厚朴实表现的淋漓尽致,虽不在一个锅里做饭,但彼此做一口饭都要端一碗让彼此尝一尝,酸菜,臭豆腐,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他们开玩笑,逗乐,用幽默打发夜的寂静。
小说中,刘高兴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陷入了单相思,每晚在联想,他朝思暮想的“女神”却是一个妓女,但自己读完之后,更多的是同情,更多的是怜悯,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当妓女,大多是生活所迫,逼良为娼,孟夷纯走上不归路源于家庭变故,哥哥被前男友杀死,父亲被气死,母亲早亡,她是苦命人,她为了破案,只身从陕北到西安,干过保姆,干过餐厅服务员,但为哥哥破案需要高昂的费用,没办法只能走上卖淫的道路,但她虽然干的是违法的事,但她心底善良,她不歧视捡破烂的,她身材相貌苗条可人,平时打扮的花枝招展,但她不嫌弃刘高兴是个捡破烂的,这典型的同病相怜吧,同是天涯沦落人,刘高兴呢,一个光棍汉为了自己的爱情,出于对孟夷纯的“爱”和关心,把自己的捡破烂钱给了孟夷纯,孟夷纯也是象征性地拿一部分,留一部分给刘高兴生活用,他们把挣来的钱都打到派出所公安的卡上,公安却迟迟不见动静,光和孟夷纯要钱,借破案名义四处游玩,心思却不是放在破案子上,一次要钱就是一万左右,这间接反映有些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不是真正为老百姓考虑,吃拿卡要,败坏了社会风气。
小说故事最后结局有些凄凉悲惨,五富因为劳累、心情郁闷、饮酒过度导致脑出血,不幸离世,孟夷纯因为卖淫进了拘留所,胡杏朱总因为私下贩卖国家公物也进了监狱,韦达作为皮条客,一个嫖客,表面大方,实则见死不救,看着孟夷纯进牢不去帮助,而是寄托于一个捡破烂的刘高兴。五富生前说希望自己活得时候风光回家,死的时候留个全尸回去,但最后还是一把骨灰,好在刘高兴没有放弃追梦,希望跻身于城市当中,真正成为一个城市人。
整个小说读后让人荡婉回肠,余音绕耳,这是城镇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痛楚,这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必然经历的,农村迁徙到城市,城中村,北漂,蚁族等等都是社会化进程的产物,留得下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愿一切安好,砥砺潜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