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于立群的头像

于立群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3/27
分享

AI时代的文学革命

大概在两年前,已经有人用ChatGPT来写一些东西,包括起草一些方案、文件和进行文学创作,但两年来一直没引起什么大的影响,直到DeepSeek的爆火,从事文学写作的人才后知后觉,大范围的对AI写作进行反思,表示惶恐和憧憬,这也能看出我们国人喜欢跟风和易于被洗脑的本质,实际上DeepSeek在写作层面并不优于ChatGPT,现在才知道恐慌,好像一群老年人在微信支付功能开发出两年后才见别人用手机就能付钱而惊掉下巴感叹科技发展的如此迅速。

对于AI能否代替人来进行文学创作的问题,我认为虽然不能完全代替,但还是可以淘汰掉一大部分人。现在AI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有许多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认为AI代替不了人进行文学创作的看法是不科学的,他们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AI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在谈论AI将会淘汰掉什么样的作家之前,我想先谈谈我们的文学环境。我们不妨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往前看,从一千多年以前的唐宋时期,到明清,再到近代,到当代,我国整体的文学水平是走下坡路的,从李白到苏轼到曹雪芹,再到鲁迅、老舍,都不是我们目前作家能够达到的水平。横向来看,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代,无论我们的综合国力是强还是弱,我国的文学水平一直是领先于世界的,在经历清朝闭关锁国,我国被西方列强欺侮压迫的时期,我们的文学水平也一直没有掉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快速发展,到目前,经济、军事、科技、工业全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文学创作似乎没有跟上时代大潮,像足球一样反而越来越落后了。

现在我国的文学像是被切成两半的蛋糕,一半是完全不注重文学性的所谓“网络文学”,一半是觉得自己就是纯文学的所谓“传统文学”,中间的切面非常光滑,几乎是非此即彼。

网络文学在我们这个快餐时代是能够迎合市场的,大家都很忙,读书图个痛快,有需求就有市场,所以网络爽文应运而生,但是大家也都知道,网络爽文难登大雅之堂,零食好吃,但不能端上餐桌当正餐。

至于现在的传统文学,毫不客气地说,就是废话文学。我们可以在报纸、杂志、文学网站翻一翻,看看有多少是在用大量与文章毫无关系的描写说废话。什么叫废话?作家们不妨审视一下自己的文章,看看在你的文章里,摘出去多少句话是不影响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这种话就是废话。我们现在的文学太注重文字本身的美而忽略了内容和思考,文字的修饰极尽浮夸,我曾看过一些文章,竟然写了一千多字的景物描写而不进入正文,简直是无病呻吟、故弄玄虚。

我们的文学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走上了歪路,过度重视文字上的美感而忽略了内容,其实只不过是金玉其外。写作的核心是内容和观念,从来不是修饰,文字要为思维服务,不能喧宾夺主,中国文学从古至今都是讲一个言简意深的,我们可以拿出柳宗元或者苏轼的文章来看一看,试着能不能摘出去一句话或者一个字?古往今来,我们评判好文章的标准一直都是你写的文字有点道理,或者这篇文章很有深意,而不是你的文字写得很美、形容词用得好、修辞手法很精妙,文学不是文字的排列组合,这样钻牛角尖,还能指望写出《赤壁赋》来吗?当人们过于追求文字美感的时候,文章就已经落了下乘,空洞而华丽文字后面是人还是AI谁都无法区分。文学不能孤芳自赏,不能曲高和寡,不能在一个小圈子里互吹互捧,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不能“自嗨”,文学要走进大众,引导大众,你的文章要真的有想法,有干货,哪怕你的想法不被别人认同,那起码也有一个讨论的必要,这就是好的,是进步的。

AI将来要淘汰的就是这一部分擅长写废话的作家,即使现在AI写的文章可取之处不多,但AI写作在文字的修饰方面已经可以媲美我们的优秀作家了。而AI代替不了的,归根结底是人的思考和创造力。假设将来人工智能不断发展,AI早晚可以写出《滕王阁序》,但它永远写不出《将进酒》,AI可以代替加缪,但一定代替不了加西亚·马尔克斯。AI将会带来一场文学革命,这场革命将会迫使文学价值评判体系转换,这会使我们的文学最终回归于内容和思考。

站在人机共生的历史节点,我们或许应该放下“取代与否”的二元论焦虑。那些担心被AI替代的作家,也许从未真正理解文学的本质——它从来不是文字的排列组合,而是人类的创造力、思维和在宇宙中寻找共鸣的永恒冲动。AI不是杀死文学的凶手,而是让人类重新发现文学本质的镜像,在这个意义上,AI时代的文学困境,终将成为文学新生的阵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